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合集(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合集(7篇)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篇1
首先呢,得明确一下,决定考研的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切不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那样是绝对考不上的。
这个我就不管证了,我从大二就开场决定要考研了,可是一直摇摆摇摆,也没复习进去,半点作用都没有,白白给自己添加了很大的压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考研呢,是从八月中旬才开场的,这个时间可以算是最后界限了,假如想考好的同学呢,尽量多准备,提起一年准备也是很好的,前提是战线拉那么长,你要保证你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
好了这些就不多说了,说正题就按我从八月份开场来说数学:复习过程要准备两个本子: 1.错题本:用来整理错题以及经典的题目,要写明白错在哪,打破口在哪,假如有相似的题目或者易混淆的题目也整理在一块。
2.复习资料摘抄本:在进展复习的时候,每复习完一个章节,要做一个框图,把这章可能会考的重点,经典题目都记下来。
一轮复习:8月8日~9月27日顺序是先用《张宇高数十八讲》复习高数,每天复习二十页,然后采用李永乐复习全书复习线代和概率论。
在复习线代的时候顺便做李永乐660题
中的高数局部,复习概率论的时候顺便做660题里面的线代局部,最后概率论复习完的时候660题也要全部刷完。
当时是一天里面要看线代十五页,然后做高数题20道,大概就这样搭配。
保证在九月中旬的时候一定要将一轮复习完毕,由于题目难度不同,所以每天任务量可以略微调整,但是一定要记住最后的期限,保证每天的复习量。
9月28日总结第一轮复习自己的短处和哪个知识点需要重点复习。
我当时是曲面积分,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这块觉得比拟难。
第二轮复习:9月30日~10月31日利用张宇高数十八讲和李永乐复习全书来复习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利用李永乐复习全书复习数理统计。
复习方法和一轮差不多,也是复习+做题的形式,一定要搞清楚,题目要总结。
这三个重点局部花了大概20天左右,然后利用十来天把其他感觉不难的地方再过一遍,这十天重点要用那两个本子,复习要建立起系统的框架。
第三轮复习:10月31日~11月20日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卷,按时间要求做,第一天做,第二天整理分析^p 。
(9月底第一次系统复习完之后可以挑一两套真题卷做一做,一是心里对真题难度有个认识,二是可以检验自己哪块还复习不到位,建议不要挑最近几年的,最近几年的要留着后面考察用)。
11月20日~12月5日完成所有的真题(大概是从05到___年吧,其中除过那两套之前做过的卷子,大概十套左右,
十五天时间是可以完成的,可以有时候一天早上做一套,晚上就完成整理分析^p )。
然后12月5日一直到考前,主要看错题本和之前总结的框架,把公式什么的再熟悉熟悉。
数学大概就这些,数学复习我感觉是最轻松的,有时候可以边听歌边做题。
我一般是早上复习数学。
下午英语,晚上数学+政治。
专业课后面再说。
我记得我真题做完了还做了做张宇的卷子,汤风和的卷子,都特别变态,好难,后来做了一两套就不做了。
可惜___年数学蛮难的,我有点吃亏。
英语:(英语根底好的请自觉走开,下面是一个英语渣渣的复习经历) 英语是最让我头大的,我英语根底不好。
英语我是从8月9日开场扇贝单词的,每天坚持100~150的词汇,每天都要打卡。
英语资料:真题全套,阅读150篇,何凯文的阅读资料,还有__x的作文,__x的长难句,__x的翻译。
我买了一大摊书,最后根本上都没时间看,当然假如你提早一年准备的话,这些书还是有用途的。
我本人觉得英语,还是看你自己的根底,不是说你一年就能进步多少。
当然更不是说因为这样就不要复习了,假如不复习我觉得我连50都上不了。
还是要复习的我英语前期是一直在背单词,大概10月份之前吧,根本上都是在复习数学,顺便下午有时候会做做阅读150篇,每天下午做四篇,第二天下午对照答案整理。
也可以每天
下午做两篇,然后把昨天做过的两篇对照整理下。
(当然我并没有坚持多久)好了,重点来了我的英语复习就一个套路:背单词+做真题。
单词不多说了,每天都要打卡。
真题呢,好似是05年到___年的吧,考研前刷三遍就可以了。
什么题都没有真题出的好,所以同志们,多做真题,多做真题,多做真题。
噢,还得说一声,我完型都不做的,只做五篇阅读和作文,翻译。
作文前期也一直没写,直到最后用模板了,感觉也还行。
阅读这玩意,挺难的,根底不好的听我说说就可以了。
错再多也要坚持做,我曾经25个错16个,也就那样了,一定不要慌,坚持复习就好,反正英语一般拉不开分的。
幸好我这年英语阅读简单,完型也简单。
大作文总结两个万能模板就行了,啥都能往里套。
针对一个图画作文的,不是现象类就是漫画类,考前一周找找模板好好背一下就行了,不要贪多,背两个就行了。
小作文一般是写信,那就把什么感谢信啊,抱歉信啊等等各背一篇就完事了。
我大概9月下旬就开场做真题了,时间你们自己把握咯,大概考前刷三套就行了。
政治:政治资料我大概买了有十几本吧,真是风吹草动,觉得大家买我也就买,说实话啊,我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复习。
买了风中劲草,也没咋看,即使那书是不错,关键是并没有突出每年的重点。
还有什么考研大纲啊,什么的全扯淡,根本没时间看。
建议哈,
报个班,教师会把今年可能会考的重点都罗列出来的,也会讲的很详细。
当然了,我觉得教师讲的内容主要是让你能做好选择题。
反正我们教师是一道大题都没押中,说多了都是泪呀。
一定要买肖秀荣八套卷,肖秀荣四套卷。
去年五道大题根本上都命中了,还好我也做了这两本书。
政治主要跟着教师来就行了,不担忧。
专业课呢,我是学机械的,属于那种可以突击的,所以十一月份下旬才开场,大概也就复习了一个月。
就直接按复习资料和历年考卷来了专业课因人而异,你们自己看吧。
另外有些后话要说,考研真的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生理心理都承当着宏大的压力,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几天就把自己的状态总结一下,给自己打打气。
还有就是找一个研友,互相打气,互相学习,这个也很重要的。
尤其是十二月份那段时间,感觉人已经麻木了,简直不知道该做什么,特别想玩,这个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再看看错题啊什么的,不要浪,记住,一定不要浪。
我当初根本上一天到晚都在复习,晚上干到两点,直到最后吃不消了,才每天晚上一点左右睡觉。
噢,还有就是一定要进步效率,这个不废话了。
前期复习的时候就最好弄清楚要报的那个学校招生情况和历年的分数线之类的。
关于复试还有面试后面再说吧,先把初试考好了再说。
还是想说一下,信念一定要坚决,一定不要动
摇,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就动摇,重在坚持,坚持。
学长曾经给我说过,很多人都是坚持了一半就放弃了,还有很多人平时不努力复习的那也肯定不可能考好,开场复习考研以后,很多别的事情就要放弃了,我们上课都不听讲了,尽可能的抽时间复习。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篇2
一、高等数学
同济六版高等数学中除了第七章微分方程考带号的伯努利方程外,其余带号的都不考;所有“近似”的问题都不考;第四章不定积分不考积分表的使用;不考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第九章第五节不考方程组的情形;到第十章二重积分、重积分的应用为止,后面不考了;
二、线性代数
数学二用的教材是同济五版线性代数,1-5章: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其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三、数学二不考概率与数理统计
研究典型题型
对于数二的同学来说,需要做大量的试题。
即使在初始阶段,数二的很多同学都在对典型题型进展研究,问题在于你如何研究它,我认为应该对典型题型进展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
面对一道典型例题,在做这道题以前你必须考虑,它该从哪个角度切入,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切入。
做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为什么要用这几个定理,而不用那几个定理,为什么要这样对这个式子进展化简,而不那样化简。
做完之后,必需要回过头看一下,这个解题方法合适这个题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偏偏这个方法在这道题上出现了最好的效果,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就这样从开场到最后,每一步都进展全方位的考虑,那么这道题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的开掘。
学习数学二,重在做题,熟能生巧。
对于数学的根本概念、公式、结论等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真正理解与稳固。
数学试题虽然千变万化,其知识构造却根本一样,题型也相对固定,往往存在一定的解题套路,纯熟掌握后既能进步正确率,又能进步解题速度。
训练解答综合题
此外,还要初步进展解答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近几年来较为新颖的综合题愈来愈多。
这类试题一般比拟灵敏,难度也要大一些,应逐步进展训练,积累解题经历。
这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并彻底弄清楚知识点的纵向与横向联络,转化为自己真正掌握了的东西,可以在理解的根底上灵敏运用、触类旁通。
同时要擅长考虑,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个题目有条件,有结论,当你看见条件和结论想起了什么?这就是思路。
思路有些许偏向,解题过程便千差万别。
考研数学复习光靠做题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做题,归纳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要在做题时稳固根底,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和运用知识点。
对数学习题最好能形成自己熟悉的解题体系,也就是对各种题型都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在最后的实考中面对生疏的试题时能把握主动。
做参考书上的练习题
考研试题与教科书上的习题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在对根本概念、根本定理、根本方法充分理解的根底上的综合应用,有较大的灵敏性,往往一个命题覆盖多个内容,涉及到概念、直观背景、推理和计算等多种角度。
因此一定要力争在解题思路上有所打破,要在打好根底的同时做大量的综合性练习题,并对试题多分析^p 多归纳多总结,力求对常见考题类型、特点、思路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解题训练最好按题型进展分类复习,对于任何一个同学而言,都可能有自己很擅长的某些类型的题,相反的,也有一些不太熟悉或者不会做的题型,这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当有所侧重。
第一遍复习的时候,需要认真研究各种题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自己的强项和薄弱环节有清楚的认识,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不擅长的题型的练习了,经过这样两边的系统梳理,相信解题才能一定会有飞跃性的进步。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篇3
复习政治是从文都暑期强化班开场的,在暑假重点听了徐之明教师讲的马哲,马哲是政治中最难理解的,所以上课仔细听教师的分析^p 讲解并做好笔记就非常重要了,并且课下要及时做好复习的工作。
暑假根本上就只看了马哲,用的是文都的讲义,都是精华。
把根底打好,不要纯粹的追求进度,这很重要。
之后还有李海洋教师的课,是马哲的进步班,假如前一阶段的根底没有打好,这个课听起来会很吃力的。
十月份的时候买了本“超级____”,开场看毛中特和近代史,我认为考试大纲是最权威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范围,这本书我看了四五遍,第一遍看的比拟慢,上面没有标注重点,需要自己边看边画边理解。
每天大概看两个小时,看的时候要把每段文字细化成题目,哪里可以出选择,哪里可以出分析^p ,做到心中有数。
配合做了《梯度训练》,其实做题也是为了把书看的更细,对知识点查漏补缺。
接着是思修,听的是蒋中挺教师的
课,讲的很好,思修比拟简单,只要听听课,平时注意一下选择题,考前把教师画的重点背背就可以了。
教师常说多项选择题得高分政治才能得高分,而多项选择题的高分是要在一遍遍看书中获得,往往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最后的分数是成正比的,我想要强调的就是一定要理解书上的每段话,要在脑中构建起知识框架。
把书看透后再做几套真题,看看出题的陷阱,考试时认真阅读题干,不要被陷进去,这就足够了。
最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大题了,教师到最后都会划重点,这个是要背的。
同时也要知道答题的思路,这样才能做到在考场上答题得心应手。
在这里预祝大家20_年考研成功,只要有平时的努力加上考场上的自信,相信大家一定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分数。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篇4
我参加了_年的考研英语强化培训班,在_年1月份的考研中获得了75分的成绩。
这个分数不算很高,但是相对于我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我已经对此很满意了,所以非常感谢成都学校的教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最根底的当然是单词。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背单词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每次看到一本本那么厚的单词书就让我感到很烦躁。
但是了我最快捷高效的
记忆单词的方法,那就是只背真题词汇。
没错,就是在历年真题中找出生词,然后抄写下来反复背诵。
考研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看过单词书,就是靠着的这种背真题单词的方法进展学习,而且我感觉在正式考试的时候效果非常好。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在题型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听力,所以阅读和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阅读,考研英语阅读题目量不多,但是分值很重。
所以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用盲目追求速度。
阅读首先还是要有词汇量,就是历年真题中的单词要尽量多掌握。
然后就是句子分析^p ,这方面的培训讲得很透彻,只要用心听都没问题,而且还顺便把翻译拿下了。
最后就是一些做题的小技巧,的教师都会总结的很细致,记好笔记有空多看两眼就行。
作文也是考研时很重要的工程,不求文采飞扬,也要中规中矩。
考研历年来题型就几种,每一种练习几篇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背模版,尤其是一些长难句和闪光句子,教师会给你很多,挑几个自己比拟喜欢、觉得能用的比拟好的记住,然后不管什么题目,都想方法把句子套进去就行了。
至于完形填空,有了以上的大根底,填一填就没有太大问题。
有了单词和句子分析^p 的根底,翻译和阅读也不会太离谱。
只要考试的时候放松心态,把自己会的东西发挥出来肯定就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最后祝所有考研学子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篇5
先说初试,绝大多数的数学专业初试都只考数学分析
^p 、高等代数两门课程。
这两门课的知识点就那么些,所以主要考察的是你的纯熟度。
也就是说考研初试这东西和别的考试一样,秘诀只有一个,就是卖油翁的那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指望在考场上那种环境下对一道原来没见过不熟悉的题目想出解法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就算你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也会花掉不少的时间,而考研这种选拔性考试的设计初衷就意味着,你这样做的时候就相比其他准备充分的人已经处于优势了。
至于详细的话,一开场你需要找一套报考学校的数学分析^p 和高等代数的教材,从头到尾细细的过一遍,例题和习题都自己亲手做了。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复习根底知识的过程,另外一方面,虽然这两门课的内容每个学校讲的都差不多,但是在详细的某些细节以及例题和习题上还是可能会不一样的。
而且一般好一点的数学专业都是自主命题的,出题人就是学校的教师,他们平时上课和出题时的参考就是本校的教材。
做完了上一步,就可以开场愉快地刷题了,一般学校都会有前几年的考研真题出售,在网上也能找到一些,这个多多益善。
能做多少做多少。
另外就是有那种卖的集结成书的真题汇编,一般来说内容都大同小异,可以买一套看着顺眼的做了。
别的参考书的话,数学分析^p 方面裴礼文值得一做,高等代数我一直没找到比拟适宜的。
说白了,考研初试的形式更接近于高考,都是考察有限的知识点的纯熟程度和你见过的套路的多少。
所以不用谈什么对数学的理解,什么深入内涵,拿出笔和草稿纸,用准备高考的劲头刷题才是最好的方法。
至于复试,一般都是笔试+面试的形式,详细内容的话每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套路。
只能泛泛地说笔试一般是考察那些初试没有考到的专业课的内容,主要的考察方向是广度而不是深度,比方我们学校根底数学专业的复试笔试是一张卷子12道题,涵盖了实复变,泛函,常微偏微,抽象代数,拓扑,微分几何等内容,需要选五道不同方向的题作答。
所以这一步很大程度是看你本科阶段整个的学习过程的。
虽然也可以花时间准备,但是效果上不会像准备初试那么立竿见影。
面试的话,除开英语,很大程度上是看你和面试教师的互动交流,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是『看脸』。
除了像
说的要自己『吹』自己在外。
一般还要答复面试教师提出的一两个问题。
这种问题的话,一般都是和你所报考的方向相关的,而且很多都是可以几句话说清楚的,所以一些根底的概念,定理什么的,记熟点儿还是有好处的。
高校考研人考研个人感悟心得篇6
2023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历分享_上海大学复试经历分享"
今年有幸考取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硕),有感于网络上学硕复试经历帖过少,就把自己考研复试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今年复试最大不同是学硕和专硕分开进展,大家可以在学院网站上看到详细安排。
复试的人数比例和从学长学姐处理解到的往年情况不太一样,今年总共是26个人进入复试,实际录取22人,大概是1:1.2的比例,并非想象中的1:1.5。
复试总共分为3个局部,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取消了英语笔试,可能是考虑到让考生来回跑两个校区太费事,而且又不计入总分。
下面会和大家详细说一下复试的三个环节。
一、专业课笔试
今年专业课笔试只有两道大题目,每道50分,果然又和往年不同。
第一题是简述报刊的四种理论并阐述其对当今媒体
的借鉴意义。
第二题毫无悬念的考了马航MH370失联事件,题目是选择传播学理论的一个方面来分析^p 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的得与失。
二、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是同时进展,不过是按倒序进展。
我抽到靠后的签,所以是先去的英语面试。
教室里有2位男教师,还有一位学姐做记录,看样子应该都是博士生。
发完英文版简历后入座,先进展自我介绍。
来上海前我准备最多的就是英语面试了,自我介绍几经修改后还找了在上外读研的一位高中同学帮我最后审核,星火那一本英语复试里的问题大局部都背了,自己又想了很多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都在笔记本里一一记下。
不过这里面试的教师会有打断,我的介绍只说了第一段教师就问我what is your hometown?没有犹豫,我接着他的问题就进展了答复。
后面的问题也不难,大都是你为什么选择自己的本科学校,你的本科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工作经历之类的。
要注意教师会就你答复的一个问题引申到另外一个,而不是问完一个直接换成另外一个主题,这有点像是交流,非机械式提问。
比方我答复南方太热了,夏天受不了,because
it’s hot in summer,他就说上海夏天也很热,我的答复是we don’t have air conditioner,他表示出很吃惊的样子,you don’t have air conditioner in dormitory or
library,why?我:==,maybe the native people are used to the hot weather.好在答复完之后他就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纠结了。
复试前我同时准备了中英文简历,教师也针对我的简历进展了提问,这正是我希望的,因为大家对简历内容都很熟悉了,可以引导教师按照你的思路进展提问。
感觉英语面试很快就完毕了,比想象的轻松。
可能是大学期间经常参加学校英语角交流,而且我们大一的英语教师特别喜欢找我和室友答复下列问题,所以口语这方面还是有一定根底的。
三、专业课面试
今年专业课面试共分为两组同时进展,每组五名教师。
我是1组,面试组认识的教师只有吴信训和许正林,大致推测这一组是负责面试业务方向的考生。
听别的同学说2组有郝雨教师。
面试前教务的教师会安排大家坐在一个教室等待,抽签决定面试顺序。
然后会有人(目测是博士生学长学姐)来喊你,那个带我去的学姐还很细心的提醒我进门前敲一下门,进去以后就看到各位boss啦。
我这一组吴信训教师坐镇场中间,我先是把准备好的简历发给各位教师,然后就进展自我介绍。
这里和英语面试不同的是,教师没有打断我,让我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简介说完。
第一个问题是吴信训教师问的,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报考原来的本科学校,读研之后想继续深造读博还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