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一)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道”开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道之学、地道之学、人道之学和王道之学;“逻各斯”则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逻各斯”发展出了具有西方特色的修辞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论。

通过对作为中西哲学之源的“道”和“逻各斯”这两个概念的回溯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而且可以寻找到中西哲学对话的一种可能性。

一、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是,“道”和“逻各斯”作为中西哲学的源头和最高范畴,虽然它们产生并影响于不同的地域,但在时间上却是几乎差不多同时出现的。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道”字虽然在《尚书》、《诗经》中已屡次出现,但是作为哲学范畴,则始于老子。

老子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和天文学的发展,已提出了五行和阴阳的学说,但是这种以多种元素为世界本原的学说,不仅难以说明有限的东西如何成为无限世界本原的问题,而且也无力对抗意志之天的绝对权威。

老子提出“道”这一概念,并把它从有限升华为无限,这就从理论上把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有四个主要特征:首先,“道”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1]其次,“道”无形无象。

“其上不jia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
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2]再次,“道”无始无终。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3]。

最后,“道”不可被感知。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那么,“道”作为无形无象的绝对,它是如何派生宇宙万物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这就是说,“道”是“无”,由“道”最初派生出的是混然未分的统一体,然后再由该统一体派生出阴阳二气,阴阳和合产生冲气,阴气、阳气、冲气三者变化而产生出宇宙万物。

我们可以把老子的这一思想简要地概括为:“道”(无)——一(有)——二(阴阳)——三(阴气、阳气和冲气)——万物。

简言之,从“道”这一绝对实体引出宇宙万物,乃是老子思想的根本特点。

差不多与老子同时,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在《残篇》第一条则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而这一条残篇,据亚里士多德说恰恰是赫拉克利特著作的开头。

“逻各斯虽然象我所说的那样存在,但人们在听到它以前,或是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却总是不能理解它。

万物都是按照这个逻各斯产生的,虽然我已经根据事物的本性将它们加以区别,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发生的,而且人们也经常遇到象我所说明的那些话语和事实,但是他们却象从来没有遇到过它逻各斯]一样。

至于另外一些人对他们醒来以后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就象是对他们梦中所做的事已经忘记了一样。

”6]在著作的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新的哲学范畴“逻各斯”,足见它在赫拉克利
特哲学思想中所占的地位。

那么,“逻各斯”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当前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最有系统的研究当属格思里(Guthrie)的《希腊哲学史》,他在这部著作中对赫拉克利特的研究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关于“逻各斯”这个词,格思里从古代希腊人的著作残篇中总共归纳出十种含义:(1)任何讲的东西和写的东西,包括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2)所提到的和价值有关的东西,如评价、名誉等;(3)与感觉相对立的思想或推理;(4)从所讲或所写的发展为原因、理性或论证;(5)事物真相;(6)尺度,即完全的或正当的尺寸;(7)对应关系、比例;(8)一般的原则或规律;(9)理性的力量;(10)定义或公式。

此外,格思里还认为,“逻各斯”在希腊语中是一个最常用的词,严格说来,在英语中不可能找到一个对应的同一词来翻译它7]。

按照格思里的这一说法,我们也可以说,在汉语中也很难找到具有这诸多含义的同义词,如果勉强要找一个,那么大多数学者认为,也只能译为老子的“道”。

这是因为:老子的“道”也包含有“逻各斯”的一些含义,例如,在老子那里,“道”有规律、比例、道路、方式的意思,也有说话、陈述的意思,甚至也有理性的意思(如作为“道理”的“道”)。

但是,不管“逻各斯”有多少种含义,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这就是说,如果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抽象概念的话,这个概念一定是“逻各斯”。

万物的运动变化,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还是万物的生成和流变,都必须按照常在的“逻各斯”来进行。

二、“道”与“逻各斯”的哲学意义
老子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正值春秋后期,赫拉克利特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和公元前五世纪之交,堪称同一个时代的思想家。

他们差不多同时提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最高范畴“道”与“逻各斯”,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偶然巧合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哲学事件。

这两个哲学范畴的提出,其意义主要在于,它们共同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哲学思想的源起。

具体地说,“道”与“逻各斯”的哲学意义主要表现为“杀神”,在老子那里表现为“以‘道’杀神”,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则表现为“以‘逻各斯’杀神”。

在老子提出“道”这一哲学范畴之前,人们普遍相信“天”、“帝”、“天帝”、“鬼神”等观念,认为主宰天地万物的是“帝”或“天帝”,它是至高无上的;它也主宰着人的命运,所以也是“命运之天”。

对于这样一种威明之“天”,人们往往持一种虔诚的敬畏态度。

然而,在老子的“道”论中,“道”显然是比“天帝”或“鬼神”更具本原的东西。

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8]意思是说,“道”像一个虚无、没有形体的东西,宇宙万物都在用它,而它或者不会穷尽,源远流长,像是万物的始祖。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他还说过:“以道莅临天下,其鬼不神。

”9]其意是指,用理性之道来治理天下,使社会顺应自然发展,那就连鬼神也不灵了。

此外,他还用“道”的“自然无为”来否定“天帝”、“鬼神”的权威。

现在再来谈谈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的意义。

从前面对“逻各斯”之本义
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出,“逻各斯”的含义不仅非常接近于老子的“道”论,而且其提出的意向也与老子的“道”非常相似。

为了印证这一论点,我们有必要对如下赫拉克利特的一则残篇作一分析和说明: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同一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10]
这则残篇可以说是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他将世界的本原定义为“一团永恒的活火”,并且这团“永恒的活火”必须“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而这“尺度”或“尺寸”正是“逻各斯”。

因此,他所谓的“火”,并非单纯物质性的火,毋宁说,它是“逻各斯”的象征物。

在这个意义上,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与老子所说的“水”在功能上非常相似。

如果说老子的“水”“几于道”,那么,赫拉克利特的“火”就几于“逻各斯”。

但是,正如老子的“水”还不是“道”本身一样,赫拉克利特的“火”也不可能是“逻各斯”本身。

其次,他不仅把世界的本原描述为“一团永恒的活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指出了这团“永恒的活火”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在当时来看,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大胆的宣言,或者,用基尔克(Kirk)的话说:这是“一个庄严的、精心构造的、令人惊奇的宣言”11],因为它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世界的传统观点。

虽然他在这里还保留了“神”的存在,但他也只是把“神”看作“逻各斯”的同一语。

如果我们考虑到赫
拉克利特所处的环境还是哲学的童年时代,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尽管他的无神论立场不如老子那样鲜明,但他毕竟承担起了希腊人“以‘逻各斯’杀神”的历史使命。

最后,赫拉克利特在这里一开始就提出了“宇宙秩序”——“科斯摩斯”的思想。

赫拉克利特在此所说的“科斯摩斯”在本质上与“逻各斯”是一回事,它表示整个自然世界以及其中的秩序。

所以,如果说赫拉克利特以前的哲学家关心的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统一性问题,那么,从赫拉克利特开始,哲学更为关心宇宙的秩序和规律性问题。

这样一来,希腊哲学就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而且还要说明世界变化的秩序和规律是怎样的。

在这个意义上,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与老子提出的“道”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代表了当时中西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