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始兴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始兴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选出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绯红(fēi)佁然(yí)杳无消息(yăo)参差披拂(cēncī)
B . 磨蹭(mó)掺和(chàn)文绉绉(zhōu)哄堂大笑(hōng)
C . 胡髭(zī) 黝黑(yŏu) 藏污纳垢(gòu)广袤无垠(mào)
D . 俶尔(chù)解剖(pāo)期期艾艾(ài)悄怆幽邃(qiāo)
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_______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
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
一声锣响,早已_______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
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_______,好不热闹!
A . 因地制宜迫在眉睫拍手称快
B . 因地制宜迫不及待欢声雷动
C . 因人而异迫在眉睫欢声雷动
D . 因人而异迫不及待拍手称快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海峡组合夺得法网女子双打冠军的原因,是她们长期刻苦训练的结果。
B . 王书记郑重地说:“你们这次活动,我一定鼎力相助。
”
C . 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一改过去相对严肃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让人耳目一新。
D . 2014年6月的巴西将是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4. (2分)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
选出与“为众忌嫉”句中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B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 茅屋为秋风所破
D . 非读书为然
5.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曹刿论战》选自于编年体史书《左传》,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B .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C . 法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D .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和《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他们因散文成就突出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形近字组词
汲________ 榨________
吸________ 窄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2011·泰州)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________,下自成蹊。
(2)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
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
(4)
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5)
《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名著 (共1题;共12分)
8. (12分) (2018七下·江都期中)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
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
茶由口里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
他不敢再动了。
(1)该选段出自小说《________》,“他”指的是________。
(2)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一个与“他”相关的请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3)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0. (9分)(2013·青岛)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1)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C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 . 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11. (2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
张枫霞
①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地喜欢来。
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的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些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
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的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
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
A我随手抓了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
”说着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在家里,动一动都得花钱,饭可以吃差一点,但一定得吃饱。
星期天不要往回跑,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
”B接着他自个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
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
”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
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
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⑥三年高中,我真的很少回家。
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的小桃子。
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见到我时,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
中午,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
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
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
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
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
与圣洁。
⑦三年后,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
父亲说:“不要紧,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我用六年时间,六年不行十年,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
”我无言,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时间去还债,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行李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淫雨霏霏。
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他过于奢侈。
C你都成了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
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住下,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
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
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突然,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我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
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
我扑过去,抱住他,哭着求他:“为了我,爸爸,请您爱惜自己。
”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
⑩“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1)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2)“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
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
(3)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请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4)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
请你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5)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读完本文你对父爱有了更多的感动。
请你将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将推荐语写在下面。
要求切合文意,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12. (25分) (2017八下·江津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
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
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
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
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
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
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
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
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
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
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
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
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
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
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
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
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
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
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
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
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⑥段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
②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3)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
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5)
文章结尾说“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7七下·萧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
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给自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6-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7-2、
7-3、
7-4、
7-5、
7-6、
四、中国名著 (共1题;共12分)
8-1、
8-2、
8-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0-1、
10-2、
10-3、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12-5、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