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俗的散文,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一、本单元重难点
1、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时候一顿一顿的,你让他连贯起了,他就唱读。
因此,在《端午粽》和《彩虹》的课后题目中,同时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研究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前一篇课文《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端午粽》一课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研究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教学《彩虹》一课时,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且能够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
这三课关于读好长句子的请求来看,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者所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梯度性。
正如教材编者XXX所言:本套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研究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构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这样的安排,不但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2、言语的积累也是本单位教学的一个重点。
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
词语的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X来X去”的词语。
在《端午粽》这篇课文里,呈现了“青青的、白白的”此类叠字的词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归类积累。
《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请求学生能够朗诵、背诵。
二、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本单元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如,《夜色》一课“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可引导学生猜读:“我”会看到什么,以为是什么?”
还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结合本人的生活实践说开去。
如,研究了《端午粽》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研究了《夜色》后,搜索自己曾经怕黑的经历,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
在语文园地里的“和大人一起读”,让学生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三、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认识46个生字、四个偏旁,会写28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