王维《终南山》古诗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诗人故事
资助韩干
韩干年少时家中贫困,在酒馆当佣工,常去王维家送酒或收酒钱。有一天, 韩干在王维门外地上用手指画人画马,被王维看见,王维见韩干有此志趣, 于是每年都资助韩干2万钱去学习绘画,持续了十多年。而韩干也在王维 的资助下,奋发图强发,逐渐画技精熟,被传为画马神手。
四 诗人故事
看画识曲
王维曾到位于京城长安招国坊里的庾敬空 宅中,看见室内墙壁上有一幅画——《奏 乐图》。看到这幅画后,王维便笑了。同 去的人感到疑惑,便问其缘由。王维便回 道:“这幅画画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 第三叠第一拍。”有好求真的人听了这件 事情后,特意请来乐工检验,乐工说一点 差错也没有。
诗 人 故 事
古代 诗词
四 诗人故事
公主引荐
王维年少时常与王公贵族来往,尤受岐王赏识。在听说张九皋被玉真公主 举荐为第一名后,王维便将此事告知了岐王,并想请其帮忙引见。于是岐 王便让王维抄十篇过去写的诗,换上华丽的衣服,并带上琵琶,跟随他前 往公主府中。见王维生得俊美,公主心生好奇,岐王便让王维为公主弹奏 一曲。于是王维便弹了《郁轮袍》,音调哀切,满座动容。而后,王维便 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公主看完大为赞赏,便答应帮忙引荐,并将主 考官叫到家中,而后王维便一举夺魁。
一 作者生平
亦官亦隐
开元十四年(726年)秋季,王维离开济州。而 后,王维前往淇上(今属河南),并在此隐居。 期间,王维曾作《淇上即事田园》《淇上送赵 仙舟》等诗展示其隐居生活。开元十七年(729 年),王维开始跟着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的妻子逝世。 此后,王维终生未娶,孤身一人。开元二十二 年(734年),王维前往洛阳拜访时任宰相的张 九龄,并作诗献给对方,得到了张九龄的赏识。 而后,王维便前往嵩山隐居,并写下了《归嵩 山作》。此诗描写了作者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 景色,已具有山水田园诗的格调。
四 诗人故事
少年胆识
王维很小的时候便很有胆识。相传,有一年知县看到书上有记载说,当地 大山里有一种石胆,吃了可以长命百岁。于是,他便下令让老百姓去找。 可大山里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所以百姓们找不到。知县很生气,硬说是老 百姓把石胆私藏了起来,很多人因此被抓进监狱。幼小的王维不忍心看见 乡亲们受苦。就捡了几块石头交给知县说:“石头有的是,可没有石胆。” 知县大怒,呵斥他说:“书上有记载,怎么可能没有呢?”小王维不慌不 忙地说:“龙和凤凰书上也都有记载,可您能找到么?”知县无话可说, 只好收回了寻找石胆的命令,并把因此入狱的人们都放了出来。
一 作者生平
初入仕途
由王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赋得清如玉壶冰》诗题下注可知,王维在十七 岁时前往京兆府应试,中第一名解元。而后,王维跟随岐王、宁王等人游 宴,并与其他人广为交游。期间,王维创作了《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等宫体诗,显示出了盛唐的情致。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 担任太乐丞,但很快就因为手下的人私下舞黄狮子一案,被贬到山东济州, 成了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仓参军,并且一待就是四年多。
唐王 朝维 诗, 人号 ,摩 有诘 “居 诗士 佛。 ”汉 之族 称, 。
终南山
——唐·王维
古代 诗词

一、诗人生平

二、诗词内容
三、诗词赏析
四、诗人故事
古代 诗词

王维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左右,原本家在太原祁,后来其父王 处廉将家迁往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王处廉去世后,王维的母亲崔 氏便遁入佛门,师从普寂大师,直至去世。受母亲的影响,王维及其兄弟 均信奉佛教,常年吃素,不沾荤腥,不穿太过华美的衣服。由此,王维的 部分诗歌中也闪烁着禅宗的思想。王维天性聪慧,九岁时便可作诗吟句。 十五岁时,王维便和弟弟王缙离开家乡,经潼关,过骊山,游历长安,结 交名士权贵。在十七岁时,王维继续游历长安和洛阳,创作了许多诗篇,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用“独在异乡为异客”等句展现了他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同时,王维还结识了岐王、玉真公主等人。
三 诗词赏析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次联是说, 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 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 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 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 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 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 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 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 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 汇成茫茫的云海。
唐王 朝维 诗, 人号 ,摩 有诘 “居 诗士 佛。 ”汉 之族 称, 。
完结
——唐·王维
古代 诗词
诗 词 赏 析
古代 诗词
三 诗词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 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 万丈。《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 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 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一 作者生平
晚年经历
王维生命中的最后五年是他一生中官运最亨通的时期,他的隐逸思想发生 了很大的改变,大肆焚香诵经、施寺饭僧,为帝国祈福。上元二年(761)七 月,王维60岁,因病辞世,葬于辋川清源寺西。王维31岁便丧妻,之后也 并未再娶,于是其一生未有子嗣。宝应年间(762-763年),代宗命王缙 搜集王维诗文,但因为安史之乱时期,王维的诗文丢失了近十分之一,最 后只搜集到四百余篇,整理成《王右丞集》传于后世。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王维曾隐居 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终南山》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渲染出其高耸入云、 连绵不绝的浑茫气象;颔联由远及近,写诗人登山途中的感受:攀行山间, 回望来路,白云青霭苍茫成片,然而身在其中,却又无影无踪;颈联由高 而下,写登上山巅的观感,突出终南山的辽阔幽深;尾联勾勒了一幅深山 问路图,写出高山大壑带给人心的荒远幽深之意。
三 诗词赏析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 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 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 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 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 “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诗 词 内 容
古代 诗词
二 诗词内容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 诗词内容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 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 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二 诗词内容
注释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 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 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赏析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 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 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 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颈联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 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尾联是说,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 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翻 译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 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 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 入山中都不见。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 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 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 夫可否方便?
二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