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间质瘤是一种非定型分化肿瘤,其独立来源为胃间叶组织,既往的诊断受病理手段所限,多将具有平滑肌分化特征和神经分化特征的胃间质瘤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平滑肌瘤[1]。

最近几年,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均有了巨大的发展,医学工作者对胃间质瘤这种独特的消化道肿瘤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其诊断准确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文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50例,对比其螺旋CT与手术病理结果,探究其各方面表现。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胃间质瘤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60.32±11.7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62±0.25)年;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便血、腹部肿块、腹痛等。

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检测仪为患者进行检测。

数据采集参数:①层厚:0.9mm;②螺距:1.014;③电流和电压:300mAs和120kV;④原始数据的图
像后重建:0.625。

扫描流程:首先,为患
者做好准备,于扫描前1d晚间开始禁
食,时间8~12h;扫描当天分2次服用
2%泛影葡胺,以温开水送服,首次服用剂
量≤800mL,部分患者可增加到1500mL。

为了充盈胃肠道,可在扫描前的0.5h左
右开始口服,服用剂量500~800mL。


充盈胃肠道之后进行CT检查,扫查范围
以腹部为起点,经膈肌,到盆腔耻骨联
合处。

增强扫描所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
醇或优维显,剂量在100mL左右,其中
碘海醇每毫升中含有30mg碘。

使用单筒
的高压注射器从患者肘前正中静脉注入造
影剂,速率3mL/s,对腹主动脉进行动
脉期增强扫描,在30s的延迟时间后实
施门静脉期扫描,随后进行图像MPR、
MIP、VR后处理,获得腹部CT图像。


影像科中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借助工作
站旋转图像角度,获得最佳观察效果,
明确病灶的大小、边界清晰度、与周边
组织的空间关系等。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病理表现,
总结其病理特点,给予免疫组化分析;
观察患者的CT平扫结果与增强扫描结
果,总结患者CT表现特点,并将其与手
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CT表现:①CT平扫结果:50例患
者中21例略见低密度肿块,29例等密度
肿块,10例有钙化表现。

②CT增强扫描
结果:动脉期可见肿块有轻度强化,门
静脉期可见病灶有明显强化。

34例良
性,10例低度恶性,6例恶性。

CT图像
中可见恶性患者的肿块体积比低度恶性
患者、良性患者更大,向腔内外生长。

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大多为
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型,直径普遍
>5cm,密度不均且边界模糊;CD117
有86%的阳性检出率(43/50),CD34有
68%的阳性检出率(34/50),SMA有46%阳
性检出率(23/50),而Vimentin有94%的阳
性检出率(47/50)。

CT与病理对照:病理示所有肿瘤均
为单发。

病变位置分布为6例在胃体小
弯侧,8例在胃体大弯侧,2例在胃窦,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刘华
641300资阳雁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64
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

方法:收治胃间质瘤患者50例,采用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①CT:所有肿瘤均为单发,良性34例,低度恶性10例,恶性6例。

②病理组化分析:肿瘤大多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型;CD117有86%的阳性检出率(43/50),CD34有68%的阳性检出率(34/50),SMA有46%阳性检出率(23/50),而Vimentin有94%的阳性检出率(47/50)。

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有很高的准确性,临床可将其用于胃间质瘤的诊断。

关键词胃间质瘤;螺旋CT表现;手术病理;诊断准确率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iral CT features and surgical pathology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Liu Hu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jiang District,Ziyang641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piral CT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Methods:50patients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given spiral CT scan and compared with surgical pathology.Results:①CT:All the tumors were solitary,34cases were benign,10cases were low-grade malignancy,6cases were malignant.②Pathological histochemical analysis:the tumors were mostly spindle cells or epithelioid cells.The positive rate of CD117was86%(43/50);the positive rate of CD34was68%(34/50);the positive rate of SMA was46%(23/50);the positive rate of Vimentin was94%(47/50).
Conclusion:Spiral CT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location,size,shap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operation and pathology,it was of high accurac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
Key words Gastric stromal tumors;Spiral CT features;Surgical pathology;Diagnostic accuracy
(下转第111页)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χ2=4.076)。

讨论
微生物检验是当前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不仅是临床感染诊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依据[4]。

减少临床抗生素滥用,提高合理用药率,这需要医护人员对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信息有充分了解,而微生物检验则可快速、准确地提供此类信息,可确保抗生素在临床上得以合理应用。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控制好这3个环节,就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3]。

微生物检验与上述3环节有着密切关系。

因而,有必要探讨该项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

微生物检验的监测功能主要表现:①可对临床资料起到反馈作用:微生物实验检验必须对临床不同标本开展耐药谱统计处理,定期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报告,有助于各科室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院内流行病原菌、耐药谱的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生素。


定期统计细菌药敏试验数据:主要采取
K-B纸片法进行试验,该方法可选出最
佳的治疗药物,同时能进行细菌鉴定,
且是一种特殊流行病学分型工具。

医院
感染监测、控制效果和微生物检验水平
存在关系,所以,要重视和强化微生物
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

一方面,应不断
强化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并要丰
富其诊疗感染病症的相关知识。

另一方
面,应充分调动检验人员的主动性,进
一步提升检验人员的监测效率,加强医
患沟通能力培养。

同时,检验人员对医
院感染监控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掌握并
能熟练应用消毒、隔离等方法。

另外,
检验人员要加强对院内患者情况的分
析,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白血病患者
及骨髓移植患者等进行呼吸道、耐药性
等检测,并做好记录。

本研究中,对探究组107例尿路感
染患者进行了微生物检验,患者在实施
微生物检验后,医护人员依照检验结果进
行有针对性、合理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
有效控制,未继续发展。

探究组患者整
体感染严重程度低于对比组(P<0.05),且
探究组无新生菌出现,对比组有3例出现
新生菌。

与张晓静对在医院感染控制应用
微生物检验的研究报告基本一致[5,6]。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感染
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但能预防和控
制医源性感染、监测病原菌及控制传播
路径,还可对易感人群开展有效监测,
进而为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确保合理用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古汉福.加强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
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11
(33):30-31.
[2]李美丽.分子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
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9):
160-162.
[3]汤进,高小文,黄晓霞.浅谈LIS在微生物检
验应用中的几点体会[J].医疗装备,2010,10
(2):22-23.
[4]曹艳,黄一灵,徐艳玲,等.MALDI-TOFMS技
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应用进展分
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23-127.
[5]张晓静.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
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4
(6):102-103.
[6]孙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医院感染
控制中的作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1,22
(2):130-131.
34例在胃底。

CT示所有肿瘤均为单发。

病变位置分布为4例在胃体小弯侧,7例在胃体大弯侧,2例在胃窦,32例在胃底。

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0%(45/50)。

讨论
胃间质瘤全称为胃肠道间质瘤,高发于>50岁的人群,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是胃肠道中一种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胃窦、胃体小弯侧、胃体大弯侧以及胃底是其高发部位,大约占70%;小肠和结直肠也有一定的发生风险,极少数发生在肠系膜、后腹膜或网膜等胃肠道外区域[2]。

胃间质瘤在临床表现上与一般胃肠道疾病较为相似,如腹痛、腹部不适等,少部分有黑便或呕血等表现,缺少特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胃间质瘤既有神经分化的特征,也有平滑肌分化特征,过去由于病理手段有限,此肿瘤经常被误诊为神经
源性肿瘤或平滑肌瘤[3]。

最近数十年来,
免疫组化技术不断进步,在临床范围内
普及,胃间质瘤的检出率也因此得到了
提高。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胃间质
瘤形态为软组织肿块,大小不一,直径
较小的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直径
较大的病灶边界清晰但不规则。

行螺旋
CT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且门静脉期的
强化特征比动脉期更加明显。

患者中34
例良性,10例低度恶性,可见胃间质瘤
危险度较低。

但是吕建广也在其研究中
指出,胃间质瘤均有潜在或显性的恶性
倾向,CT无法确定其良恶性,仍需进行
手术病理观察[4]。

病理无法判断其生长方
向,临床可以借助螺旋CT的高分辨率来
判定肿瘤的生长方向。

从结果可知螺旋
CT的诊断准确率90%,可见螺旋CT在胃
间质瘤的诊断上具有显著价值,其可以
明确肿瘤的分布、大小、形态、边界轮
廓、邻近结构是否存在侵犯等;但是螺
旋CT也存在一定不足,如较大肿瘤对周
边结构的侵犯与周边结构难以清晰分
解、瘤体过少容易漏诊,因此临床依然
需要借助手术病理与免疫组化来提高诊
断准确性[5]。

参考文献
[1]谭森良,何国梁.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点
及CT表现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26(10):1932-1935.
[2]沈俊杰,谢宗玉,陈刘成.胃肠道间质瘤的多
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J].山东医
药,2013,53(46):46-47.
[3]陆银,张晶.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及其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
(1):118-119.
[4]吕建广,梁理娟,符伟平.胃肠道间质瘤的
64排螺旋CT表现及病理分析[J].现代医用
影像学,2016,25(3):469-471.
[5]殷全红.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
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15):1684-1686.
(上接第10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