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实验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的左侧垫高,使之成为有一定倾角的斜面,木板的右端安装一块挡板,挡板上粘有橡皮泥。

现将一辆小车从图示位置(小车左边缘与木板上端齐平)自由释放,小车下滑到挡板处停止运动。

测得小车的运动时间为t ;测得小车的长度为1s ,木板的长度为2s ,问:
(1)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有_______。

通过上述测量,可以测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

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_些; (3)下图中可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调研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 21
s s t
- 小 小 D 【解析】 【分析】
(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测量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已知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s
v t
=
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s
v t
=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像。

【详解】
(1)[1]计算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题中已有秒表测时间,还缺少测量路程的刻度尺。

[2]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21s s s =-
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21s s s v t t
-=
= (2)[3]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由图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则图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____斜面的坡度很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图甲、乙是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s 和全程路程1s 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 (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_____cm/s ,小车通过斜面全程是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90cm s = 13s t = 1v =
2m =45c s
22s t =
2=v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 时间 甲 22.5 变速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乙图全程的路程等于车长和车通过的路程之和,所以小车的路程测量值比实际路程大,正确的是图甲。

(2)[4]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2
2
45cm
2s
s
t
==22.5cm/s
[5]小车通过斜面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v1=1
1
90cm
3s
s
t
==30cm/s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路程是
s3=90cm-45cm=45cm
下半程的时间
t3=3s-2s=1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3=3
3
45cm
1s
s
t
==45cm/s
由于
v3>v2
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

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
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

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

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
160s
0.8s 75
t==
[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
t2=0.8s×25=20s
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320s
1s 20
t==
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
(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
t
较小延长 12 小于 C
【解析】【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

(2)[2][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3)[4]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
s1=60cm,
所用时间
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160cm 5s
s
t
=12cm/s;
[5]上半程的时间
t AB=3s,
下半程的时间
t BC=2s,
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等,
t AB>t BC,
由v=s
t
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6]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即小车做加速运动,故图象C符合题意,故选C。

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

(1)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2)纸锥下落过程中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3)小组间交流时,小明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一直变大 3.00 0.05 纸锥的质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直变大,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一直变大;
(2)[2]由图示可知,AB间的实际距离为:
s=9.00cm−6.00cm=3.00cm;
[3]运动时间:
t=0.2s×3=0.6s,
纸锥的速度:
v=s
t
=
3.00cm
0.6s
=5cm/s=0.05m/s;
(3)[4]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__。

(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C v =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5)通过实验可知:AC v ______BC v 。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小 大 0.03 小于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s v t
=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

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
(3)[3]若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AC 段的时间AC t 较小,即AC
AC AC
s v t =会偏大; (4)[4]由图可知AC =10.0cm s ,AC 3s t =。

所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 (5)[5]由图可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BC BC BC 5.0cm
=0.05m/s 1s
s v t =
= 所以AC BC v v <。

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cm ,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
(2)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
C _____v AB (填“>”、“<”或“=”)。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3月月考试题)
【答案】40.0 25 小 同一位置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 AB 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
[2]由于AB 段的时间是t AB =1.6s ,所以,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是:
AB AB AB 40.0cm
1.625cm/s
s s v t =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本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C 段的速度,即v BC >v AC 。

8.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cm/s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小 25.0 偏小 【解析】
【详解】
(1)[1]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s
v
t
=;
(2)[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cm
25.0cm/s 1.6s
s
v
t
===;
(4)[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平
均速度会偏小。

9.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__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 1.00 2.00 3.00 4.00 5.0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运动 慢 匀速直线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
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详解】
(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从实验数据分析,每隔1s 钟,气泡运动的路程都是10cm ,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从所画的s-t 图像来看,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以数学中正比例函数的斜率来看,图像中的斜率是速度且不变;所以能判断气泡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计算的.
(2)由图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cm/s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_____cm/s ;
(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AB BC s v t =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20cm/s 50cm/s 快 小 见详解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 v t
=
; (2)[2]由题图知,AB 段的路程: AB 10.00dm 6.00dm 4.00dm s =-=
AB 段的时间是AB 2s t =;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0dm 2dm /s 20cm/s 2s
s v t =
=== [3]BC 段的路程: BC 6.00dm 1.00dm 5.00dm s =-=
BC 段的时间是BC 1s t =;小车通过BC 段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5.00dm 5dm /s 50cm/s 1s
s v t ==== (3)[4]由于小车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B 段的速度,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5]过了B 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s v t =
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 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 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 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