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墨二十八中2015-2016年第二次学业水平诊断性测试
九年级物理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 ) 现象·实验·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 1.下面一些物理现象,其中文明的做法是:( )
A .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照射同学的眼睛
B .放学后不关灯就离开
C .出租车司机驾驶过程中不系安全带
D .使用容量小的节水型抽水马桶 2.发现通电螺线管极性判断方法的科学家是:
A .法拉第
B .奥斯特
C .安培
D .焦耳 3.下列事例中,运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是
A.下雨天在马路上撒沙子
B.刀、犁的表面保持光滑
C.机器零件之间加润滑油
D.抓鱼时要用力捏才不至于使鱼从手中滑掉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定值电阻U-I 关系的是:
5.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要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流进,正接线柱流出
B.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拉力的方向必须竖直向上
C.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部相平
D.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当放上最小砝码,右盘下沉时,应向右拨动游码 6. 下列作图中,不正确的是:
7.甲、乙两电热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比是1∶4,产生热量比是4∶1,则电流之比是: A .8∶1 B .4∶1 C .1∶1 D .1∶4 8.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换元法”的是: A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B .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
C .在研究并联电路分流作用时,设想自己就是流动的电荷。
D .由增大摩擦方法想到减小摩擦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试题 第1页 (共8页)】
9.月球没有大气层,无磁场。
以下情景中,在月球上能存在的是 A .用指南针指示方向 B .利用飞艇运输货物 C .宇航员无法直接对话 D .做托里拆利实验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B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C .马拉着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队马的拉力。
D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沿着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
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12. 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 和R 1、R 2,以下错误的是
A .通过R 1的电流
B .R 2的电功率
C.R 2换成R 3,
R3>R2,→↓=↑→→+↓=
↑→R U R R R I R R 3
1
1
1
1
3电流表示数变小
D .时间t 内电路产生的总热量
A .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B .
分类 实质 特点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
和表面 优点 缺点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 (沸点) 定 滑轮 等臂杠杆 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动 滑轮
l 1=2l 2 的杠杆
省一 半力
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 相同点
汽化、吸热
C .
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D .
区别 实像 虚像
电流路径 一条 多条 概念 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 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有无节点 有 无 倒立与正立 一般为倒立
一般为正立
用电器影响
相互影响
互不影响
光屏承接
能
否
座号
1R 2
R R
1R 2R +=
==t t =
U U
(
)
Q t
U 1R 2R 1R 2
R +W 1I =I ==1R U 2
R R R
+I
【九年级物理试题 第2页 (共8页)】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铜块
B .加热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其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图线a 表示的是铝
C .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再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相同时间内通过铝线产生热量多。
D .用力分别匀速提升体积之比为2∶1的实心铜块和铝块,提升的高度之比为5∶4,则两次拉力做功之比为55∶6
卷(Ⅱ) 实验·应用·推理·探究(本卷满分70分)
专题一 声、光、热 (本题满分14分,共2个题,第1题8分,第2题6分) 1.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步骤 钢尺一端伸出桌面,按住其桌面部分。
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其振动的 ;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使它振动的 相同,再做几次实验。
结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大,发声的音调就越 。
问题
讨论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使钢尺的振幅分
别为1cm 、2cm 、3cm ,听声音大小。
并完成表格。
(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于物体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_______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像成在墙上的光屏上。
若要使像变大,凸透镜要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
(2) 请在右图中画出光线经透镜后
的光路。
(3)如图质量为500g 的冰
的熔化全过程,请根据图象求出b-c 段它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专题二 运动和力(本题满分16分,共2个题,第3题12分,第4题4分) 3.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 测量平均速度:
【九年级物理试题 第4页 (共8页)】
2)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
物质
熔点/℃ 密度/(kg·m -3
) 比热容/[J·(kg·℃)-1
] 长1m,横截面积1mm 2的导线在20o
c 时的电阻
铜
1083 8.9×103 0.39×103 0.017
铁 1535 7.9×103 0.46×103 0.096 铝 660 2.7×103 0.88×103 0.027 水 / 1.0x103 4.2x103 / 煤油 /
0.8x103
2.1x103
/
实验过程 提出课题后,小雨猜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于是他做了如图所示的两次实
验:如图甲,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
地放在平面镜上。
一束光沿EO 入射,沿OF 射出;如图乙,把ON 右侧的纸板向后折,则在纸板上看
不到反射光。
根据实验现象,小雨得出了结论。
程序 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 ——得出结论。
小雨得出结论过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问题讨
论
在上述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竖立放在玻
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未点燃的 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A 的像的位置,采用的研究方法 。
装置
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
过程
表格 如下图,保持斜面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C 和上程AB 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数据如下:请计算出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作图
在右图中画出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在斜面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问题讨论 如果去掉金属片,在水平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则小球在毛巾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小车速度减小的______。
进一步推理:运动的小车不受力时,将做__________运动,用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
甲
E
O
N F
平面镜
A 乙 E
O N F
平面镜
A
a
Δt
Q O b
路段 路程/cm 时间/s AC
90 3 AB
40 2
S 1
S 2 A
C
B
金属片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骑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_,因为人和车的质量不变,所以车速会越来越________。
(2) 请画出图甲中拉力F 的力臂L 。
(3)如图所示,O 点为杠杆AB 的支点,OA :OB=2:3,物体甲和乙分别挂在杠杆A 、B 两端,且甲浸没水中,杠杆平衡,已知物体甲、乙的体积之比是2:1,物体甲
的密度ρ甲=7×103kg/m 3
,则物体乙的密度ρ乙
=_______kg/m 3.。
专题三:电与磁(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第5小题10分,第6小题5分) 5.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 探究磁生电现象: 课题
由“电能生磁”提出“磁能否生电”的课题,运用了 法。
过程 如右图,前后放置的ab 导体 (选填“上
下”、“左右”或“前后”)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
生偏转,此时 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讨论
如果将电流表换成电源,据此制成 。
实验装置
①请根据电路图,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方法步骤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S 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阻值最大处;
③连入5Ω的定值电阻,移动滑片P ,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填入表1; ④连入10Ω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填入表2,请将表中空格填好。
表
格
表一:R 1=5Ω 表二:R 2=10Ω
结论
⑤分析表一或表二得出:在电阻一定时, 。
上述实验图像如图所示,则图线______(选填a 或b )反映了R 1的实验情况。
问
题
讨
论
⑥上面实验中将电阻换成小灯泡,此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据表格中的三组测量数据,可代入公式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将第一次实验数据填写完整请利用数据,用描点法画出该小灯泡的I-U 图像。
次数 I/A U/V R/1 0.3 1.8 2 0.2 1.0 5.0 3 0.10.8 4.4 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下图是水位自动报警原理图。
当水位到达金属块A 时, 灯亮,表示水位 。
(2)小雨连接了如图电路,请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3)将R 1=4Ω的电阻和R 2=8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源两极上,测得流过干路电流为1.2A 。
则:R 1消耗的电功率 。
写出解题思路 【九年级物理试题 第6页 (共8页)】
过程 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②将玻璃杯里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
③在玻璃杯中盛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④将m 、V 带入公式中,算出盐水的密度ρ;
⑤根据m1、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数据
表格
原理 天平和量筒测密度原理 .
画出 石块
受力
示意 图
问题讨论 将天平换成弹簧测力计,再给你一块小石块,测出G , 悬挂着石块慢慢浸入液体中,当石块完全浸没时,记 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 ,用公式F 浮= ,算出石块 所受的浮力. S
N a
G
b
次数 1 2 3 U/V 3 6 9 I/A 0.6 1.2 1.8
次数 1 2 3
U/V 3 6 9
I/A 0.3 0.9
R 2 A S 3
L
S 2 P a b
S 1 R 1 V 专题四:综合能力(本专题6分,共3个题,第7题2分,第8题2分,第9题2分) 7.综合问答: 星期天,叶子姐姐和妈妈一块到菜市场买菜。
以下是她到菜市场采购
时的几个场景:菜市场里的好多新鲜蔬菜,都用保鲜膜包裹了起来; 她到小卖部买了一瓶酸奶,发现吸管有一端是斜的尖形;她看到旁边的小朋友在玩轮滑,用脚向后一蹬地,身体便向前飞奔出去。
请你在答题卡上开头四个字,结尾四个字选择一种现象,进行解释。
8.请你完成“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温度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案。
9.综合作图
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开关S2控制带有两孔和三孔插座的插排;且开关闭合发光二极管发光,开关S3控制电灯L2和L3。
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入电路中。
专题五:综合计算(本专题满分11分,共2个题,第10小题5分,第11小题6分) 10.如图电路,R1=18Ω,小灯泡L 标有“6V 3W ”(电阻不变),滑动变
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 ,电压表的量程是0~
3V 。
求:(要求画出等效电路图 (1)小灯泡L 的电阻R L ;
(2)只闭合S1时,电流表示数为0.25A ,电源电压U ;
(3)只闭合S2时,在不损坏各电路元件的情况下,小灯泡的
最
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
11.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物体A (不计摩擦和绳重). (1) 将物体A 匀速提高2m 做的有用功为960J ,则物重G A =? (2)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人的体重为600 N ,每
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10-2m 2
,则人对地面的压强p 地=?
【九年级物理试题 第7页 (共8页)】
(3)利用这些绳子和滑轮绕成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利用它从水中缓慢匀速提起(不计
水的阻力)一个边长为2×10-1
m 的正方体B ,B 未出水面,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为2.5
×104
Pa ,则正方体B 的密度ρB =?
专题六:创造与探究(本专题满分8分,共2个题,第12小题5分,第13小题3分) 12.归纳探究题---弹性物体的弹性势能:
我们知道,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但是,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拉两种不同的弹性物体,伸长的长度不同,产生的弹性势能也不同,且外界拉力做的功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弹性物体产生的弹性势能。
为了研究不同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的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据如下(其中:S 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 0为金属丝的原长,△l 为金属丝的伸长,p 为金属丝具有的弹性势能): 材料 S /m 2
l 0 /m
△l /m
E p /J
铜 3×10—6
1 1×10—3
0.165 钢 3×10—6 1 1×10—3 0.3 铜 6×10—6 1 1×10—3 0.33 钢 3×10—6 2 1×10—3 0.15 铜
6×10—6
1
2×10—3
1.32
(1) p =k ,其中与弹性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 值一般不同。
上述实验中铜的k 值k 铜= (填上数值和单位)。
(2)若要让粗细和原长不同的铜丝伸长相同的长度,且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则铜丝的原长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表示。
(3)如果将粗细和原长相同的铜丝和钢丝拉伸相同的长度,则拉力对 做的功更多。
(4)若要使横截面积为90×10-6m 2
、原长为2.5m 的钢丝获得0.9J 的弹性势能,则需将该钢丝拉伸 m 。
13.演绎式探究:
(1)物体在空气中上下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
一般情况下,半径为r 的氢气球以速度v 运动时,所受的阻力ƒ与速度v 成正比,与半径r 的关系可用图甲表示。
则阻力ƒ与速度v 和半径r 的关系为: ,其中k 为常数。
A.2r
kv f = B.v kr f 2= C.2
kvr f =
(2)若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变,速度越大,受到的阻力越 。
(3)若氢气的密度为ρ0,空气的密度为ρ,气球从静止释放后上升时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氢气球半径为r 且上升过程中体积不变,请推导出速度v T 的表达式:
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温度计、烧杯、适量的水、酒精灯 表
格
实
验
步骤
t
v T 0
v 乙
r
ƒ
甲
v T = (已知球的体积33
4
r V π=
)。
【九年级物理试题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