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妇女解放 - 天府新论2004年12月
关于妇女解放的探索及意义-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关于妇女解放的探索及意义-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关于妇女解放的探索及意义【引言】对妇女解放的研究引言【第一章】妇女解放思想之理论分析【第二章】妇女解放观念之哲学视角【第三章】妇女解放理论之当代启示【结语/参考文献】妇女解放理念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摘要妇女解放关涉到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发展等重大哲学问题。
作为中国事业的领导者,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妇女问题的极大关注。
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致力于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
他虽然没有关于妇女解放的专着,但与此相关的思想散见于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章、讲话、报告、题词中。
关于妇女解放的探索不仅是层面上的,同时也展现在哲学层面。
本研究将从哲学视角出发,拟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探究的妇女解放思想,并揭示其当代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妇女解放思想的理论分析。
通过追溯妇女妇女解放的概念,指明妇女在解放前是处于何种状态,从而引出妇女解放思想的实质是通过阶级,唤醒妇女的主体意识,改变妇女物化状态和从属地位,重新发掘其作为人生命的意义。
他围绕妇女解放所探讨的所有问题的最终指向是妇女解放何以可能的命题,从而与资产阶级的妇女解放思想区分开来。
的妇女解放思想内在地包含生产力的解放、社会关系的解放、思想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四个方面内容。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妇女解放思想体现出的哲学思维方式,具体包括:整体性思维,注重妇女联合;特殊性思维,以点带面,典型示范;辩证思维,兼顾妇女解放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主体性思维,从妇女群众的利益出发。
在丰富的哲学素养支撑下,的妇女解放思想,经过长期发展,理论性和实践性取得了和谐统一。
第三部分,论述妇女解放思想在当下的启示。
从社会意识层面上来说,坚持整体性思维,全面看待妇女社会地位问题,兼顾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两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的衡量标准,避免单一的线性思维。
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
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探究读后感妇女解放运动即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
在私有制社会,争取妇女解放意味着首先要制定保障公民在种族、性别、财产上完全平等及婚姻自由的法律。
社会主义时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逐步实现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
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欧美“新女性”的颓废和堕落时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女人”问题最为炙手可热的时期,女人围绕着投票权、教育权、选举权、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的权利、参加战争的权利等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她们代表了一个女性时代的来临,也预示了新的女性问题的到来。
从她们身上,可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新女性必须通过斗争获得适合他们所渴望的独立教育。
一、《女人的声音》Henry .Richardson[澳]亨利.查理森(Henry Richardson1870-1946)澳大利亚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莫里斯.盖斯特》、《成长》及由《幸福的澳大利亚》、《归途》、《最后的归宿》组成的三部曲《查理的。
马奥尼的命运》。
19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摘要:1、没有教育平等,就没有性别平等。
2、19世纪末的女性受教育只是为了适应她们在生活中的位置,很少有例外。
中产阶级的女性们学习怎样做一个称职的妻子,学习经济上依赖和思想上对丈夫的顺从;工人阶级的女性们则学习家庭苦役。
3、妇女与教育联系的紧密性关系到她们的经济、社会及两性平等,还有她们的独立----这使得关于女性教育的这场争论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非常激烈;而且,这场争论一直到20世纪末还余波未息。
感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不希望女性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一来,女性的知识就不如男人,没有知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就不多,没有知识就不能造房子,不能修路,不能讨论写作,不能讨论政治……这样一来,男人就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主角,女人只是他们的附属品,得对他们言听计从,女性的地位就一直不能得到提升。
妇女解放
女权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早,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
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
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
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
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K.、恩格斯,F.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揭示了妇女被压迫的阶级实质,提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1. 引言1.1 近代中国妇女的地位近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清朝时期,妇女地位普遍较低,受限于封建礼教和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较为被动和受限。
她们被视为家庭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许多妇女被束缚于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和男权制度下,缺乏教育机会和平等权利,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解放,一些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开始关注妇女问题,并呼吁解放妇女。
他们认为妇女应当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应当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这些思想渐渐传播开来,引发了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和思潮,促使妇女地位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和制度的转变。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努力,确保妇女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推动妇女地位的全面提升。
【2000字】1.2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逐渐兴起,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解放的呼声日益强烈。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化思潮的传入,中国妇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与权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剥夺。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妇女被束缚在家庭和社会的狭窄角落里,缺乏独立的思想和行动空间。
随着现代化思潮的传播和启蒙,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觉醒,开始敢于为自己的权益和解放发声。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对妇女地位的重新审视和重塑。
妇女开始参与到各种社会运动中,不断发出呼吁平等、尊重和自由的声音。
她们开始追求受教育的权利,争取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并逐渐赢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可和尊重。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妇女的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试论社会主义时期的妇女解放
摘
要
妇女是人 类社会的半边 天 , 妇女 解放 是整 个社会 历史发展 的不可缺 少的重要 内容 。在新 的历 史时期 , 正视我 国
妇女 解放 的现状 , 分析 阻碍妇女 解放 的原 因 , 讨 实现 我 国妇女进一 步解放的条件 , 探 对于推 动我 国妇女 运动 , 速妇女 解放 的 加 进程 , 有重要 意 义。 具 关键词 社 会主 义时期 ;妇女解放 ;意义
Jn2 0 u .o 2
文章编号 :08—94 (1r)6—0 1 0 10 14 2 20 X 04— 4
・
学 人论坛 ・
V
:
试 论 社 会 主 义 时期 的妇 女 解 放
青 长 蓉
( 省妇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学校 四JI I 成都 6 07 ) 10 1
t
(
鲁
r L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6期 6
20 1 2年 6 3 月
成 都 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R L OF C EN U 0I E 0 DU A 1 OU NA H GD C EG F E C T 0N I
V0 1 No. 1 6. 6
大女 代表 占代 表总数 的 2 .3 10 %。这个数 字 比世界女议 员 占 议 员总 数 的平 均 比例 高 1. 百分 点 。同时 , 08个 地方 各级 人 大女 代表 比例在原有基 础上有所 提高 , 省级人 大的妇 女代 表
中国图书分 类号 : 69 6 D 6 .8
我 国妇女解 放的现状
文献标识码 : A
主席 。
一
、
1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使 妇 女 地 位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变 化 . 中 国 经 历 了 几 千 年 封 建 社 会 和 百 余 年 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
对改革与妇女解放问题的几点看法
不 了妇女 参加
,
并
我国 是 一个农 业 大 国
0 %
。
农 村人
,
口
占7
0
且 发挥 了 巨 大 作 用 而妇 女 在参 加
,
、
长期 以来
,
在 农村 由 于 实 行单 一 使农 村
。
生产 粮食
、
队 为 基础 的 大锅 饭方 式
, ,
社会 革命 的 同时
又 在改 造 己
。
解放 自
常 缓慢 的经济 发 展非 问题 长 期得 不 到解 决 责任制
,
、
长期处 于 落 后 状 态
有些 边远 山 区 和 泛 黄 地 区
。
广 大农 民 的温饱
,
在 今 天 所进 行
,
自实行家庭 联产 承 包 改变了
的这 样 一场 伟 大 的 社会 变革 中
妇女
,
调 整 了 农村产 业结 构 之 后
,
、 、 _
过 去 的 那 种 经营 方 式 营 式 农
、
实 行 了粮 食 多 种 经 渔 一齐 L 的 经 营 方 办 起 了乡 镇 企业
广 大妇 女 长 期被 生儿 育 女
,
域
勃 奋
事实 证 明
改
侍候
革使国 家 生 机 勃
,
即 使是 参加 社会 劳 动
。
也被视 为 是 一
改革 使 民 心振
,
种辅 助 性 的 劳 动
这说明
,
妇 女 还 是没 有 彻
改革 开辟 了建
。
底 得到解放
定
,
。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作 出 决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研究(五篇材料)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研究(五篇材料)第一篇: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解放思想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爱国思想研究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女知识分子组成的知识妇女群,她们逐渐认识到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并形成自身的妇女解放思想。
她们从批判封建礼教角度阐释妇女解放思想,凸显女性自我解放在救亡图存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女性政治参与在妇女解放中的核心地位。
她们的妇女解放思想特色鲜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国内创办的女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女子教育得到发展,女子留学风靡一时,使得部分女性能够受教育,进而接触到世界先进的思想。
此时,一个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女知识分子组成的知识妇女群开始出现,她们成为中国妇女中最先觉醒并产生女性自我意识的群体,成为继先进男子思想家之后,宣传妇女解放的主力军。
她们组织团体,办报纸,大张旗鼓的宣传妇女解放,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妇女解放思潮。
她们的妇女解放思想主要表现在抨击封建陋习,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女子教育、婚姻自主、女子参政、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等。
她们的妇女解放思想达到那个时代最高的水平,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知识女性的妇女解放思想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从批判封建礼教角度阐释妇女解放思想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构成专制集权统治的精神支柱,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三纲五常”之中,“夫为妻纲”的夫妇之伦,扼杀了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个性与才智。
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以破除“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作为批判封建道德、倡导个性解放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清醒的看到封建纲常对妇女的束缚之深重。
知识女性控诉把妇女压制在社会底层的封建纲常和伦理道德。
秋瑾认为,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等都是“胡说”。
由于这些封建纲常才使妇女们过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般的生活”,处在奴隶的地位。
鲁迅的妇女解放思想漫议
作者: 王征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鲁迅 文学创作 妇女解放运动 劳动妇女 中国女子 封建礼教 封建伦理道德 文学作品 男尊女卑 个体生命
摘要: 鲁迅的思想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的觉醒和解放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使命。
其中他尤为关注的是广大劳动妇女的解放问题。
几千年来封建伦理道德总是宣扬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
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妇女作为"人"这个个体生命,她们的价值和男性是同等的,她们应该和男性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在鲁迅的思想中,下层大众,其中包括广大的劳动妇女,他们的地位是重要的。
在统治者与大众之间,他总是别无选择地站在大众一边,不仅对他们的生活表示深刻的同情,而且努力为他们的生活权利而呐喊请命,努力争取他们的解放。
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解放运动
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解放运动
王纪鹏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一、戊戌变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肇始于戊戌变法.鸦片战争的惨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资产阶级思潮东渐的过程中,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也悄然传入.戊戌维新时期,妇女问题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们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武器,勇敢地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在他们的号召下,许多地方成立了不缠足会、天足会等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维新派放眼世界,把女子解放运动同国家强盛兴旺的命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王纪鹏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辛亥革命时期女子教育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J], 陈文霞
2.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妇女解放运动失败的原因探析 [J], 李爽
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以历史上几位安徽杰出女性为例[J], 吴翎
4.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女学生会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论留日女学生会与《留日女
学会杂志》 [J], 刘人锋
5.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解放运动 [J], 王纪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述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解
浅述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解作者:郑贤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1期3 月8 日“国际妇女日”,是各国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为自身争取和平、民主、妇女解放而战斗的节日。
在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那些曾经裹着小脚,受“三从四德”束缚的,将婚姻和生儿育女看作是自己人生出路的中国女性也开始走上街头来为自己勇敢的争取自由!一、妇女问题溯源妇女是每个国家或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妇女的命运一直与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兴衰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妇女解放问题是个相当重要,值得研究的课题。
妇女解放的概念通常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妇女解放,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一切领域里实现权利、地位的平等。
也就是说,把各阶层的女性从阶级压迫和社会歧视下解放出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 不光是男女之间) 确实存在体力、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人的人格( 尤其是女性) 应该受到尊重。
男性与女性应彼此相互尊重,不单男性尊重女性,女性也应尊重男性。
广义的妇女解放,是指女性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的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这是根据“女性解放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而言的,它是女性的深层解放,也是女性解放的终极目的。
妇女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
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母权制时代,女性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
女人是家庭的掌权者,女人占有财产,控制经济,决定其子女的嫁娶,甚至可以支配男人的命运,男人把妇女当神一般加以敬奉,听从其指挥。
母权制的被取代,“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1],使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变迁,女性地位逐渐沦落。
父系社会开始,社会分工即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开始分离,家庭生活劳动和社会生产劳动开始分离,私有制出现,女性逐渐回归家庭,被排斥在社会生产生活之外,妇女成了男人的隶属,此后便是轻视蔑视妇女的时代。
历代思想先进人士为了改变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关系,恢复女性的诸种社会权利,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实现女性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进行了艰苦而长期的奋斗。
妇女解放不能以伤害母性为代价
我们那一代人的母亲,几乎都是在孩子出生42天之后,就不得不离开孩子,匆匆赶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现在好是好了,产假有所延长,但也只有三个月期限。
至于孩子,要么交给祖父母或者保姆,要么交给托儿所,有的人甚至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亲友家中寄养。
母亲如此狠心地抛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有多么痛苦?谁都知道,母亲之所以不得不选择这种痛苦,是因为她必须立即投身职场,恢复她的社会角色。
社会和职业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
可是,为什么一个社会如此无情地对待产妇和孩子?跟历史上母子相依为命的情景比起来,今天母亲和孩子的命运并没有更加亲近而依然是过早地分离,这种社会现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倒退。
随着文明的向前发展,是谁推动了这种倒退?也许近代以来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导致这种倒退的重要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主张妇女为了男女平权而走向社会,参与到职场竞争之中。
可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总是容易泥沙俱下。
男女平权观念常常导致对男女性别差异和不同社会分工的漠视。
许多女中豪杰不但对男性权威发起挑战,还对自己的性别特征发起挑战,决意只从共同的人性层面理解男人和女人,“只有人性,没有母性”成为一个深具哲学意味的口号。
在深刻而又强大的女权主义武装之下,一些女性拒绝与“男人”相对应的角色特征,不愿成为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
她们力求与男性并驾齐驱,在社会大舞台上纵横驰骋,追求功名利禄。
许多人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谓成功,就是成为功名利禄上的强者),脱颖而出成为人中豪杰,但是却不再具有女人的特性。
“只有人性,没有母性”在一些女性身上成为了现实。
她们自觉地、自愿地捍卫业已获得的社会权利,并且自觉地压抑自己的母性本能,甚至根本不承认女性还有所谓母性本能。
物有阴阳,人分男女,这是造化的规定。
女性作为人类自身的生产者,她跟孩子的血肉联系和相依为命的权利,是上帝对于女性的独特赏赐。
女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养育着自己的母性。
如果说,男人女人所具有的共同人性是人类的第一天性,那么,母性则可说是女性的第二天性,男性则不再具备与此相对应的第二天性。
综合性学习《妇女解放》
屠呦呦
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 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 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 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 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 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 的最高奖项。
武则天
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 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 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
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 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 间,改名为“曌”。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 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 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 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歌颂劳动妇女坚贞不 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 的性格,从而揭露封 建统治者腐朽的丑恶
灵魂。
建统治者腐朽黑暗
有教养、能干、善良、 美丽、忠于爱情、刚
强有反抗精神
封建思想 “妇有七去”
封建思想毒害 百姓灵魂
巾帼英雄谱——我所认识的一位杰出女性
宋庆龄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 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 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 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 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 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 名誉主席。
论妇女解放
论妇女解放提笔写这篇文章,我就感觉会得到不少女性朋友的抨击,说我不男人、不绅士。
我男人倒是男人身,至于绅士,我本来就不是绅士,也没有法子来装潢。
前些日子,到了杭州旅游,自然去西湖看了2001年建的新雷峰塔,其实旧塔1924年已经倒塌。
鲁迅先生的两篇《论雷峰塔倒掉》,就足以证明旧塔之倒掉的道理,中国妇女通过全社会努力终于得以翻身解放。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何只是解放,妇权已达到巅峰、令男人仰视的地位。
偶尔看《我们约会吧》或《非诚勿扰》等征婚节目,好多个靓丽女孩围着一男孩群起而攻之,好像不加个女人是用来疼的、呵护的、爱的,就不能足以证明女人已解放。
关于女人,男人中流行着很多神奇的说法,最着名的大概要算贾宝玉说的:女人是水做的。
对于我这样没什么诗意的人来说,事情是明摆着的,什么男的女的都是肉做的,都是地球上一种动物的自然现象。
既然是自然现象,就应该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拿人当人,切不可像现在个别小女孩一样拿自己当神看。
某日与一女士同席就餐,当她说到有一天在办公室,有一位男士用一种贪婪的眼光看着她时,当时她就气得拿手中茶水倒在他身上。
说到激情处,该女士那得意之像,好像她是一个特别的物种,有独到、旁人闻所未闻的品质,说自己更感性,直觉特别灵。
女的真的有什么独特的秉性可令她们迥异于人类?这话恐怕经不起推敲。
感性那只是和理性对应的说法,谁最感性?疯子最感性,一切服从感官,想起一出是一出。
直觉他是个好人,直觉他跟我有缘,直觉他外边有人了。
这是哪门子逻辑?乡下一邻居老太太直觉那才叫厉害,能打卜算卦。
有一个月,她家来了八位孕妇问卦,是生男还是生女?她一一答复生男,后来,结果来了7位放鞭炮道谢,夸她灵验,等第八位来质疑她的不准,生的是女孩时?她竞然从容而答:八仙过海的故事里唯一一位女性何仙姑,转世于你家,恭喜恭喜。
这家人也只好放挂鞭炮道谢。
《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节目里,个别"圣斗士"女孩常用的要求,是要求未来老公允许她娇气、脆弱、喜欢撒脾气的性格;要求未来老公有足够的经济势力,允许她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要有足够的厨艺,治疗她不太温顺的肠胃。
论中国妇女之解放梦
论中国妇女之解放梦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妇女的解放取得巨大成就。
但当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本文就其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浅谈。
关键词:妇女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思想解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日益提高。
到现在,在法律地位上了男女平等;在工作上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就业等,可以说妇女的地位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但在实际生活中,妇女仍然处于弱势的一方,性别歧视还存在等。
可以说我国妇女解放的这条道路并没有走向终结,还有待走得更远。
在今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妇女摆脱了几千年被压迫被奴役的痛苦,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不仅得到了法律的保障,而且成为了现实,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也日益完整。
这些都为妇女的解放提供了政治保障。
不光如此,社会也给妇女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使妇女可以自食其力。
马克思说过要想解放妇女,必须铲除产生不平等的根源——经济基础。
而这恰好铲除了妇女被压迫的条件,实现了她们的经济条件。
但近几年来,刚刚解放出去的妇女似乎又有回归的趋势。
很多女性不愿出去工作,宁愿当全职太太;越来越多的女性以物质条件来充当择偶的标准;有些女性甚至成为了经济附庸。
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女性所苦苦追求的东西,现在反而被放弃了呢?回顾五四运动以前,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父权制的影响,妇女的主体性意识一直受到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的抑制和挤压。
妇女根本就不能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作为主体的身份被剥夺,甚至异化为人类统治的对象,最终沦为男性的奴隶。
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深深的扎入妇女们的观念之中。
而五四运动使次妇女问题第一次被摆上台面。
于是突然之间,妇女解放的呐喊出现在历史洪流之中。
此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妇女解放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更是在制度上彻底解放了妇女。
短短的30年就将妇女从社会最低层地位中解放出来了,这在历史是不可思议的伟大的。
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颗启明星——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
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颗启明星——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顶袖,共产党员向动的开拓者和创)领导下,组织和发[运动的第一次浪E的妇女运动”.她司时,在长期的革了,她的关于无产阶仑.其理论可总结力必须同全民族的一起.向警予把妇匣来.她认为研究…时代特点,其次认再次是认清当时I时代特点,向警予是被压迫阶级从级的解放,社会主义的实现,然后才能获得妇女自身的解放.为此向警予以极大的热情和胆略,领导广大妇女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1922年,她领导上海44家丝厂两万多名女工的大罢工;1924年,她又领导了上海14家工厂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工人大罢工等.通过妇女运动的实践,论证妇女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着名的论断:”世界革命胜利之时,即是劳动解放成功之日”.”而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是天造地设的伴侣”.——妇女的解放必须同整个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理论的精髓.第二,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天然的前卫”.向警予分析了各界妇女晕放运动的一颗启明星——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口辽东学院社科部郭丽萍压迫阶级中解放所处的经济地位,正确指出了妇女解放的出来的大变化的基础和动力.她认为,妇女中生活最痛苦的时代.但是中国就是工厂的女工,她们受资本家的压榨,还社会仍然是受帝时常有”不能生存的危险”.因此她们要求国主义列强侵略解放的呼声也就越高.又因为大工业的发的殖民地,中国展把劳动妇女成千上万地凝聚在一起,使妇女是被压迫阶她们天然地易于组织和战斗,从而她们的是被压迫被奴役觉悟和实力就超出了其他妇女团体之上.寸代特点和妇女所因此,”这只勇敢奋斗有组织而能战斗的新日警予科学地指出兴的妇女劳动大军,不但是妇女解放的先即是革命.向警锋,而且是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国民革命的权运动的考察,前卫”.”女权及参政运动的姊妹们如果抛主义者呼吁了上弃了这支主力军,便是最大的损失”,永远;女平等”的权利,不可能指望得以发展.国是一个半殖民第三,中国的劳动妇女必须团结起来,义,封建主义和官结成统一的革命团体.才能取得妇女解放广大妇女,而且斗争的胜利.向警予在领导妇女运动的同被剥夺殆尽.而时,特别注意引导妇女们组织起来,依靠自l资产阶级国家那己的力量同统治者进行斗争.她指出:”中阳自由,在法律上国妇女要将自己从层层压迫之中解放出国主义也绝不允来,站在人和国民的地位,只有团结奋斗之芝任何的人权.因一个方法.要团结奋斗,必先集中自己的势:是向男子的夺权力!所以妇女不但应有自己各地的组织,而…又”.中国妇女要且应有全国的组织,使全国的妇女运动在十J月革命的道路.统一的目标统一的策略下有系统有计划地溪的统一,劳苦阶进行,然后妇女运动才能成为一支社会的实力而唱最后的凯歌.”向警予还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领导妇女团结斗争的重要性.她大声疾呼:妇女们,团结起来进行战斗!还指出:”什么社会官厅都靠不住,靠得住的,还是你们的团体!”第四.知识妇女必须同劳动妇女相结合.才能争取妇女解放运动的彻底胜利.向警予极力地号召知识妇女同劳动妇女相结合.她指出:首先,知识妇女应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领导和带头作用.她用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劳动妇女与知识妇女的区别,强调劳动妇女的阶级觉悟和战斗精神都是一般知识妇女所不能比拟的.但也不能忽视知识妇女在妇女运动中的作用,鉴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刚刚开始,中国的广大妇女,特别是贫苦女工,由于经济地位的限制,一无知识,二无势力,缺乏政治的常识和社会的关心.而少数知识妇女则知识技能稍有基础,妇女运动最先就是由这部分人发动而起的.所以向警予认为:“现在妇女运动最急切的是需要一班有头脑而热心运动的基本分子,做妇女运动的起重机”.从而进一步肯定了知识妇女在妇女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她强调知识妇女必须要同领导妇女相结合.因为毕竟中国的劳动大军代表了妇女的整体实力,只有她们才能创造历史.”大凡一种运动实力的真正标准,常因群众的多寡及组织战斗力的强弱而决定”.向警予热情赞扬了那些有头脑又热心妇女运动的知识妇女,号召知识妇女同劳动妇女团结,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多了解她们的处境,关心她们的命运,时时注意实际的妇女问题,她指出:”我们少数人的意志就是代表全中国妇女的普遍权利,普遍的地位!‟她还指出,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同妇女群众相结合,要负担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任务,要把劳动妇女团结到党的周围,为整个阶级的妇女解放而奋斗.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向警予所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开辟了中国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新纪元,她的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则是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颗启明星.她为中国妇女运动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远彪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光辉史册!参考文献:[1】舒新宇,谭士珍.向警予[M】.湖南人民出版社.。
浅谈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
浅谈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04级历史王慧1053404099【摘要】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在辛亥革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妇女进入了一个近代化的新时期。
伟大的中国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话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独特的魅力和巨大力量。
本文试从政治、教育、婚姻、服饰等方面出发简单论述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关键词】政治、教育、婚姻、服饰中国的女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地位及其的低下,常常被一些封建的伦理和思想紧紧的束缚喘不过气来,只是男子的附属品,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时的女子就是这样依靠男子来生活,小时靠父亲,大了靠丈夫,老了靠儿子,根本没有政治,婚姻自由等任何权利。
然而斗转星移,在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中国妇女的女性意识萌发,伴随着欧美风雨的催化下,解放慢慢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发展道路。
一、政治思想:传统道德要求妇女不问国事,恪守妇道,而这一时期的妇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政治角色的追逐了。
清朝末年,面对强国对本国的觊觎,本国皇室的腐朽衰落,救国成了不仅是男性的光荣任务,也成为了妇女们的崇高理想和实践的最高角色目标,此时的中国妇女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对于政治的参与热情空前的高涨起来。
当时的《女子世界》杂志大力宣传救国存亡的爱国思想,指出当时中国已到了最危急的紧要关头,“什么俄罗斯、英吉利、德意志等国,个个都似出林之虎,张牙伸爪,扑将过来,将千年昏醉的睡狮乱咬,弄得鲜血直淋……气息只存一线”1号召妇女们担负起国民应尽的责任。
这些宣传政治性强,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对妇女投身到政治爱国救亡的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初的拒俄运动,反美拒约运动,保路运动,救蒙运动等救国运动中,先进的巾帼英雄们怀抱大志,现身救国,毫不退却。
1901年,中国爆发了反抗沙俄妄图霸占我国东北的拒俄运动,上海爱国人士在张国集会,力主拒俄。
第七章 妇女的解放
当今性道德的状况每况愈下,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个是避孕药剂的发明,第二个是妇女的解放。
前一个原因我将在以后讨论,后一个原因是本章的主题。
妇女的解放是民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运动开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如同我们所知的,这一时期改变了继承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利于做女儿的。
沃尔斯托尼克利弗特所著的《妇女权利的证明》(VindicationoftheRightsofWomen)(197),是引起了法国大革命而又为法国大革命所推动的那些观念的产物。
从她那个时代直到今天,男女平等的要求一再被人们重申,并不断地被人们强调和取得成功。
尔的《妇女的屈从》是一本非常具有说服力和理由充足的书,它对于紧接着他的后一代中那些有思想的人们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它的信奉者。
并且早在60年代早期,我的母亲常常发表演说,支持妇女应具有选举权。
她是如此地热衷于女权主义,在生我的时候,竟请一个叫做安德生的第一个女医生来接生。
在当时,安德生不被允许做一个有资格的职业医生,而只能是一个获得证书的产科医生。
当时男女平等的权利,只限于上等和中等阶级,所以没有太大的政治影响。
每年众议院都有给予妇女选举权的议案,虽然总是得到伯克先生和彼克先生的大力鼓吹和支持,但在当时总是没有任何机会获得通过成为法律。
但是,那时中产阶级的男女权利平等的倡导者,在其自身范围内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就是已婚妇女的财产权利条例获得了通过(1882)。
直到这一条例通过之前,无论已婚妇女拥有什么样的财产,它们都在她丈夫的控制之下,即使表面上有丈夫不得动用资本的条例。
此后妇女在政治方面的运动历史为时甚近,并且广为人知,无须赘述。
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最文明国家的妇女已经非常迅速地获得了政治上的权利,鉴于在其过程中人们观念的巨大变化,其速度之快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奴隶制度的废除或多或少是相似的,但是奴隶制度毕竟不存在于现代的欧洲各国,并且奴隶制度之对于任何人不像男女关系那样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新论2004年12月浅议“妇女解放”
———读书札记
牛会娟 蒋 晶
[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妇女的解放最重要的一
个因素就是经济地位的改变。
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来所盛行的男尊女卑观念已深入人心并
上升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地位,单是经济地位的改变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
[关键词]妇女解放;经济地位;男尊女卑;婚姻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4)222-02
[作者]牛会娟,四川大学与新闻学院2003级文学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蒋 晶,四川大学与新闻学院2003级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64
1877年,美国亨利・霍耳特出版公司印刷发行了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由此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原始社会研究的新的一页。
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诠释,尤其是他对人类社会的分期,对人类婚姻家庭的序列论述以及亲属制度的观点,更是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至今不休的争论。
1880年底马克思阅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并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即《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批判地继承了摩尔根的观点,将《古代社会》一书的“生产技术的发展ϖ政治(管理)观念的发展ϖ家庭形式的变化ϖ私有制的产生”结构调整为“生产技术的发展ϖ家庭形式的变化ϖ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
然而正当马克思试图作进一步的论述来说明家庭私有制从无到有的过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时,却因年老体衰而与世长辞。
就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整理了马克思的遗著,以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主,同时又阅读了大量当时的人类学著作,在1884年3月底到5月底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篇影响深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书中,恩格斯不仅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基本观点,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阐述了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分析了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科学地论证了私有制、阶级以及国家机器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必然性,还通过对婚姻家庭方面的论述,阐释了经济地位与妇女解放的关系。
“在包括许多夫妇和他们的子女的古代共产制家庭经济中,委托妇女料理的家务,正如男子获得食物一样,都是一种公共的、为社会所必需的劳动。
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
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它不再涉及社会了。
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物: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
”〔1〕也正是因为这种状况,千百年来,女性过着“围着锅台转”的日子,生活在男尊女卑的阴影下。
而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
〔2〕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几千年来所盛行的男尊女卑道德已经占据了几乎与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
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而言,女性虽然重新回到了公共的劳动中去了,但家庭的属于女性的“私人的事物”却没有恢复为夫妇的公共事业,女性仍然必须履行自己对家庭中“私人的事物”的义务。
这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女性的地位,反而增加了女性的负担。
我想,即使社会再发达,私人的家庭事物也无法完全变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即使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也需要父母的特殊关爱。
但这种私人的事物不应当也不能永远只属于女性。
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作用和时间价值不被承认,不予计算,甚至遭到鄙视与贬低;她们对于家庭私人事物的贡献更是不被承认不予计算的义务劳动。
从这一点上来说,女性的解放事业任重道远,远非经济地位的提升就能实现的。
许多在家庭中占据重要经济地位的女性仍不同程度地收到各种不平等的待遇。
一般低收入的丈夫在心理不平衡地状态下,会对高收入妻子给予言语及行为上的侮
・
2
2
2
・
辱。
像电影《香魂女》里的栓柱妈虽然是家里的顶梁柱,她开油坊管店铺还操持家务安排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可以说她掌握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命脉。
然而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丈夫眼中,她只不过是个“老娘们”,是一个供丈夫看过黄色录像归来泄欲的工具。
甚至人高马大的她在遭受矮小残疾的丈夫毒打时只是默默地忍受和躲避,作为报复她可以偷情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离婚。
同样地城市妇女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她们的工作相对稳定轻松,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家务还好,如果她们做的是一些像警察、新闻记者等上班时间不固定、压力比较大、任务比较重的工作,无法整理家务常常成为她们家庭冲突和离异的主要原因。
小时候看童话故事,常常是王子和公主或者其他什么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结尾常常是“从此以后两个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却从来没有故事讲述有情人婚后的“幸福生活”。
其实就算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真的喜结连理,她们婚后就真的能过上幸福生活吗?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相似的幸福家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就是建立在女性的痛苦之上的男人的幸福生活呢?就像中国那句描述幸福生活的老话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完全由女性进行家务劳动来实现的男人的幸福生活啊!从早期的“爱妻洗衣机”到近期的“为了老婆的手,明天一定买立白”,这些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电视广告无不在透射着这样一种观点———洗衣做饭带孩子是一个女人为人妻为人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是千百年来的伦理观念套在女性身上的沉重的家务劳动的枷锁啊!这不是经济因素所能解决的啊!这些其实都充分表明了,只要家务劳动不恢复为家庭中夫妻公共的事物,女性的解放只是纸上谈兵、饮鸩止渴而已。
如果不卸去家务劳动的沉重桎梏,重新参加社会大生产只会给女性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比如《牵手》里的夏晓雪,面对婚后繁重的家务劳动,怀着对家庭全身心的爱和投入,她渐渐放弃了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
但千万不要误会为她放弃工作了,她仍然工作着,在家中仍然有相当的经济地位,可是忙里忙外把家里收拾得温馨整洁,一心照顾老公孩子的她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有了外遇的丈夫、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有工作上的退步。
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女人的路是何等的艰辛啊!作为女人,你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你要出外工作,你还要洗衣做饭带孩子。
否则你将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
然而离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婚后尚未有子还好办;一旦有了孩子,婚姻就不仅仅是夫妻二人之间的事了,它还关系着孩子的成长。
记得德莱塞曾说,“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朵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把以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家对于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不仅是孩子的成长还是成人的生活!无论是华人还是洋人,无论你新潮还是老派,谁都摆脱不了那种家庭情结。
无论是中国的中秋节春节,还是外国的圣诞节万盛节,说白了都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一个回家的日子。
这就是那些以思乡念家为主题的诗歌、音乐为什么总是那么地动人、那么地扣人心弦的真正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婚姻是家庭的中心。
和美的家庭是建立在幸福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上的,而这样的婚姻又是以平等互爱为原则的。
罗素在《真与爱》中曾经说“对于有教养的人来说,获得美满婚姻是可能的,但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下列一些条件:这就是双方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感情;必须不干涉双方的自由;必须保持双方身体上和精神上最完美的亲密友谊;对于价值标准必须有相近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美满的爱情幸福的家庭,也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有真正独立自主的女性。
也就是说只有拥有一定的经济自主能力,爱情、婚姻、家庭又是建立在“平等”“互爱”原则基础上的女性,才能获得在家庭中真正的解放。
这样说是因为她们在社会上未必能同时获得真正的平等。
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与目前中国女性的“早参与、低层次”就业状况决定了她们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
带有性别歧视的招聘广告比比皆是,女性工作中遭受性骚扰、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相当严重。
尽管毛泽东同志提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号召已经几十年了,妇女的解放仍是任重而道远,经济地位的提升固然重要,而打破旧道德建立新道德也刻不容缓。
如果不打破上述种种旧的伦理观念,颠覆男尊女卑的旧道德,建立新的平等的道德观,女性是无法获得完整意义上的平等和解放的。
〔参考文献〕
〔1〕〔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王海 .牵手〔Z〕.
张新.读懂恩格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向东主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导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朱楚珠,彭希哲编.妇女参与的行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3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