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第1-3句每句3分,第4句4分,共13分)
1.默写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
(《竹石》)
(2)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应拿出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满怀豪情,不断进取,从而领略每一段学习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喜雨亭记(节选)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①扶风:指风翔府。
作者于宋仁宗嘉佑六年任风翔签判。
②雨麦:天降麦子。
而,这里作动词。
③有年:
丰收之年。
④乙卯:农历三月八日。
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指农历三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⑤忭(blàn):高兴。
⑥荐饥:饥荒。
2.甲乙丙三文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中__________(人名)和___________(人名)名列“唐宋八大家”。
3.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民以为未足.()(2)今天不遗.斯民()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丙文中,百姓忧愁是因为“___________”,欢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雨”为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前三空用文中词句回答,后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6.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流露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
B.乙文中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
C.丙文画线句用排比手法描述官民庆贺喜雨降临的场景。
D.丙文第③段揭示了雨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
7.甲乙丙三篇杂记文,都借“记”抒发情志。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展示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志向;乙文中“太守快乐着游人的快乐”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丙文作者在任凤翔签判时才二十多岁,当时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文中的“喜雨”之情,正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前两空用文中语句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囊与灵魂
①英国作家王尔德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里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②外国人且不说,就中国古今人物里,战国学者庄子,汉代智者东方朔,晋人王子猷,宋代词人苏东坡,明代书画家唐伯虎,清代书评家金圣叹,现当代学者胡适、杂文家鲁迅、学者钱钟书、书法家启功、画家黄永玉等等,都是灵魂有趣的人。
其文、其画、其书、其言、其行、其迹,无不妙趣横生,意趣盎然。
③我们可以这样来识别有趣的灵魂。
④风趣幽默是它的标配。
启功先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拍他马屁说:“这可是部级呀。
”他诙谐地说:“不急,不急,我真的不急。
”在学校里,每当有人叫他“博导”时,他就笑咪眯地说:“我是一拨就倒,一驳就倒,不驳自倒矣。
”灵魂有趣,启功堪称楷模,滑稽幽默,且不伤和气。
⑤特立独行则是它的显著特征。
钱锺书先生的文字有趣,做人做事也有趣,情趣高洁雅致,远非常人所及。
他最烦那些无聊应酬,偏偏来请的人很多,他就直言不讳地回绝:“不愿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吃
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些不明不白的钱。
”风趣幽默,绵里藏针,拒了很多无趣无聊饭局。
⑥灵魂有趣将使人生变得愉快轻松而又充实白在。
和灵魂有趣的人在一起,如沐春风,心灵被净化,学业能进益。
有趣的灵魂意义非凡,我们应努力追求灵魂有趣。
⑦灵魂有趣的人通常达观豁然,乐观幽默,与人为善,宠辱不惊。
功利心太强的人不可能有趣,事事都精心算计,患得患失,自已累别入也累;胜负心太重的人也不可能有趣,杀红了眼,较上了劲儿,哪还有什么趣味可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更是注定难与有趣结缘。
所以,追求灵魂有趣,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
⑧其次,还要做到广学多思。
胸无点墨,没有一定的学识与智慧作基础,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甚至自取其辱。
毕竟,有趣不是耍贫嘴,扮滑稽,耍酒疯,乃至说段子。
有趣是多识、幽默、新奇、博闻广见。
无趣、无知、死板、无聊是有趣的敌人,想要战胜敌人,就要广泛学习,勤于思考。
如此,才能为有趣打下基础,为聪慧建立后盾。
⑨有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有趣的人是生活的“开心果”,有趣的事是人生的“快乐源”,有趣之境是公众的“伊甸园”,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有趣的灵魂。
豁达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博学一点,多与有趣的人交往。
勤做有趣的事。
久而久之,日积月累,或许很多人都能跻身有趣灵魂的行列。
(文字有改动)
8.第⑨段“跻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0.下面这段文字可作为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一代“鬼才”黄永玉先生,晚年仍在创造奇迹。
70岁时,别人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他跑去意大利写生,一画就是十个小时,顶着烈日,饿了就随便咬几口面包:80岁时,别人开始颤颤巍巍地躺着,他跑去给时尚杂志当封面模特,叼着个大烟斗,范儿拿捏得非常到位;93岁时,别人逐渐足不出户,他开着一辆红色法拉利出门飙车,像个年轻的rapper。
(二)(2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土里的钱币
①我喜欢吃荠菜。
每次回老家都想弄点荠菜吃。
我一回家,88岁的母亲就会挎着篮子、踮着小步走向菜园。
但
这次没有,她告诉我,菜园里的荠莱让村上的一个阿婆挑光了。
②母亲说,阿婆看见我们家的荠菜长得又大又嫩又新鲜,央求母亲让她挑一点,母亲应允了。
阿婆进菜园一边挑菜一边盛赞母亲。
阿婆夸母亲会种蔬菜,会教育子女,还说母亲脸色红润亮堂、走路脚头轻,会继续长寿下去。
听了阿婆的话,母亲的脸笑成一朵花,忘记关照阿婆留点荠菜。
就这样,大的荠菜都被挑光了,只留下小的。
小荠菜们全都匍匐在土地上,还没有力气探出身来。
③母亲又告诉我另外一件事,说后来我二妹在菜园里翻泥时翻到5个一元硬币。
母亲想起,这钱一定是阿婆存心留下的,因为当面给钱母亲肯定不会要的。
我觉得这位阿婆机灵、有趣又传统,有点古风味道。
④在土里埋钱,我们乡下发生过几次。
⑤小时候,我家离大海近。
有一年夏天,我和母亲去滩涂上捉蚬子。
待两只蛇皮袋装满了蚬子,娘俩扛着回家。
回家路上,我肚子饿得连脚步也迈不开了,一屁股坐在路上,可眼睛却望向10米之外的瓜地。
母亲看懂了我的眼神,便去瓜地捧回一只瓜来。
⑥我一下子就把这瓜吃光了。
母亲看看我,手指着我的裤袋说,你摸摸看,裤袋里面有没有铅角子?我摸完裤袋说没有。
母亲说你好好地再摸一遍。
我就再摸了一遍,摊开双手向母亲示意没有。
母亲说,你把裤袋翻转过来看看。
我把裤袋翻转了,让母亲看。
母亲看了,然后自己从腰间拿出几只铅角子,大步走向瓜田。
母亲把铅角子放进了起瓜的地方,摘了一片瓜叶盖住钱币,再用泥土盖上,然后走回到我身边,我们继续上路。
⑦多少年过去,许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母亲三次让我摸裤袋的事情经常闪回。
总觉得母亲让我三次翻袋,其实是想让我悟觉一点做人做事的道理。
⑧后来我参加村里的劳动,主要活儿是撑着船捞河浜里的草。
有一次,草捞好后,我们在一座小桥下休息。
我刚在船上躺下,仰面看见一棵熟透的、有一米来长的豇豆垂在眼前。
这时我想到我家的豇豆都只有筷子那么长,要是能用这棵豇豆做种子,明年我们家的豇豆就吃不完了。
想到这里,就摘下这棵豇豆,藏在裤袋里。
⑨回到家,我把豇豆拿出来给家里人看。
母亲有些惊怕,忙问是不是偷的?父亲一脸严肃、懊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爷爷的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他狠命瞪了我一眼,而后慢慢站起走向墙边,墙边有一条长长的树扁担。
我一看场面不对,呼哧转身就逃跑,爷爷真的抄起扁担追我,一边追一边喊:“高家出大事了,出小蟊贼了,人家的豇豆还敢偷,我要打断这只手……”爷爷当然没追上我。
⑩那晚,母亲走进我的房问,塞给我几只铅角子,对我说,明天到摘豇豆的地方,把钱放在烂泥里。
她叮嘱,这事情要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要做好。
还说,只要是别人家的,再好的物事也不可拿,拿了就是偷,就是贼。
⑪拿豇豆就是偷,就是贼,我记到现在。
⑫几年前,我到村里看姨妈,回来时经过一条千米长的小路,路的两侧有一小片什边地,地里长着一棵棵粗细不一、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青菜。
其中一棵有大碗一样粗,菜长一尺半,菜叶鲜嫩,泛着光芒,莱梗清白,像一块美玉。
我很想将这棵菜拔了,带回去种在家里。
可是这菜是谁的?要向谁买呢?所有的农户都在千米之外。
此时我想到小时候把钱埋在土里的情景,于是从口袋掏出七八个硬币,将青菜拔起来,然后在拔走青菜后留下的那个小坑里放上硬币,盖上土,又向这片菜地挥手致意,这才拔脚而走。
⑬土里的钱币,令我心安。
(文字有改动)[注释]铅角子:方言词汇,指人民币硬币,面值有一角、五分、贰分、一分等。
11.本文写了四件在土里埋钱的事,请概括。
第一件:阿婆把钱埋在我家菜园里;第二件:(1)_____________;
第三件: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第四件:(2)____________。
12.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3.第④一⑫段所写的三件事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请加以简要分析。
14.依据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的好处。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某班近日准备编写“《水浒传》阶段阅读成果”特刊,需要一名帮手。
你应邀参与编写,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撰写特刊前言
16.编委们准备把以下内容写入特刊前言,请选出表述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①通过通读,同学们对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②阅读使人丰富,交流使人成熟。
③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进行研读、探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阅读成果。
④为了使同学们的阅读成果能得到展示和肯定,更为了使大家的见解能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现把阶段阅读成果汇编成册,供大家分享、交流。
⑤《水浒传》是本学期必读书目。
A.①⑤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①
D.②⑤①③④
任务二:编排栏目内容
特刊有三个栏目(见下图),请按要求编写。
栏目一:游逛知识园地
17.(1)《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姓名)。
(2)《水浒传》中,一些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外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及时雨”和“黑旋风”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人名)和_____________(人名)。
栏目二:学习分析人物
18.《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非满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编委们想为同学们提供一些人物分析的方法,请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1)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采用“人物+性格特点+情节”的思路。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吴用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
B.鲁达嫉恶如仇拳打镇关西
C.武松知恩图报醉打蒋门神
D.李逵善于用人沂岭杀四虎
(2)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还可以联系类似人物,进行横向比较。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鲁达和武松的性格中都有粗鲁的一面,也都有谨慎的一面。
B.鲁达和武松都具有嫉恶如仇、行侠仗义、循规蹈矩的性格。
C.林冲和杨志落草前都在朝廷为官,一身武艺,有勇有谋。
D.武松和李逵两人都刚勇豪爽,敢作敢当,也都曾滥杀无辜
栏目三:英雄人物争鸣
19.有同学认为林冲武艺高强、重情重义,是真英雄;也有同学认为林冲委曲求全、妥协退让,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
你怎么看待?请阐明理由。
四、写作(60分)
20.题目:我的心中又充满阳光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静安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第1-3句每句3分,第4句4分,共13分)
1.默写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
(《竹石》)
(2)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应拿出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满怀豪情,不断进取,从而领略每一段学习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
【答案】①.任尔东西南北风②.苔痕上阶绿③.曾益其所不能④.会当凌绝顶⑤.一览众山小
【详解】考查背诵默写。
注意“尔、痕、益、凌、览”等字书写。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喜雨亭记(节选)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①扶风:指风翔府。
作者于宋仁宗嘉佑六年任风翔签判。
②雨麦:天降麦子。
而,这里作动词。
③有年:丰收之年。
④乙卯:农历三月八日。
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指农历三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⑤忭(blàn):高兴。
⑥荐饥:饥荒。
2.甲乙丙三文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中__________(人名)和___________(人名)名列“唐宋八大家”。
3.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民以为未足.()(2)今天不遗.斯民()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丙文中,百姓忧愁是因为“___________”,欢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雨”为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前三空用文中词句回答,后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6.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流露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
B.乙文中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
C.丙文画线句用排比手法描述官民庆贺喜雨降临的场景。
D.丙文第③段揭示了雨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
7.甲乙丙三篇杂记文,都借“记”抒发情志。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展示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志向;乙文中“太守快乐着游人的快乐”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丙文作者在任凤翔签判时才二十多岁,当时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文中的“喜雨”之情,正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前两空用文中语句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6分)
【答案】2.①.欧阳修②.苏轼
3.①.足够、充足②.抛弃
4.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5.①.(既而)弥月不雨②.丁卯大雨③.三日乃止④.亭子落成之时恰逢当地久早逢雨;记住这一喜事,表示不忘。
6.A
7.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与民同乐④.与民同忧共喜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依选文顺序,①空应填欧阳修,②空应填苏轼。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
足:充足,足够;
(2)句意: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
遗:遗弃,抛弃。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以:因为。
注意本句话采用互文的修辞,即前后两句的主语、谓语通用,应翻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丙]文第②段“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内容可知,意为: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故此处应填:(既而)弥月不雨;
结合[丙]文第②段“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内容,意为: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故②空应填:丁卯大雨;③空应填:三日乃止;
结合[丙]文第①段“亭以雨名,志喜也”内容,意为: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结合第②段“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内容,意为: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经上述分析为:作者用“雨”为亭子命名的原因是亭子落成之时恰逢当地久早逢雨;记住这一喜事,表示不忘。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甲]文中“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内容,意为: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该句体现的是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也是作者追求的志向。
选项中“流露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表述错误;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中“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此句表达出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以国家社稷为重的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应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合[乙]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
所以此处应填:与民同乐;
结合[丙]文中第③段“‘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内容,意为: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经分析概括得出,本文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是与民同忧共喜。
【点睛】参考译文
《岳阳楼记》(节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喜雨亭记》(节选):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
”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二、现代文(35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囊与灵魂
①英国作家王尔德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里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②外国人且不说,就中国古今人物里,战国学者庄子,汉代智者东方朔,晋人王子猷,宋代词人苏东坡,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