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占有的资料情况。 •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8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 情境导学策略 • 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故事——材料——问题导学策略 •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问题而问题,为讨论而讨论
• 问题设计要具有情境功能,以调动学 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问题设计要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 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性
26
“自主—合作”学习中普遍出现的误区
• ①任务不明确、不具体,缺少针对性 • ②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
讨论 • ③没有提供足够的讨论时间与空间 • ④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有效的及时反馈 • ⑤教师的调控、指导不及时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善性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6
二、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 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
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而应贯彻教学的始终。 严谨性着重体现: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
谨的态度。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 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 要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 任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
19
情境导学策略
“情境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 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使学习成为 他们的主观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 技能的掌握。”
20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方法
• ①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 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 ③借助图片、史料、漫画再现情境 • ④播放音像渲染情境 • 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 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 ⑦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15
三、评估目标 ——到那里了吗?
课堂巩固 课后作业 课后复习
16
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有效达成教学目 标,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 称,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等 等。在教学的目标、任务确定以后,教师能 否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就成为其能否完成 任务、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孙武
墨子
生活时期: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24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历史学科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就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问题情境的支持下,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线索,激 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25
问题设计的原则
•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思考的价值,不能为
史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 强调学生的主动构建
23
历史人物 小制作:百家争鸣
名片夹
孔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老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孟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韩非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庄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这就必须要注意教学策略的 问题,必须合理运用教学模式。
10
但是 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套用者败 活用者成 为我所用
11
• 有了模式不等于每堂课都一成不变的套 用这个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 则和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根据和 适用的范围,所以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班级学生情 况灵活变通,进而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 教学模式。
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3 月13日回答台湾记者提问 时说:“我真心希望能有机 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 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 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 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 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 意去。”
22
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 • 强调学习的过程性,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历
12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设计的 基本问题
我们要到哪里去? 怎样到那里去?
到那里了吗?
确立目标
导向目标
评估目标
▪ 引自盛力群著《教学设计》一书
13
一、确立目标
——我们要到哪里去?
• 要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 目标要具体。 • 1. 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 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 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 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 会赞赏他们的付出
9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 了教师的教必须改变以外,更 重要的是学生的学
目的: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课 堂教学 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3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实
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但目前许多地方学生的 负担依然很重,课改的真正目的没有实现。
4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 的百分数。
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 教学对象。 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 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专注性。
5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 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 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 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 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7
三、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动机决定一个人干什么 能力决定他是否干成 态度决定他干得是否出色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 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 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 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8
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效性? 对教师来讲,就是教学质量; 对学生来讲,就是知识、能力和 方法目标的完成度
2
具体而言,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 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 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这一目标的达 成情况,这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这里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即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 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27
“自主—合作”学习中普遍出现的误区
• ⑥不善于捕捉讨论中的“问题” • ⑦让小组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去完成其中的大
部分的任务,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建议或问题, 往往被忽视或被搁置一旁。 • ⑧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 重讨论过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 促进学生的学习。
28
29
如何突破?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 • 2.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
需要的学生。 • 3.你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你想让学生
明白什么?
14
二、导向目标 ——怎样到那里去?
1.你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 学生将做什么?
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记住— —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理解——运用什 么手段才能让学生理解? 2.你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 区别指导? 3.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 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占有的资料情况。 •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8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 情境导学策略 • 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故事——材料——问题导学策略 •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问题而问题,为讨论而讨论
• 问题设计要具有情境功能,以调动学 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问题设计要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 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性
26
“自主—合作”学习中普遍出现的误区
• ①任务不明确、不具体,缺少针对性 • ②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
讨论 • ③没有提供足够的讨论时间与空间 • ④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有效的及时反馈 • ⑤教师的调控、指导不及时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善性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6
二、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 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
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而应贯彻教学的始终。 严谨性着重体现: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
谨的态度。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 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 要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 任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
19
情境导学策略
“情境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 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使学习成为 他们的主观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 技能的掌握。”
20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方法
• ①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 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 ③借助图片、史料、漫画再现情境 • ④播放音像渲染情境 • 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 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 ⑦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15
三、评估目标 ——到那里了吗?
课堂巩固 课后作业 课后复习
16
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有效达成教学目 标,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 称,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等 等。在教学的目标、任务确定以后,教师能 否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就成为其能否完成 任务、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孙武
墨子
生活时期: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24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历史学科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就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问题情境的支持下,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线索,激 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25
问题设计的原则
•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思考的价值,不能为
史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 强调学生的主动构建
23
历史人物 小制作:百家争鸣
名片夹
孔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老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孟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韩非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庄子 生活时期: 代表学派: 主要思想:
这就必须要注意教学策略的 问题,必须合理运用教学模式。
10
但是 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套用者败 活用者成 为我所用
11
• 有了模式不等于每堂课都一成不变的套 用这个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 则和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根据和 适用的范围,所以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班级学生情 况灵活变通,进而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 教学模式。
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3 月13日回答台湾记者提问 时说:“我真心希望能有机 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 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 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 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 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 意去。”
22
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 • 强调学习的过程性,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历
12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设计的 基本问题
我们要到哪里去? 怎样到那里去?
到那里了吗?
确立目标
导向目标
评估目标
▪ 引自盛力群著《教学设计》一书
13
一、确立目标
——我们要到哪里去?
• 要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 目标要具体。 • 1. 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 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 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 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 会赞赏他们的付出
9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 了教师的教必须改变以外,更 重要的是学生的学
目的: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课 堂教学 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3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实
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但目前许多地方学生的 负担依然很重,课改的真正目的没有实现。
4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 的百分数。
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 教学对象。 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 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专注性。
5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 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 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 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 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7
三、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动机决定一个人干什么 能力决定他是否干成 态度决定他干得是否出色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 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 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 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8
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效性? 对教师来讲,就是教学质量; 对学生来讲,就是知识、能力和 方法目标的完成度
2
具体而言,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 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 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这一目标的达 成情况,这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这里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即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 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27
“自主—合作”学习中普遍出现的误区
• ⑥不善于捕捉讨论中的“问题” • ⑦让小组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去完成其中的大
部分的任务,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建议或问题, 往往被忽视或被搁置一旁。 • ⑧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 重讨论过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 促进学生的学习。
28
29
如何突破?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 • 2.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
需要的学生。 • 3.你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你想让学生
明白什么?
14
二、导向目标 ——怎样到那里去?
1.你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 学生将做什么?
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记住— —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理解——运用什 么手段才能让学生理解? 2.你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 区别指导? 3.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 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