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一下·太原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怀柔分局今年9月破获一起文物盗窃案,属国家三级文物的三件瓷器最终得以完璧归赵。

②匈奴单于对苏武使尽各种迫害手段仍不见效,明白了这个人终究不会屈服投降,也就顺水推舟地下令将苏武发配至北海无人居住处。

③存活于世就少不了纵横交错的人情世故,即使不是一路人,在平常相处共事时切不可一言不合,就神经过敏,甚至于弄到怒发冲冠的地步。

④这个纨绔子弟把好端端的家业给折腾的亏损了,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祖宗们。

将来如果他求上门来,咱们就袖手旁观,不多搭理他。

⑤“校园霸凌”事件在当下时有发生,一线教师代表王红英认为正是因为对法律知识懂得太少,这些施暴者才会任意地肆无忌惮。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⑤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B . 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C .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 .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要靠民间的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3. (2分) (2017高三上·茂名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9月10日,正在念大学的张华,给高中时的班主任寄上一张祝福卡片: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 . 您在研究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您在学术界的威望,人皆仰慕。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光临此次盛会,您的到来将使大会蓬荜生辉。

C . 尊敬的张教授,您在国学的花坛上勤奋笔耕,为弘扬古诗词之美而略尽绵薄之力,让我辈后生尽知唐诗宋词之风采,古典文化之风雅。

D . 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本届年会,过去的一年感谢各位企业家和投资人支持,未来的一年期待我们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光临!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2017·南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

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

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

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

”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超卓又平易,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

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若用当时人的话,而且是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则朱熹《答姜叔权》里的一句话甚为贴切:“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

”拈出其中的“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宋人概括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

文化的融通特征,对于唐宋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打上了浓厚的“共同体”烙印,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

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其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紧可松,内在亦具有延展性和弹性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

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

假设我们对甲文体和乙文体都很熟悉,但是甲乙的相参相融,却依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令人兴奋的新奇效果。

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

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

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词形容本朝文人。

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

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

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

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要表现。

唐宋文人学识渊博,擅长多种文艺者不在少数。

多面手、组合拳式的才能,让他们一通百通,有了贯通文艺的资本。

高手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入各种文体,取长补短,互相交通。

尤其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

(选编自谷曙光《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宋是我国古代文体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各种文体齐备,并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因而迎来了各种文体发展的高峰。

B . 唐宋两朝不仅各种文体写作竞相发展,而且文体批评也呈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文体书写互动,使两者相得益彰。

C . 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使各种文体在唐宋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于是唐宋文化成为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具有恢宏又复杂,超卓又平易,多元又开放等特点。

D . 唐宋时期各种文体竞相发展,兼之文体批评多角度探究,使唐宋成为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体与文体在结构、形式、语言等方面具有同质的因素,于是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

B . 唐宋文化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以及融通的特点,这不仅影响唐宋文体,还深刻影响唐宋文学的发展、演进。

C . 宋朝朱熹《答姜叔权》一文里用“融会贯通”四个字贴切而简洁地概括出了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

D . 唐宋文体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的特点,是受具有融通特征的唐宋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宋文人“文备众体”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现象,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

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备众体者,是贯通文化的所起的重要作用。

B . 唐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及类似词语来称赞本朝众多文人,充分肯定他们在文体上的集大成,这是之前所没有的。

C . 写作高手不仅熟知多种文体的写法,而且还能将各种文体的写法贯通起来,得心应手地进行运用,并写出新意来。

D . 当一种文体从各种写作技巧到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并已发展极充分时,只有向其他文体“跨界”“贯通”,才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

5. (15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

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了“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

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啊,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都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这篇小小说的标题是“病人”,综观全文,你认为小说中到底谁是真正的“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围绕“她”,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归纳。

(3)文章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6分) (2020高二下·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本市新闻编辑台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
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

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

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里蒂大夫许诺。

那是下午4点钟。

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 点30分。

三个卫兵等在那里。

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度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

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里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作不了的事。


“也许是。

”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

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里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释】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序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对这样写作的好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以顺序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B . 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

C . 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

D . 现场感强,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对文中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

B . 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

C . 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

D . 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是否能得救的担忧,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3)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B . 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

C . 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D . 体现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7. (9分) (2017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阅读文言文,很大问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

复授护军将军。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fè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① ,当抗行;比张芝②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

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帏新丽,饮食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

”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

”羲之在坐,曰:“令巢、许遇③稷④、契⑤ ,当无此言。

”二人并有愧色。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钟繇:曹魏大臣,精于书法。

②张芝:字伯英,东汉人,书法家,专习草书,被尊称为“草圣”。

③巢、许:巢父、许由,相传均为唐尧时隐居的高士。

④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

⑤契:传说中商族的始祖。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羲之叹惜弥日弥:满
B .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抗:抵挡
C . 意甚悦,固求市之市:买
D . 顷正赖丝竹陶写赖:依赖
(2)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 . 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 . 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 . 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小松
李商隐①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②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释】】①李商隐:晚唐诗人,在朋党之争中坚持己见,蔑视权贵,一生郁郁不得志。

②谢:告诉,告诫。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从风格上看,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含蓄婉曲,显得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蒙胧,本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为气结声阻,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苏轼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定风波》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用“莼鲈之思”典故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弃官归隐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忆刘裕的丰功伟绩,突出他作战时势不可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16高三上·东阳期中) 根据题目要求变换句式。

不识字的奶奶患高血压病,下面是给奶奶买的新药“拉西地平片”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从中选出必要内容转告奶奶。

(不超过15字)【药品名称】拉西地平片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无臭无味。

【规格】4mg/片
【用法用量】成人起始剂量4mg,每日1次,在早晨服用较好。

饭前饭后均可。

老年人初始剂量为2mg,每日1次。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11. (5分)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同学说:“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同学说:“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

”丙同学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丁同学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马克思第二。

”拉比说:“做你自己。

”另一个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弗洛伊德第二。

”拉比说:“做你自己。

”第三位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爱因斯坦第二。

”拉比说:“做你自己。

”三位学生齐声说:“有为者亦若是,成为他们第二有什么不对?”拉比说:“你们都要当别人,让谁来当你们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7-1、
7-2、
7-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9-4、
9-5、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