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黄陵柏教学设计 2.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陵柏》教学设计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四中学杨高旺
【课文品读】
语言拙朴形象各异蕴含哲理
《黄陵柏》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入选在河北大学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课文细致地描摹了柏的姿态,甚至不厌其烦地为柏树修出了“谱”,揭示了自然界的另一种神奇一一树的世界也呈现出人生百态。
贾平凹的散文在中国的散文园地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并形成一种风韵深藏在字里行间。
潜在的民间文化特色、蕴含的哲理和禅思、艺术感觉的细致与灵敏以及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使得贾平凹的散文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海林先生指出:
学生阅读教材里的这些文章的目的本质上不在获得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本身,而是这些文章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所产生的“如何传达信息”的信息。
我们称这种“如何传达信息的信息”为“言语智慧”。
基于以上两点,针对初中生特点,我对课文的品读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有训练力度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黄陵柏》,走进贾平凹耐人寻味的语言世界。
(一)语言朴拙
贾平凹散文的语言极富特色,正如已故作家三毛所言:“他用词很怪,可很有味”。
这用词的“怪”和“有味”,正是贾平凹散文语言的特色所在,也是形成起语言拙朴之美的理由。
他在《语言一一人道与文道杂说之一》中谈到遣词用语的三条规则:一是充分的表现情绪,二是和谐的搭配虚词,三是多用新鲜、准确的动词。
这是他身体力行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从此也看出了他对语言的重视和追求。
正是他这种对语言的不懈追求,才使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话语,极为生动、传神和富于韵味。
平中见奇、淡中有味、俗中有雅,朴中至诚至真,令人咀嚼回味不已。
不管是叙述之语,描写之言,或对话或抒情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却安置的那么恰如其分,不仅语准意达,而且有声有调,情韵十足,形神兼备。
比如开头:“从铜川往北数百里,全是赤裸裸的荒山秃岭,到了桥山,出奇地却
长满了柏树。
”这里的“全是”和“出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黄陵柏的与众不同。
题目里的“黄陵”传说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 “出奇”一词,为我们渲染出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是对一棵柏树的描写:一棵树一个绿的波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
那语言简直是一首诗,妙绝!我们试着用回车键将它诗化:
一棵树
一个
绿的波浪
层层叠叠
卷上去
一个
立体的湖泊
如果说一棵树,是一个湖泊的话,那整个黄帝陵的柏树俨然就是大海大洋了。
“天放晴的时候,湖泊纹丝不动,绿得隐隐透蓝;逢着刮风下雨了,满山就温柔地拂动,绿深起来,碧碧的,青青的,末了,似乎愈晶莹了,在这黄褐褐的世界里,像一颗偌大的绿宝石,灿灿地要映照出一切。
”把黄陵柏比作“绿宝石”,这绿宝石,放在黄褐褐的世界里,真是灿灿地“出奇”。
(二)形象各异
贾平凹笔下的“黄陵柏”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特点:
山下柏:阴面少枝无叶,阳面枝叶却繁极密极,腰身弓弓的,如负重载。
顶端是一丛柏朵的三角形状,似乎是拉长了脖子,向山上仰望着什么;下边的柏枝便垂垂下来,又像在做着无可奈何的手势。
它奋命地向上长着,但终没有山上的一棵草高,于是,寄希望于后代,枝头累累的,都是些柏子。
伞柏:这柏如伞一样,光光的身子上,突然顶一蓬枝叶,圆圆坨坨的。
从上看不见干,从下望不着天;树下从不见雨,亦不见光,数丈之地,不长出一棵小草。
一早一晚,山风拂来,伞顶嘎嘎作响,如雷电爆裂。
坡坎柏:它处在险恶之中。
似乎永远没有安全感,但却正如此十分地安全。
根从坎壁上横出,然后突然崛上,形成一个直角,每一条枝,每一根节,都表现着十分的努力,以致全扭歪了。
柏叶却很丰腴。
临风袅袅浮动。
如悠悠的云,日光下泄,倩影便款款落地,如动画一般,显出如狮,如虎,如隼的万般形象。
这多像我们的人类啊,天时地利,让一些人优越,地利天时,又让一些人困苦,但生存其中,总是要做一些适应与抗争的,这样树木杂草也就有了“人生百态”。
(三)蕴含哲理
哲理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文学作品中的哲理是作家对宇宙、社会、人生思考
的结果。
贾平凹的散文在抒写自我情性、描写社会山水之外,常常归结为一定哲理的阐发,凝聚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感悟与理解,闪射出理性的光晕,同时在哲理阐发上又十分注重艺术方式,具有很高的审美趣味。
他善于托物喻理、因事说理。
他的散文总是善于给读者铺设一条峰回路转的通天小径,你尽可观览小径两侧的奇花异草、怪石流涧,而不必急于到达峰巅。
待到你山重水复之时,他轻轻一点,不期然而然地出现一片柳暗花明的奇境,以精妙的譬议,打开一片洞天,令人称奇叫绝。
贾平凹三上桥山,看着随势而生的柏树,自然就联想到了各类人等,自然也就想寻出自己的一些形象来,所以静观之后,就扪心自问:“我站在这里,也是一棵柏吗?面对着我们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这样就体现出一种对人类、对民族、对自己的思考。
树的世界也可读出人生百态,面对黄陵,静观柏树,追思中华始祖,使本文具有了别样的文化内涵,如果跳过开头和结尾, 就柏论柏,这柏就缺少悠远的文化背景和庄重虔诚的出奇境界了。
教学创意
读写结合,语言学用。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梳理文脉。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个性化的语言。
3.感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思。
教学重点
1.积累、学用文章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用词很怪,可很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品读法
大致分为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明结构;细读课文,品语言;悟读课文, 探主题。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
3.完成调查问卷:
谈谈你了解的贾平凹;
谈谈你的读后感;
你想从这篇课文中学到哪些东西?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3分钟)
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贾平凹。
2.教师补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有《秦腔》、《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3.学生齐读文学评论家雷达的一段话:贾平凹是自然之子,平民之子,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之子,他生于丹江之侧,长于商山大野,他啜饮传统文化之雨露,博采现代文明之精英……他的创作河流是趋世界文学而动的,但那河床却是中国的。
活动一:初读课文,明结构(10分钟左右)
1.初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2.话题:文章的思路多么清晰啊!
请用“先写—,后写—,再写—”的句式回答,不超过30个字。
3.学生交流。
4.教师补充:
先写陵之环境
后写柏之姿态
再写我之遐想
5.问题1:如果去掉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
7.教师补充:面对黄陵,静观柏树,追思中华始祖,使本文具有了别样的文化内涵,如果跳过开头和结尾,就柏论柏,这柏就缺少悠远的文化背景和庄重虔诚的出奇境界了。
1.细读课文第二部分,品味文章的表达之美。
2.教师指导:
建议大家这样品析语言:(1)句式特点,(2)修辞方法,(3)写作手法
3.学生活动。
4.师生总结:
《黄陵柏》之美,美在句式的对称:
•阴面少枝无叶,阳面枝叶却繁极密极。
•从上看不见干,从下望不着天。
•不为高大,但求雍容。
•大半被松鼠投去,小半被麻雀叼走。
•经营着庄严,建筑着气势。
•老者已断上身,小者一身浅绿。
《黄陵柏》之美,美在拟人的贴切:
•顶端是一丛三角形状的柏朵,似乎是拉长了脖子,向山上仰望着什么;下边的
柏枝便垂垂下来,又像在做着无可奈何的手势。
•在四面来风之中,执着八方盾牌,步步为营地向空间进军。
•仅仅几朵枝叶,落地时却平面伸来,作求拜状。
•头顶三丝四丝柏朵,宣布着自己并未死去,安详得却如停驻的云。
•它们存心是来拥挤的,目标就在天空,比试谁第一个到达。
•太富裕了,使它养成东拐西歪的懒散习气;太自在了,左顾右盼地尽长了岔枝。
《黄陵柏》之美,美在比喻的生动:
•这柏如伞一样,光光的身子上,突然顶一蓬枝叶,圆圆坨坨的。
•如悠悠的云,日光下泄,倩影便款款落地,如动画一般,显出如狮,如虎,如隼的万般形象。
•如弓一样俯在地上,背上暴露着一个接一个的疙瘩,似人的脊骨,身下却裂开来,是蚂蚁的天国。
•用力太过度了,根如淤了血的手指,青而黑,黑如铁。
《黄陵柏》之美,美在手法的传神:
•作者是将柏树当做人,将柏林当做社会来写的。
在作者笔下,树的世界也呈现出人生百态。
写各种类型的柏,实际也是在写各种类型的人。
总之,《黄陵柏》句式多变,语言精美,手法生动,意味深长。
表达了作者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的感慨,对自己人生的审视与自勉。
1.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2.小作文:使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课文结尾的两个问句。
3.学生交流。
4.教师示例:
爷爷务农,爸爸教书,小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棵山下柏。
腰身弓弓的,奋命地向上长着;在生活的这棵大树上,每一条枝,每一根节,都表现着十分的努力。
求学之路是艰难的。
小学、初中、高中,同桌、同窗、同学,他们存心是来拥挤的,狭窄的面积,似乎永远没有安全感。
自己就像是一株挤柏,目标就在天空。
大学没考上,步入了社会。
才知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如弓一样俯在地上,别人却把你的身子当做椅,男者,女者,全骑上去,一压一摇,作晃板的快乐。
屈柏,就是我。
似乎是与生命开了个玩笑。
打了两年工,我又做起了代课教师。
教了两年学,我考入廊坊教育学院。
就像是雨后发芽的芽柏,以短暂的生存证明了其无比的力。
2000年毕业,回乡镇教书。
200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教育局,成为一名教研员。
新岗位,新要求,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就像风头柏,经营着学问,建筑着力量。
在四面来风之中,执着八方盾牌,步步为营地向空间进军…… 人生终有谢幕的时刻。
山下柏、山顶柏、柏中柏,最后都会成为朽柏。
但愿,我们宣布自己死亡的时候,安详得能如天上停驻的云。
5.作业布置:
(1)课下我们可以走进贾平凹先生的其他作品,跟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
(2)作者的“柏谱” 一共记载了十五种柏。
请你找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植物,确定一个标准,试着做个“谱”,并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