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肿瘤患者的化疗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例肿瘤患者的化疗护理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0例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的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1月~06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化疗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不做任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对照组中,满意治疗的患者为6例占总人口数比例的15%,基本满意治疗的患者为14例占总人数比例的35%,其余均为不满意治疗的患者占总人数比例的50%;研究组中,满意治疗的35例患者占总人数比例为87.5%,有3例患者基本满意治疗占患者比例的7.5%,不满意治疗的患者仅为5%,研究组患者对化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化疗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恶性肿瘤由于其病情特殊,作为一种主要的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我国目前有数十种肿瘤疾病通过化疗和其他的一些辅助治疗得到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他的一些肿瘤疾病患者的存活时间也显著提高。

但是化疗使用的化学药剂不仅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对正常的肝肾细胞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对化疗药剂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因此,在控制并发症方面,护理就显得十分必要[1]。

因此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化疗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研究探讨了其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科室自2014年01月~06月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1.40±6.70)岁,其中乳腺癌7例、肺癌9例、肝癌为1例、胃癌5例、食管癌患者18例。

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1.38±5.70)岁,其中乳腺癌8例、肺癌13例、胃癌和贲门癌各2例、食管癌患者15例。

上述患者除肿瘤本身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外,无其他疾患,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可知两组护理方法对应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程度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两组病例选择对象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化疗的过程中,对照组不做任何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必要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化疗前护理[2] 在化疗前,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心理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化疗前护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和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稳定乐观的情绪能够增强患者身体的免疫力,能够更好
地抵御化疗和疾病带来的病痛。

同时护士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人文社会背景以及其独特的经济条件和心理需要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及时地掌握,向患者普及介绍化疗的必要性、目的性和意义,让患者了解一些化疗药物的知识,使患者知道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化学治疗药剂产生的副作用只是暂时的,仅有度过这个短暂的痛苦期过后才能彻底克服病魔,彻底治愈,不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1.2.2化疗中护理
1.2.2.1口腔炎和口腔溃疡大剂量应用抗代谢药物常常引起口腔黏膜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症状是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形成口腔溃疡等,对化疗患者使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或者利用康复新、冰硼散治疗,同时用2%的利多卡因止痛[3]。

1.2.2.2胃肠道反应由于胃肠道的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较为旺盛,因此对化学治疗药剂敏感性极强,多数抗癌抗肿瘤药物对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都具有损伤作用。

临床表现为患者食欲减退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其持续时间和患者的体质及情绪相关。

多数患者在用药后的4 d之后出现,因此对患者采取如下措施:①患者呕吐时指导患者采取较为舒适的卧姿,并做深呼吸,转移患者注意力,呕吐之后用清水漱口以保持清洁的口腔,对于呕吐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因过度呕吐导致脱水的发生。

②为了减轻化学治疗药剂对肠胃黏膜的过度刺激,医护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加速化疗药剂的排出。

③指导患者服用止吐药剂。

④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规律和搭配,少食多油脂食物,同时告诫患者在化疗前后不要大量地进食以减轻呕吐症状,饭后不应立即卧床。

⑤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辅以针刺治疗。

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并保持病房清洁安静。

1.2.2.3脱发一些抗代谢药物的使用会导致患者脱发,患者可能因此而产生抑郁、忧郁的情绪,引发患者情绪低落,医护人员此时向患者解释这种临床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且是可逆的一个过程,在化疗期结束后头发会再生。

其他的身体生理变化也只是暂时的,在治疗结束后都可逐渐恢复。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正面引导,在患者化疗期间可鼓励患者带帽或者假发,维持患者的形象。

1.2.2.4患者泌尿系统反应应用某些化学药剂如环磷酰胺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会引发膀胱炎和高尿酸血症,在用药期间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尿和排尿困难等症状。

嘱咐患者大量饮水,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用利尿药剂促进化学药剂的排出,出现异常反应应当及时迅速地报告医师进行处理,防止发生患者肾衰竭的情况。

1.2.2.5骨髓抑制剂的护理大多数的抗代谢药物对患者的骨髓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副作用,在化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控,并做相应的记录。

若出现白细胞降低则应当进行隔离治疗,坚决避免与传染病携带者接触,并保持病房的清洁。

1.2.2.6预防静脉炎症和药物的外溢在对患者进行化疗之前要对患者长期的治疗进行考虑,尽早为患者采取PICC导管治疗,避免损伤血管,其具体护理措施参考文献所述[4]。

1.2.3化疗后护理患者进行化疗之后应当注意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频率和强度,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防止疲劳,并合理调节饮食规律和搭配,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蛋,奶和瘦肉等高蛋白食物。

1.3患者对总体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患者在出院前对其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

问卷共有20题,每题5分,调查得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认为治疗方式还有待改善(即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将临床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使用
(x±s)表示文中计量资料,并采用配对t检验;使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当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治疗条件下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本研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我们得出对照组中,满意治疗的患者为6例占总人口数比例的15%,基本满意治疗的患者为14例占总人数比例的35%,其余均为不满意治疗的患者占总人数比例的50%;研究组中,满意治疗的35例患者占总人数比例为87.5%,有3例患者基本满意治疗占患者比例的7.5%,不满意治疗的患者仅为5%,研究组患者对化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恶性肿瘤作为当前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5],由于其病情特殊,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化学治疗。

由于化学治疗使用的一些抗代谢药物不仅仅对肿癌细胞具有杀伤抑制作用,对正常的细胞同样产生一定的影响[6]。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患者生理上产生某些副作用,由此引发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甚至出现拒不治疗的情况。

因此在化疗前后以及化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进行严密的监控,对患者的饮食规律和搭配进行指导,并辅以相关的心理干预。

同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根据每位患者的独特的人文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加强同患者的心理交流,普及相关化疗知识和药物知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最大程度上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帮助患者坚持整个化疗过程,积极配合接受化疗,同时也能有效地延长患者治疗后存活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很大程度上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其具有极大的价值,应该予以临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