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
摘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
思想的主导者。

学生的教育应该全面贯彻广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劳动对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农村涉农专业学生在智育、德育、美育以及就业等
方面的现状,分析农村涉农专业学生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强农村涉农专业学生的
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提供创业实践机会的建议,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
质的技术工人和创业者。

关键词:农村教育劳动创业
前言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教育的目的是从知识、道德、形体、艺术等方面让人进行全面的发展,使个体与社会达到和谐”。

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也曾指出,“劳动教育是为了使劳动者的手脑相长以增强自立能力;使
劳动者获得事物的真知灼见和对劳动者甘苦的理解”。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0-2020),为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

新时期对
劳动内涵的诠释被推到新的历史高度,劳动创造价值得到高度彰显;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1]
1999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
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001年,江
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明确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再
次重申“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思想,提出“体面劳动”的理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实
践育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广大青年在投身实践、认识
国情、了解社会,在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乐趣。

首次将“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

[2]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劳动时代内涵的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外延也随之
扩大: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向“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从“劳
动技术课”向“综合实践活动课”转变。

这造成了劳动教育的实质内涵越来越模糊,在实际实施中没有基础。

1农村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1.1农村涉农专业办学条件与生源方面
目前,我所在的学校位于乡镇,交通比较方便,但涉农专业的学生招生普遍
比较困难,生源质量比较差。

很多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从事与农村、农民、农业相关的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有关的工作。

缺乏对涉农专业教学情况的了解,甚至认为这些农业技能只要在家自习就行,根本用不着上学。

我所在的专业是茶学,2000-2012年我县茶业行业兴盛的时期该专业学生爆满,后面每年学生递减,2019年是瓶颈期,近几年学生生源开始有点增加。

但与电子商务专业相比,城市
轨道交通专业的比较还是少之又少,多数是因为没有其他专业选择才勉强来读这
个专业。

1.2农村涉农专业智育方面
乡镇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学科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课业
成绩也相对较低。

涉农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课程虽然会相对上心,但整体的学习
动力还是有所欠缺。

就我所在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课总分450分,专业
基础课总分200分。

涉农专业专业轨道交通专业专业的学生测试成绩不同分数段
所占比重见表1、表2。

结果显示,涉农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分都偏低。

表1公共基础课成绩
专业基础课
(各成绩段比率%)A B C D E备

茶学专业012
.5255012
.5
电工专业9
.4
28
.7
19
.0
38
.1
4.
7
环保专业014
.3
42
.8
42
.8
城市轨道交通010
.8
35
.1
51
.4
2.
7
表2专业基础课成绩
专业基础课
(各成绩段比率%)A B C D E备

茶学专业012
.5255012
.5
电工专业9281938 4.
.4.7.0.17
环保专业014
.3
42
.8
42
.8
城市轨道交通0 5.
4
37
.8
45
.9
10
.8
1.3农村涉农专业德育与美育教育方面
美育与德育、智育在内涵和方式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美育要受到理智和道德的约束,德育反过来也需要通过美育来培养人的高尚情感[3]。

青少年的美育教育要注重使他们自由活泼,充满欢乐,蓬勃向上地成长;要
注重审美教育、加大艺术经典教育力度;同时多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方面的教育。

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

美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方式使受教育者知识
增长,还引导受教育者追求人性完美、情调人生,同时激发人的活力、培养和调
动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校以专业评茶师专业服装对中华文化礼仪进行传承。

通过茶诗长廊、制茶
工艺雕塑、茶文化茶文化陈列馆、制茶师傅工作等,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同时,通过创编茶艺、茶歌茶舞等,让学生沉浸于美的教育之中。

可以说我们学
校在德育美育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

1.4农村涉农专业技能与劳动教育方面
幸福是快乐的体验是最美好的东西;而劳动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学校每年都
安排学生劳动,使我们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

就我们去年参加中职组手工制茶比赛的同学来说,他们经历了前后4个多月
的技能训练,每天除了完成技能训练任务,还要把加工厂的卫生打理好。

在没有
鲜叶培训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不得不亲自到茶园采茶制作。

当然这个过程他们也
发挥了个人的优势,把低年级的同学也带到这个过程中去帮助他们。

他们自己制
定规则,分配每天的健康工作。

经过实践,他们不仅学会了劳动方法,还学会了
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学们累并快乐着。

[4]
但值得玩味的是,除了参加比赛的这几个同学,本专业其他同学切却不太愿
意参加这项训练,生怕他们在训练中出汗、吃苦。

1.5就业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专多能,对学生毕业后
就业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是,中专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的行
业就业门槛较高,学生难以胜任;有些学生由于习惯问题不能吃苦,懒惰,不思
进取,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有的学生眼高手低,更换工作频率高。

2.中职生的特点
2.1中职生的优势
一是中职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可塑性较大;二是中职就业渠道多,中职升学
方式多,三是中职学生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创业的机会。

除就业外,还可参加
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并进入高校深造,还可参加中等职业教育专项提升进入高等
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很多学生会把中职学校作为一个过渡,读完后继续选择升学,寻求更高的学历。

而且可以上全日制的大学,拿全日制的学历,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率是很高的。

2.2中职生的劣势
很多职校生信心不足,总觉得自己比高中同学矮了一截,尤其是农村出来的
孩子。

这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展现自我的意识,从而阻碍了同学们事业的发展。


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没有长远的规划,或者抱着得过且
过的心态,碌碌无为。

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
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当他们真的被推上社会的时候,很大可能就会对社会上
的生活不适应,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拿我们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就业后,约60%的学生不到两个月就更换工作单位,20%左右学生实习期间更换三个以上单位。

3 建议
3.1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加强“校企结合”是农村职校的发展的方向,是“三赢”的有效模式。

除了
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外,农村职业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大型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
供到大型企业学习的机会,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提高满足学生专业成长需求的“校企结合”效果。

寒暑假让学生到大企业去跟岗实习,对学生是一个很好历练
的机会,于企业是一个提前选择培养苗子的机会。

[5]经过我们多次的教学研讨,
学校利用学期初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龙头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并进入加工流
水线现场实习,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其专业素养。

3.2结合乡村需求,扩展基地服务功能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生产和技术研发。

既要加强
专业建设,稳定学历教育培养的农业人才规模,又要结合农村需求发挥该专业实
训基地服务社会的水平。

[6]如实训基地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民”培
训过程中让在校生参与进来,针对不同学员制定细致的培训计划。

同时,还要加
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涉农专业,让他们愿意把孩子送来学校学习培养。

此外,还可以搭建“竞技平台”。

涉农专业的学生经常去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成绩,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大赛辅导教师。

学校开展过行业
初制、精制大赛,但没有在本校涉农专业的实训基地开展过创新大赛,并以此推
动学生养成创新创业意识。

因此,建议学校与农业企业合作,联合兄弟学校,在
本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大赛”。

在“以赛促建”中体现服务社会的功能,并
为我校专业实训基地打造亮点。

3.3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在育人中起着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磨炼了顽强意志,锤炼了高尚
品格。

学习劳模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爱岗敬业,专注而不浮躁,视品质
如生命,不抱侥幸心理”这是不分时代的,有些行业,万法归一。

同时要有“不
断向前沿知识看齐”的钻研精神;“创意至上的原创精神”。

中国大国工匠“深海钳工”的第一人——管延安,以他的“手感”和“听感”创造了“零缝隙的奇迹”;用他“再查再查一遍”的较真精神,做到了“60万颗
螺丝零失误”;他扎根一线,精益求精,技艺臻于至善。

2020年湖北“90后”劳模葛钰,年仅26岁成为铁四院最年轻女劳模,诠释
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活力和朝气。

她说:“既然来了,就不能灰溜溜地走了!”既
然要做就做“漂亮”。

3.4培养创业意识,加强创业实践
教育部门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社会的就业岗位就越多。

创业教育是一
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是创业教育的具体课程模式,也是农村中职校学生实
施创业教育的一种具体培养方式。

农村中职校要联合社会力量,让专业课教师得
到锻炼,让学生明白创业的真正内涵。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使学生在创业实
践活动中受到创业教育,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具体途径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业创业意识集中反映了企业家素质的社会性,支配着企
业家对企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农村中职校加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强化学生创
业意识。

学生有了创业的意识,就会主动去去锻炼自己创业的本领。

第二,打造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应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引
入《职业·就业·创业》《就业与创业指导》等作为课堂教材。

开设创业教育第
二课堂,从学校、社会、企业多层次的教育途径,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创业知识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讲解:“如何办理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办
理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的途径。

邀请创业
成功的毕业生回母校开展讲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树立创业理想。

三要强化实践教学。

农村中职校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工人。

农村中职校教学要
以实践教学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重视创业技
能考核,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都有严格的测试和考试制度,每次考试成绩合格后方
可颁发毕业证书。

[8]
第四,提供模拟创业平台。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模拟仿真的创业环境。

通过学
校自身资源吸引一部分创业优势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从创业创业实践的过渡,为
推动创业活动顺利、深入、持续开展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中职院校应该提倡和
鼓励学生利用利用的时间,进入市场市场市场一起发展。

[9]
4结语
不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体力劳动者绝对不可能彻底消失。

我们要正确
认识社会的劳动群体的发展势态,真诚地热爱和尊重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就
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涉农到农村去。

教育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全程
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关注每一个生产环节,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在
实践中接受检验,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农村职校要发挥好“校企结合”的威力,实现产学研“三赢”格局,为创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模拟创
业开展创业大赛,使学生在综合素质、组织协调、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
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时金.郑金苏,劳动教育[M].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08:01~26.
[2]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10-28
[3]朱志荣.美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J].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
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2018-11-09
[4]高莉莉.中职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16
[5]韦艳文.农村职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探讨[J]学周刊:2015-12-30
[6]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7]韦艳文.农村职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探讨,教育科学,2015(05):219
[8] 舒晓翌.云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1年5月:58
[9] 叶国余.农村中职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教海探航(J)(2014)19: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