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测试
说明:本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9分)
1. 给下列注音有错的有一组是()(3分)
A.根深蒂(dì)固孜孜(zī)不倦汲取(jí) 卷帙(zhì)
B.祈(qí)祷灼热(zhuó)闪烁(shuò)骨骼(gé)
C.炫目(xuàn)纺锤(chuí)阻碍(ài)载入(zǎi)
D.狗蝎.(xiē)其喙.有钳(huì)岁以大穰.(ránɡ)胠箧
..(qūqiè)2.下列摘自报刊、电视、网页中的语句,请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A.“神六”冲出九重天,遨游太空扬国威。

神州光照云霄外,辉煌千秋耀万世。

(雅虎网页)
B.将来谁能漫游浩瀚的“太空”?中国首位“准太空游客”近日将现身北京。

(《现代快报》)
C.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将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电视新闻字幕)
D.第十届全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健美的舞姿博得了许多观众的热烈喝彩。

(《盐城晚报》)3.对成语的理解或运用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听了这句话,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感到心中坦荡如砥。

(“坦荡如砥”往往形容地面平坦,这里使用不当)
B.小虎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大家都笑着说:“你难道是刚从世外桃源回来的吗?”(“世外桃源”是说小虎好象与世隔绝了一样,知道得太少)
C.母亲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无所不至是褒义词)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饿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半功倍改事倍功半)
4.请仔细观察下列这幅图,写出你的感悟。

(4分)
教育模式喻梁
你的感悟:
5.当今已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你一定会更加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假如你是科技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怎样设计开场白。

(3分)
我来说说:—————————————————————————————————————————————————————————————————————————
(2)假如你是这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组织者,你设计的活动步骤有哪些?(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述)(3分)
我的设想:——————————————————————————————————————————————————————————————————————---———
第二部分(51分)
阅读下列一则选文,完成6—10题。

(22分)
采草药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

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

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
若.有宿根:缘.土气有早晚: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药的旧法,以通俗的事实和道理说明了采药不可拘于固定的月份。

作者指出,因为药用()的不同,()也应随之不同,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作者还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早晚,是因()、()、()、()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因此采药的时间决不可以限于固定的月份。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2)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
9.作者是否认为“古法”说的采药时间完全错误?(4分)
10.说“土气”“天时”这一层,所举例证大多跟草药无关,是否离题?(4分)
阅读下列一则选文,完成11—14题。

(13分)
哥伦布的鸡蛋和水杯
慕容双涵
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之后,成为了①的航海英雄,不仅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接见,全国上下的很多知名人士还为哥伦布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晚宴。

在晚宴上,有一个人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件事事情②,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我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大陆是原本就有的,地球也本来就是圆的,这些都不是哥伦布创造出来的。

哥伦布做的只是乘着船在地球上绕了一圈,碰巧发现了这样一个大陆而已,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众人听完了这番话,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人说的也有些道理。

这时候,哥伦布③地微笑着说:“他说得很对,不如我们都来试一试。

”说着,哥伦布拿起桌子上的一个煮熟的鸡蛋,接着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立起来?”
在场的很多人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鸡蛋立起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哥伦布却从容地拿起鸡蛋,打碎了鸡蛋的一端并将鸡蛋立在了桌子上。

“各位,”哥伦布说,“你们说的‘不可能’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的确,在知道了结果之后,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还有一次,国王和贵族们请哥伦布吃饭,一位大臣再次声称发现新大陆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一些贵族和大臣也跟着附和。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让一名仆人去厨房拿出两只同样的水杯,里面分别装满了盐水和普通的白开水,然后说:“谁能够将两个杯子里面的水交换?”
在场的大臣和贵族们尝试了很多次,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把两个杯子里的水互相交换。

这时,众人的目光又集中到了哥伦布身上,想看他怎么收场,因为这看起来真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哥伦布做的只是叫来了仆人,让他再去拿一个杯子过来。

也许你也会觉得这些事情如此简单,哥伦布只不过是在④。

其实,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无法想到,无法做到,而是我们没有去想,也没有去做。

打碎鸡蛋的一端,就给了鸡蛋一个站立的支点;增加第三只水杯,从而为水的交换提供了一个中介。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打破自己的习惯思维,并且敢于去尝试和努力去做。

人人都可以成为哥伦布,新大陆就在那里等着你,为什么不去发现它呢?
11.结合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到文中空白处。

(2分)
不慌不忙不屑一顾投机取巧举国瞩目
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人们有何不同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什么样的不同心态?(3分)
13.面对晚宴上那个人的不屑一顾,哥伦布是如何应对的?(4分)
14.读完本文后,你受到哪些启示?(4分)
(三)阅读下列一则选文,完成15—19题。

(16分)
做人的科学
李国文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道理。

谈到做人,有些时候,也要合乎科学才行。

所以说,科学不光是科学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譬如,热胀冷缩,这条最简单的科学道理,对我们大家来说,就是很有启示的。

热胀冷缩,金属物表现得更明显些,因此有膨胀系数这一说。

我们乘火车时,为什么车轮总是不停地哐当哐当地响呢,就是因为考虑到钢轨的胀缩,所以在接缝处,要预留下一定宽度的缝隙。

其实,焊接技术发展到今天,要做到钢轨相接处绝对的严丝合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但真的如此做了的话,钢轨到了夏天膨胀,到了冬天收缩,那火车可就要出问题了。

非金属物也有膨胀系数,轮船运输散装货物,例如粮食,是绝对不可以将船舱载满的;不是有过这样的例子吗,一条海轮,船舱里装的是大豆,由于漏水,每个豆子膨胀出来的体积,变成原来的几倍。

于是,挺厚的船板,吃不住劲,崩断裂了,结果,这条船就沉没在大海里了。

人呢,在生理上也有微弱的膨胀系数,患高血压的病人都有这个体会,到了夏天,血压就要底一些了,因为夏天的血管舒张得多。

到了冷天,是心脏病的多发季节,就是由于血管收缩的缘故。

不过,说到心理上的热胀冷缩,那就明显得多了。

那些春风得意者,一帆风顺者,升官发财者,胜券在握者,没有一个不膨胀的。

不过,有的人把握得住自己,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有的人沉不住气,头脑一热,管不住自己,什么自以为是啊,骄声傲气呀,目空一切呀,趾高气扬啊,就全来了,那一副德行,真让人不敢恭维。

即使他再有权,再有势,或再有钱,也挡不住别人在他背后撇嘴。

反过来,那些命交华盖者,倒霉失败者,栽了跟头者,雪上加霜者,没有一个不收缩的。

不过,有的人,能够处变不惊,跌倒再来,吸取教训,重新振作,这种收缩,是一种正常的收缩。

有的人,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从此,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如蚕作茧,止步不前,好像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那样,人前抬不起头,人后耷拉脑袋,整个人都跨了似的,就是不正常的收缩了。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做人,要懂得人好比是一个玻璃水杯,过热,冲进冷水要炸,过冷,冲进热水也要炸。

所以,得意不要忘形,失败仍须努力,无论怎样的膨胀和收缩,始终保持不温不火,不急不徐,不卑不亢,不躁不蔫的态度,去待人接物,去处世谋生,那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

(有删改)
15.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热胀冷缩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请你再举一例。

(3分)
16.人的热胀冷缩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7.作者告诉我们的做人的科学是什么?(3分)
18.怎样才能达到作者所说的境界呢?(3分)
19.你觉得做人的科学还有哪些?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4分)
第三部分(50分)
20.农学家发现:凡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40倍之多。

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
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
请以“给自己一缕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C. 载入(zài)
2、D
3、C
4. 这幅图,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

这正形象地说明个性教育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

有人把我们的教育比喻成了工厂,把我们的学生比喻成了产品,把我们的教学过程比喻成了生产过程。

也有人把我们教育比喻成“填鸭式”教育,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老师对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漠然视之,而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教育,教育出来的所谓人才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处理个性教育与全面发展、特长培养之间的关系。

5.示例:同学们,当今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作为21世纪“地球村”的村民,应当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为了展示同学们学习、关注科学的成果,我们班特举办“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

同学们,发挥你所有的潜能吧,这里是你自我展示的舞台。

请专家到前排就坐。

(注:作为主持人,应该把本次活动的名称、目的和意义说出来,而且还要调动起大家的热情,把相关的人员安排好。

)6.殊:很,特别。

但:只,只是。

若:假如。

芽:发芽。

名词作动词用。

缘:因为。

7.植物部位采药的时间地理条件、植物特性、气候变化和人力栽培
8.(1)大致上使用根块的,假如有宿根的,必须等到没有茎叶时候采,那么津液都集中在它的根部。

(2)南方一带桃李在冬天结果实,北方地区桃李则在夏天茂盛
9.作者并未完全否定“古法”,认为在二月、八月采芽还是对的,但采根、叶、花、果则不应限制在这个时间,所以说它“殊未当”。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者立论是正确的。

10.第二层虽已指出各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却未指明月份。

为什么呢?第三层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各部位的生长状态,要受地势、物性、地气、人力等因素的制约。

有了这一番理论性的说明,采草药不可“拘以定月”的论点就完全
确立了。

文中所举例证都不是草药,但草药也是植物,同样要受上述诸因素的制约,不能叫做“离题”。

11.①举国瞩目②不屑一顾③不慌不忙④投机取巧
12.(1)西班牙国王亲自接见他,很多知名人士为他举行盛大庆功晚宴,表现出对哥伦布由衷的钦佩之情。

(2)个别人对他发现新大陆这件事不屑一顾,周围的人随声附和,表现出对哥伦布不出好意的嫉妒之情。

13.哥伦布用类比的方法给他们以有力的回击。

先是从容不迫地微笑应对:“你说得对”,然后让众人比试立鸡蛋,在众人无法完成时,自己打碎鸡蛋一端将其立在桌子上,最后进行小结:知道结果后,人人可完成。

14.示例:(1)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别人的成功,切不可冷嘲热讽。

(2)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要打破常规的习惯思维,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15.例如啤酒是不装满的,瓶口处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空。

这倒不是啤酒厂想省下那一口,而是怕太满了会爆炸,会出事。

16.人的热胀冷缩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特别是心理上。

17.得意不要忘形,失败仍须努力,无论怎样的膨胀和收缩,始终保持不温不火,不急不徐,不卑不亢,不躁不蔫的态度,去待人接物,去处世谋生。

18.加强修养,充实思想,锻炼意志,提高质量。

19.示例一:做人不能“满瓶不动半瓶摇”,知识渊博的人往往很谦虚,如果有了一点收获就自以为了不起,沾沾自喜,往往就会故步自封,这样很难取得大成就。

示例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

[提示:做人的科学其实就是从科学知识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此题带有学科渗透的性质,解题时要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

还要注意的是,相关知识是出发点,道理是归宿,二者之间的联系要自然贴切。


20.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