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庆市巴蜀中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初2015级(二上)物理试题卷
命题人:喻奇林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2分)
1.在实施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
A、猜想、提问、设计实验、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B、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和评估
C、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提问、猜想、评估
D、分析和论证,提问、设计实验、猜想、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
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半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3.11月2日,海内外的巴蜀学子们汇聚母校,共同庆祝巴蜀中学建校80周年。
记者用照相机拍下了校友报到的盛况,如图1所示。
已知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关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正立的实像B.放大、倒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D.缩小、倒立的实像
4.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2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5.在图3巾的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6.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图4中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
是( )
7.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
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8.如图6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
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
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
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
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
反射)。
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a B.Pa、Pc、Pb、Pd
C.Pc、Pd、Pa、Pb D.Pb、Pa、Pd、Pc
9.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7(a)、
(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
离为s,则( )
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
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
10.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 )
A.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B.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1.有一种新型“隐形坦克”,它先通过摄像机把坦克身后的景象自动拍摄下来,再用投影仪把拍摄到的画面同步投射在反光效果极佳的特制坦克外壳上,让敌人看到的只是一片“风景”,而决不会想到如此“风景”之下竟隐匿着战争利器。
关于“隐形坦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能在各个方向隐形,坦克表面发生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隐形逼真的原因是坦克外壳涂上了吸光材料
D.坦克手看到的始终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12.如图8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13.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如图9),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哪个图形( )
1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问筹,测出车速,如图10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10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17米/秒D.14.78米/秒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
15.“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名言
是著名的____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所说的。
16.如图11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17.图12为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的情景,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
18.近日,北京频频发牛雾霾天气(如图13),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_________ (填长度单位)的污染物颗粒,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19.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14所示,图叶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__cm。
20.2013年3月17日,一块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借助望远镜观察到了明亮的闪光。
当时地月问相距3.84×108m,撞击产生的闪光需经过_________s才能传到地球。
天文学家侦听不到撞击声是因为_________。
21.如图15所示是我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
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_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_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22.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而,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16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 绕着点O沿_________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_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3.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诚信考试。
近日,宜春万载中学的一份《通报批评》被网友们争相转载,该通报称,10月14日,万载中学的高一学生邱某在历史考场上利用手表反射太阳光,导致监考摄像头内感光元件损坏而失灵。
导致摄像头失灵涉及的主要光学知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4.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如图17)。
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
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是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
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_________
米/秒。
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
25.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
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我校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已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 m/s。
则B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应该在_________m范围内。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4分+6分+6分+8分,共24分)
26.(1)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17的光路。
(2)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
如图18,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27.下面是小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实验室有厚为0.2cm的透明玻璃板A和厚为0.5cm的透明玻璃板B。
为了
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_________玻璃板做实验(选填“A”或“B”);
(2)如图19所示,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
面的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____ (选填“变
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在a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
这说明平而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点燃蜡烛后,细心的小华发现镜中出现了蜡烛两个不重合的像,这是由于光在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8.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20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
两侧。
(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
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
在_________;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 (选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如图21是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水球相当于凸透镜,通过水球我们看到了王亚平头部的像,在图20中相当于将蜡烛放在_________cm刻度线范围所成的像,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___cm刻度线范围;
(4)小刚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
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23中的_________。
29.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24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乙图中的___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4)丁图中A点为实验A所形成的光斑,其余三次实验所形成的光斑从左到右的顺序为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四、论述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
答案的不能给分;30题8分,31题6分,共14分)
30.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
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以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如图25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
(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31.一列长为l=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
在要通过某长度为L=600m 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t1=4s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1=340m/s,求:
(1)列车的行驶速度v2;
(2)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