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学案设计
执教人:傅村初中金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养成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培养语感,并借助合作探究法品析课文、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积累、识记常用文言词汇并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熟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疏通文义
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相声《洛桑学艺》片段,进入新课
二.作者作品,题目解读
1.口技,它属于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2.请你了解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

作者,字,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补充资料:《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试一试,读准字音)
要求:大声朗读,并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扫除文字障碍。

少顷()哗()犬吠()呓()语夫叱()大儿声觉()夫齁()声起中间()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
2.听范读(范读结合说书艺人的表演特色)
要求:检查自读效果,从中听出节奏,听出情境,并能轻声和读。

3.自由诵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个性,把握好语调、节奏。

4.上讲台表演读(创造性地朗读)
相信自己,大胆地展现自己!
四.译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试看,借助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写出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

但()觉()是()毕()目()意()
少()虽()名()色()股()走()
2.试着指出文中一些用法特别的词。

示例: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用,举办宴会
3.能不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久发生
4.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补充上适当的量词
5.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和句子记录下来。

字词:
句子:
6.小组合作,解决自译中的疑难问题。

7.展示交流成果。

(比一比,谁最棒!)
五.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法品析文章,体会精妙所在。

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活动设计:
一.检查背诵
二.品析课文,探究美点
(一)1.口技者技艺高超,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
2.你从哪些内容中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个字?(可从内容、叙事、语言、结构、写作技巧等角度来体会)小组分工合作,每一组选择一个角度深入讨论分析,并把各自探讨的结果写下来。

我选择从()角度来谈
我认为
(二)交流展示,教师补充并作小结。

(三)欣赏口技大师牛玉亮的经典作品《百鸟争鸣》,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四)总结全文
三.积累语言,制作语言卡片
进入自由积累时间:请你独立地再仔细看课文,仿照示例,试着完成以下语言卡片。

若有补充,可写在后面。

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四: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阅读资料:《明湖居听书》第二回(节选)
刘鹗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画出本文侧面描写的语句。

(2)、本文是怎样描绘声音的?
(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加以赏析。

2.牛玉亮大师的《百鸟争鸣》精彩绝妙,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字数200
字左右。

【附板书】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作者评价
(众妙毕备)
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本课教学我以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以“赏析——积累——创造”为主线,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让学生打有准备的仗,即在充分的朗读中熟悉文本,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体悟。

因此我将第一课时的重点设置为朗读训练,一文以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步骤为“读、听、跟、演”。

通过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第二步听读要求有意识地听范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让学生一个个心中有“谱”时,再进行具体的训练、对照模仿,表演朗读,在乐趣中培养语感。

其次,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

文言文字词教学若用串讲法,当然细致、深入、全面,但对学生而言除了记忆,别无兴趣可言。

本学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自主去研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懂得看课文注释、翻阅字典词典,懂得自主思考、做好阅读札记。

例如根据注释、结合上下文去猜读诸如“会、名、虽”之类的关键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做也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知和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有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