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在集体照合影拍摄中的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闪光灯在集体照合影拍摄中的使用
展开全文
第一式外接闪光灯裸灯直接打
裸灯是最容易的外接闪灯补光方式,可以立竿见影照亮被摄体。

裸灯直打是将闪光灯直接照亮被摄主体,可用于光源不足的场合下使用。

除了在室内运用闪光灯补光外,户外拍摄大型合影时也可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创作出更加明亮生动的合影照片。

现今外接闪光灯大多具有TTL自动功能,能与相机进行连动,依照光圈快门、ISO与测光数值自行调整闪光出力,能有效防止闪灯直打时影像过暗或过亮情形发生。

另外,闪光灯直打也能有效凝结被摄体,降低被摄体移动或因慢快门所造成的主体模煳现象。

裸灯是指闪光灯本体并未附加任何配件去改变光质,不经过任何透射或反射,属于直射光源。

一般来说,裸灯直打时光线效果较为生硬,人物的肌肤细节如痘痘、雀斑也会较为明显,且由于闪光灯直射下的阴影非常黑,亮暗部的对比反差较大,因此在人像闪灯补光技巧中,我们称裸灯直打为「硬光」。

使用裸灯进行合影补光时,为了防止阴影过于宽大明显,可拉长相机与呗拍摄人物之间的距离,距离越长,阴影越不明显,反之亦然。

拍摄时若距离主体较远时,不妨可尝试使用裸灯直打进行补光。

若是距离人物合影较近,建议可使用离机方式,或是改用内建机顶闪灯补光,能有效减少人物背后阴影的面积。

第二式闪光灯补光时的加减光控制
调整闪光灯调光补偿值,有效修正TTL自动闪光判别失准的情形。

拥有TTL功能的外接闪光灯能自动调整闪光指数,但是遇到某些特殊情况TTL测光会失准,这时就必须自行调整「闪灯EV值」,以达到较适当的闪光输出量。

大多数的TTL外接闪光灯都能够自行手动调
整闪灯EV值,称之为「调光补偿」,而调光补偿+1EV,表示闪光灯出力较标准值大了一级,反之亦然。

利用调光补偿特性,可以更巧妙的运用闪光灯来进行补光。

遇到夜景人像合影或是背景距离人物较远的场合,闪光灯很容易误判为光量不足,因此拍摄出来的照片容易曝光过度,这时就必须将闪光灯的调光补偿-1EV,就能达到就为理想的补光效果。

另外,若是白色物体占画面大部分的面积时,闪光灯就会判断为光量过大而自行减弱闪光量,所以必须将调光补偿调整为+1EV至+2EV的状态,相反的,遇到黑色物体时就必须把调光补偿设定成-1EV至-2EV,避免曝光失准的情形发生。

在使用柔光罩或是至其他控光器具时,调光补偿也是很重要的功能。

像是使用柔光罩时,被摄体距离光源较远,就必须加大调光补偿值,否则将无法有效的进行补光。

而DSLR因为有了极佳的宽容度,所以在拍摄合影时,特别是女性为主时,可尝试将调光补偿调整到+2/3EV至+1EV,可展现出白净通透的肌肤肤质。

第三式利用天花板跳灯
让人工光源的外接闪灯,也能拍出柔和的自然光线。

跳灯是使用闪光灯的重要技巧,透过跳灯我们可以把原本生硬的闪灯光线变得柔和,是一般摄影老手建议入门玩家购买并使用外接闪灯的最大原因。

由于一般相机内建闪灯不能随意变换发光方向,所以补光位置会较为固定,但反观外接闪灯因为灯头可自由转向关係,也就多了许多调校弹性。

那什么是跳灯呢?所谓「跳灯」,通常是将闪光灯往上抬起,利用天花板来反射击发的闪光,一方面扩大闪灯的发光面积,另外则可获得更柔和且均匀的光线。

外接闪灯抬起的角度,则可参考拍摄者与被摄者距离,利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概念来调整,便能获得良好的跳灯效果。

需注意的一点,则是天花板的高度与材质要列入考虑,由于跳灯时光线前进路线,较直接向前击发的距离远,加上天花板并不会全然
反射闪灯,所以使用跳灯时要适度的加强出力。

或将机身的感光度调高些,如ISO 400,以间接加强接收环境反射闪灯光源的能力。

此外,天花板过高或是颜色、材质较为奇怪时,也会影响跳灯的效果,太高则跳灯效果不明显。

天花板材质若是暗色或黑色涂装时,会吸收掉大量闪灯光线。

天花板材质也会有所影响,例如:KTV室内採用绒毛状的隔音材质,对光线的反射率极低,而部分采用黄色、绿色等特殊色做天花板的餐厅,因反射光颜色会受到影响,所以不适合以向上跳灯进行补光。

第四式利用墙壁改变光源方向
不用修图与整型,简单加强脸部立体感
想要拍出阳光斜射进入室内的温馨感觉吗?其实,只要善用外接闪灯转向功能,再适时搭配墙壁进行跳灯,便能用闪灯制造出立体阴影,不但能增加立体感,更能营造不同的拍摄效果。

用墙壁反射光源,除了能和往上跳灯一样柔和光线外,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形成特定光源方向,并在人物脸上构成局部阴影。

另外,请人物左右微调脸部方向,或是闪灯的入射角度,都能形成不同大小的阴影面积,当然呈现立体感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阴影会出现在闪灯照射的反方向,所以在拍摄前,除了依据现场墙壁远近做考量外,也必须衡量人物脸部特色做方向性的调整,这样才能让优美的一面呈现在亮部。

另外,以人物刘海分线为依据,也是不错的取景方向。

利用墙壁跳灯虽然与向上跳灯技法相同,但由于前者还要额外考虑墙壁阻挡物问题,所以拍摄难度会比后者稍高一些。

由于向上跳灯时,光线反射的路径上,不易有其他杂物影响,所以较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

而利用墙壁反射时,常因左右人物或大型家具??等,而让补光效果大减,甚至形成难看阴影,这些都是在使用该技法时必须注意的地方。

除了向正左、右方跳灯外,大家也能试着将闪灯斜向左、右墙壁的上方打光,不但能积极避免光线受阻挡的影响,若被摄者与背后墙壁贴近时,反射光线还会由画面的左右上角洒落,并在人物的侧面形
成光影,让闪灯与光线亦成为构图的一环,能拍摄出午后阳光斜射入室的温馨感受。

本文来自:北京毕业照北京集体合影
转载本文请注明:北京艺森文化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