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设想一下,假如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起先去练习生存本事,其情景当然是不行思议也不忍设想的。

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珍贵财宝,应当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假如遗忘,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气,保守的因素,它具有箝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经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将出现某种不行思议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宝,又是包袱。

辩证地了解和驾驭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淹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是一高校问,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袤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

我们简单看到的,经常是与之相左的状况。

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

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当爱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宝。

传统的确是财宝,但财宝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非时装。

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行和精神。

它无法顺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准备自戕或自焚。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更而更新。

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更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更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这是有史可稽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强韧,历经磨难而未衰亡,但多重因素导致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非大力弘扬不行。

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社会、中心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的价值观。

这个基础变了,这种文化就难以存在下去。

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在农业社会没有什么问题。

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交通便利,“父母在”为什么不能远游?时移世易,当社会出现一系列变更后,在原来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的确会面临适用的问题。

假如儒教真是宗教,或许不会传承问题。

任何宗教都有神,有宗教仪式,被笃信。

但儒教不是宗教,现在就遇到了挑战。

宗教的信仰是不须要问为什么,只要宗教本身不发生变更,就还能够起作用。

但是,儒家的学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所以是可以被质疑,可以探讨为什么,可以变更的,影响力有限。

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更严峻的挑战。

传教士把当时更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过来。

随着工业的发达,逐步有了报纸、电报、电话和新式出版物,有了西式学校。

西方文化从中国沿海逐步传播到内地,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到中国的。

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全面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

与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从来都不情愿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最开放的唐朝人也是如此。

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传播学问、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报纸、没有杂志,没有好的发行手段;当西方的文化通过电影、广播在传播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没有这些手段。

所以,等到新文化进来的时候,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

到了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原来的方式已经没有方法传播,很多处于断绝的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解放日报》,2024年10月23日)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始终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IP(文化学问产权)也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目前,海外超级英雄IP发展如火如荼,比如美国漫画塑造了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诸多闻名超级英雄形象。

这些主角既有超现实的实力设定,又有“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因而深化人心。

伴随着文艺作品的海外传播,这些超级英雄IP,不仅成为相关国家文化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他们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

云南作协主席范稳指出,“在各种文化IP中,英雄人物的IP最能够跨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鸿沟,被全球消费者所认可”。

始终以来,国际文化市场上关于中国文化输出的印象更多的是“功夫”“熊猫”等标签,中国却没能创建出代表着中国形象和精神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超级英雄形象。

全国政协委员潘凯雄说:“中华民族这么一个几千年历史文化始终存续下来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是延绵不绝的。

同时某些点已经在国际上有确定的影响,比如说美国人也做花木兰。

”早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资源,挖掘出颇多中国英雄形象,如美猴王、哪吒等,还创建出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形象。

近年来,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挖中国故事的共鸣点,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精品国漫不断涌现,不论是《哪吒》,还是《白蛇·缘起》,抑或是近些年进入国漫市场的故宫文化,这些以中国故事为内核的国漫其实是具备开发中国的超级英雄的基础的。

(摘编自牛梦笛《如何盘活优秀传统文化IP》,《光明日报》,2024年6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每个民族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是民族生存发展必不行少的资源,因此称为珍贵财宝。

B.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气,保守的因素,会造成不行思议和不忍设想的后果,是社会前进中应丢弃的包袱。

C.对于传统,一味求新或一味守旧都是不合适的。

人类应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了解驾驭传统的财宝、包袱共生的属性。

D.传统会随人们共同生活的变更而更新,丢弃旧的,形成新的。

传统前进的进程或许会短暂受阻,但趋势不变。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的通信和交通发达多了,游子与父母与联络便利快捷,所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规定未必适用了。

B.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电影、广播传播学问、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这些手段,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

C.假如中国动漫中的英雄形象既有超现实的实力设定,又有“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其动漫作品确定会被全球消费者所认可。

D.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挖中国故事的共鸣点,我国已经开发出美猴王、哪吒、白蛇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超级英雄。

3.下列说法中,不能
..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的资源,例如义讨董卓、孟德献刀、借头王垕、望梅止渴等情节,塑造出一位义勇才智的超级英雄形象。

B.美国迪士尼借用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元素制作《花木兰》,传播西方价值观,影片叫好又叫座。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阅历,讲好中国超级英雄故事。

C.我国超级英雄IP,外在表达形式上要留意创新,紧紧把握新时代新特点,紧跟全球消费者的接受方式,但内核要坚持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D.我们要擅长找寻科技元素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结合的有效方式,推出更多有超现实的实力设定、有科幻色调的超级英雄形象。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导致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的因素有哪些?请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雷雨》(节选)
曹禺
(仆人下。

朴园点着一根吕宋烟,望见桌上的雨衣)
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看着他)或许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意进来么?
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渐渐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突然觉得她很惊奇)你站一站,(鲁妈停)
你——你贵姓?
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

你的腔调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似乎有点无锡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深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深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或许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
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
鲁侍萍或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或许记得的。

周朴园我问过很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

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

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不过或许你会知道。

三十年前
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则。

有一天夜里,突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一一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相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则的。

周朴园或许,或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

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则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其次个,才过三天,突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
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ロ气,深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

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鲁侍萍她没有死。

周朴园她还在?不会吧?我望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哦,救活啦?
鲁侍萍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周朴园那么,她呢?
鲁侍萍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也活着。

周朴园(突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嗯,就在此地。

周朴园哦!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不,不,感谢你。

鲁侍萍她的命很苦。

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服侍人。

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鲁侍萍或许她是不情愿吧。

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周朴园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鲁侍萍嗯,都是很下等的人。

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你去告知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知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还有一件,——
周朴园(缓缓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服侍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节选自《雷雨》)
6.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戏剧以“雷雨”做标题,交代了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示意了剧情特点,也象征沉闷压抑的旧中国里,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B.节选部分主要写鲁侍萍与周朴园过去的冲突,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凄惨遭受,揭
露周朴园的冷酷。

C.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体现她有破镜重圆的幻想。

D.从节选部分可看出周朴园30年来的确对鲁侍萍怀有思念之情,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不会对他的地位和声誉造成威逼。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奇妙地运用倒叙的方法,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展示人物之间的多重关系。

B.精彩的潜台词可呈现人物困难的内心世界。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表现他对眼前之人身份的猜疑。

C.好的戏剧就要写出人的多样变更。

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狠辣,有时脆弱。

剧中周朴园虚伪,但也有人性的一面。

D.人物沟通和交锋的语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或者示意故事情节发展。

如周朴园说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却说说不定,或许记得的。

8.文中画线句中的两个“好地方”有什么差异?请简要分析。

9.尾句“哦,侍萍!(低声)是你?”中包含周朴园困难的情感,请简要探究。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
..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行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行入;削木为吏,议不行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
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B.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剖符,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符契,剖为两块,君臣各一。

B.倡优,多指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等消遣方式,给人带来欢乐享受的艺人。

C.传,本文指“自传”,内容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或以史实基础上加入想象性描述。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

本文中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任安曾经写信给司马迁,情真意切地让他利用中书令职位向皇帝“推贤进士”。

B.司马迁认为,他的祖先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占卜祭祀,是被人看不起的。

C.司马迁用猛虎落进笼子或陷阱前后情形的差异,指出威势能够逼迫人做出变更。

D.司马迁强调,士人要磨砺自己的气节,要敢于抗争,这样刑罚才能不施加于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2)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4.从节选的内容看,司马迁选择苟活下来的缘由有哪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杭州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城市繁华。

语言简洁,境界阔大,气概非凡。

B.词人细致描绘了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既有街巷河桥的漂亮雅致,也有建筑住宅的鳞次栉比,表现出整个都市的繁庶。

C.词中写到钱塘江,“绕”字写出长堤的迤逦曲折;“怒”字写江水的澎湃浩荡;“天际”二字,写出了钱塘江的辽远。

D.“列”“盈”“竞”写出了珠宝遍市,绫罗盈柜,衣饰豪华,竞相斗艳,表达了柳永对奢侈之风的不满与指责。

16.请简要赏析下片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来表达自己甘当先锋,为国效忠的情怀。

(2)杜甫《登高》中感慨身世飘舞、老病孤苦的两句是“▲,▲”(3)“▲,▲,可乎?”是苏轼在《石钟山记》针对人们不留意实地考察探讨发出的慨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4年5月27日,一群坚韧、乐观、奉献的勇士,以▲的意志、拼搏究竟的志气,战高寒、克缺氧、斗风雪,不登顶,誓不休。

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

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到2005年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再到此次复测,一代代测绘人逆风而行,一次次刷新着中国人在世界之巅的印记,一次次▲着挑战无极限、折服不行能的精神坐标。

(▲),还有下深海、探南极、入海岛、闯西部无人区,中国测绘人▲,▲全国人民的期盼,不仅不断擦亮自主测绘这一国家主权的象征,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而且标记着祖
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坚韧不拔标注履险蹈危不负
B.坚韧不拔标注赴汤蹈火不负
C.矢志不移注明赴汤蹈火不孚
D.矢志不移注明履险蹈危不孚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登珠峰
B.不仅是登珠峰
C.除了珠峰
D.不仅是珠峰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标记着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而且不断擦亮自主测绘这一国家主权的象征,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B.不仅标记着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而且不断擦亮象征国家主权的自主测绘这一品牌,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C.不仅不断擦亮象征国家主权的自主测绘这一品牌,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而且标记着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

D.不仅不断擦亮自主测绘这一国家主权的象征,而且标记着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四、名著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
2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相关的句子,依据括号中的要求填空。

关羽大战樊城,不幸右臂中箭,①(人名)为其刮骨疗毒。

不料②(人名)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关羽败走③(地名),为潘璋部将④(人名)所擒,最终遇害,首级也被东吴送给⑤(人名)。

22.《三国演义》中有“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两句诗,都赞颂了哪位英雄?呈现他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五、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尚的人。

你所崇尚的人,犹如一面镜子,可以照映出你自己;也像座灯塔,可以照亮你自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