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及答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及答案(最新)
一、阅读理解。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
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
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
人们都说:那是种树
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画出来。
2.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
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1)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给善良一次机会
①史蒂芬从小在贫民窟长大,自从十岁那年父母因病去世后,他就开始了
流浪的生活。
史蒂芬年龄小,又身无一技之长,为了生存下去,他和街头的小混混们混到了一起,渐渐地学会了抽烟、酗酒、打架,甚至包括“顺手牵羊”。
②有一次,饥肠辘辘的史蒂芬来到了比伯的超市,转了一圈准备离开时,
被经验丰富的保安约翰看出了异样,在约翰的注视下,史蒂芬无奈地掏出了藏在裤子里的食物。
③就在约翰生气地准备报警的时候,老板比伯走了过来:“等一下,我觉
得很有必要再证实一下。
”
④比伯和蔼地问史蒂芬:“小伙子,你饿了吗?看你的样子好像很无精打采。
”“是的,先生,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史蒂芬有气无力地说。
“可怜的孩子!”比伯心疼地拍了拍史蒂芬的肩膀,笑着说:“你愿意来我的超市工作吗?我可以为你提供食宿,每月还能领到一些薪水。
”
⑤“你说的是真的吗?”史蒂芬惊喜地叫起来,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
认可,“我愿意,先生,我愿意。
”“老板,他可是个小偷啊!”约翰小声地提醒比伯,比伯摆摆手,坚定地说:“,我相信史蒂芬是善良的,我愿意给善良一次机会。
”
⑥就这样,史蒂芬就成了比伯超市里的一名员工。
史蒂芬虽然瘦了一点,
但干活特别卖力,人也勤快。
各种活他都抢着做,而且做得一丝
..。
史蒂芬
..不苟
的表现改变了很多人原本对他的看法,每每此时,比伯都只是欣慰地笑着。
⑦这天傍晚,从外面回来的约翰神色慌张地告诉比伯,史蒂芬正在超市门
口的一辆汽车旁偷钱。
在约翰的指示下,大家在超市监控室的显示器屏幕上,看到史蒂芬正把手伸进一辆开着窗户的汽车里,虽然距离较远,但明显可以看到车的挡风玻璃那儿散落着几张百元大钞。
⑧看到这一幕,众人议论纷纷,有人摇头,有人惋惜,还有人愤怒不已,只有比伯不动声色
....,他平静地说:“我相信史蒂芬是善良的,不如我们亲自去看一下,搞明白了再下结论。
我们应该再给善良一次机会。
”
⑨大家来到了超市外时,史蒂芬也走到了超市门口。
“史蒂芬,刚才你在做什么?”比伯一如既往地和蔼。
史蒂芬脸上浮现出了害羞的表情,他挠着头说:“刚才那辆汽车的主人忘了关车窗,而他的钱却放在挡风玻璃上。
这样真是太不安全了,所以我就帮他把钱放到了车上的储物箱里。
”
⑩“我刚听人说是你帮我把钱放好的,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
”此时,那辆车的主人追了过来,激动地握住了史蒂芬的手,比伯依旧笑着说:“是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只要我们相信善良,愿意给善良一次机会。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1.一丝不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动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
史蒂芬偷东西被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蒂芬帮车主人收好钱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人物的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史蒂芬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善良一次机会”在文中出现______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比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村庄唢呐咏叹调
在村里,奎三叔是很有威望的人,这种威望,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是“最好”,而不是“之一”,有多好?有人夸张地说,他的唢呐能使花溅泪、鸟惊心。
鸟有没有惊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能让我惊心。
奎三叔吹唢呐是祖传的,到他这一代是第七代。
村里谁家有了红白事,就将奎三叔请去,他吹唢呐不收钱,主家只是管一顿酒,完事后奉上一条烟就行。
在红事上,奎三叔的一把唢呐吹得风生水起。
婚娶的人家热热闹间,大红的对联贴起来,人们进进出出,忙并喜悦着,村庄不大,都沾亲带故的,一家的喜事,是大家的喜事,都来帮忙,分工明确,迎客的、炒菜的、端菜的、搬桌椅的、打杂的……各担其青,井然有序。
奎三叔别的不忙,只吹他的唢呐。
很多孩子围着他,嬉闹着。
他用唢呐模仿各种鸟叫,惟妙惟肖,像是一只只鸟藏在了他的唢呐里。
新娘子接来后,他的唢呐吹得更响了。
《百鸟朝凤》《抬花轿》……一曲接一曲。
这唢呐声,像一尾快乐的鱼,游动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的田野上空,山听了含情,水听了含笑,路上奔跑的狗听了,会停下来朝空中多汪汪几声,喜鹊听了,喳喳得更欢。
老人们听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山村从此多了一个媳妇,她在这里扎下根来,与与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一起,栽下一柱新的炊烟,将山村本来就悠长的日子,抻得更长。
在白事上,奎三叔的唢呐低沉,声声带泪。
办丧事的人家,院外墙上贴着白纸,上面三个字“当大事”,是的,这是逝者最后的一件大事了。
逝者家人着素服,鸣鸣咽咽,哭得无比伤心。
村里人都来为逝者送行。
从此,村庄再无此人,世间再无此人。
他或她,将归于一生劳作的泥土,如田野上的一棵草,寂寂然活过,又寂寂然逝去,来和去都无声无息。
奎三叔的唢呐呜咽,怆然,让悲者更悲,让病者更痛,即使是一个路人听了,也会心生酸涩。
这是给逝者的最好的安魂曲。
在奎三叔的唢呐声里,来的来着,去的去着。
在村庄生态的天平上,红事和白事,是两颗质量差不多的砝码。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村庄,在城市里定居下来。
奎三叔也老了,把唢呐传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唢呐吹得行云流水。
唢呐声声,那是吹给村庄的咏叹调。
在这咏叹调里,村庄矗立成岁月原野上的一棵老树,一些树叶新生着,而同时一些树叶掉落着。
村庄,就这样永远苍老且年轻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
行云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奎三叔的唢呐声音变化多样,红事时,喷呐声__________;白事时,喷呐声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为“村庄唢呐咏叹调”中“咏”的是___________,“叹”的是
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奎三叔在村里的威望很高,这全因为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
B.奎三叔喜爱吹喷呐,红白事时人们请他去,不收钱,表现了奎三叔善良淳朴的品质。
C.“从此,村庄再无此人,世间再无此人。
”一种悲凉的情感透过字里行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D.在村子的红白事里,村民们共欢喜共悲伤,淳朴的民风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地球之水天外来?
地球之水哪里来?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
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并聚集在地表。
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
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
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
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
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
当距离地球1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
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
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到4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
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地球有生命存在B.水是生命的源泉
C.地球有大量的水D.地球上水的来源
2.第2自然段“它能把水吸引住”中的“它”指的是()
A.地球B.海洋C.火山D.冰球
3.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
4.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这句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删除?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推铁圈儿
①推铁圈儿是我童年经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上除了书包,肯定还有套在脖子上的铁圈儿。
②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上的铁箍,扁平,宽窄有食指粗细,推起来平稳跑得快。
那时的木桶已经很少了,铁箍圈儿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
我
就没有。
爷爷屋里倒是摆着两只木桶,一只装玉米面,另一只装的是白面。
一天里,我至少溜进去三次,查看木桶是不是很快就会坏掉,那样的话,我就会拥有最好的铁箍圈儿了。
木桶始终没有坏掉,慢慢地,我便死了那份心。
③推铁圈儿的铁钩比较简单,大多是用粗一点儿的铁丝完成。
钩头有方的,有圆的,圆的只能推钢筋做的铁圈儿。
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④从二年级开始,放了学,我们都到村东头的小树林里,玩绕树推铁圈儿。
直线向前推,太简单,是一年级那些小孩子玩的,我们很是不屑。
绕树推铁圈儿,手感要好,铁钩的把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还要有速度,加上地面凹凸不平,能经常保持领先,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做到了,把推着铁箍圈儿的小强他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小强他们垂头丧气,和我商量别参加,当他们的裁判。
最后,他们答应轮流让我推他们的铁箍圈儿,我才答应了。
⑤一个星期天,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大概有一百多个,聚到中学的操场比赛推铁圈儿。
项目是事先商量好的,有接力赛、四百米跑、绕砖跑等。
之所以有这个比赛,主要是平时互相到村头挑战,哪个也不服输,才想起以这种形式定胜负。
结果,我们村和陈堡村打了个平手。
⑥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要求比最后一场: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一只铁箍圈儿。
这是我的撒手锏,我们全村只有我会。
陈堡村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迎战了……
⑦后来,渐渐大了,这种游戏没有再玩过。
现在,别说城市,即便是在农村,也看不到这种游戏了。
1.“撒手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用“”画出来。
2.为什么说“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的铁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些句子能表现“我”渴望拥有一只铁箍圈儿的心情?(_________)(多选)
A.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B.最后,他们答应轮流让我推他们的铁箍圈儿,我才答应了。
C.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一只铁箍
圈儿。
D.一天里,我至少溜进去三次,查看木桶是不是很快就会坏掉,那样的话,我就会拥有最好的铁箍圈儿。
4.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短文中(_____)一词概括了紫藤萝的特点。
2.写盛开的藤萝,观察顺序由______及______,所写景物由______到______,写出了花的“盛”。
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只见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
(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任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
的。
(______)
②“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______)
③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到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画下来。
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七、课外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
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
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
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感悟。
神奇“鱼医”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这里所说的鱼医并不是我们
人类,而是一种小鱼。
“鱼医”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
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当佳肴(yáo)美餐的。
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凡是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就诊时,必须
..头朝下,尾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吃掉其坏死的组织。
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据海洋学家考察,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不会匆匆将鱼医吞之,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地方后吐出来。
总之,病鱼决不让鱼医受到伤害。
由此可见,鱼类中鱼医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有鱼医在,病鱼就能得到及时救治,患病致死的现象大大减少。
鱼医的诊所总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病鱼过多时,甚至会出现排队候诊现象。
一遇这种情况,鱼医也会()、撤手不干,躲到清净的地方去。
而此时,病鱼也常常()地把它拦住,()之际,鱼医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
这并不奇怪,海洋学家们也颇感疑惑。
为了证实鱼病是否真的由鱼医治好,他们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病鱼大大减少。
更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10天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了疾病,一些鱼的鳞、鳃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
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受到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随时都能患病。
加上鱼类间并不那么文明,争斗的事常有发生,受伤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
在鱼类中约有50种鱼是鱼医,他们夜以继日地从事“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
“医疗站”通常设在珊瑚礁、岩石旁、海草茂盛等水流不急的水域或沉船残骸(hái)边。
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10条病鱼。
1.根据所给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门口或庭院里像市场一样,形容来往的人众多,非常热闹。
(______)
2.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
(______)
3.令人难以相信。
(______)
2.将下面成语还原至文中括号内。
前呼后拥无可奈何勃然大怒
3.文中画线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以“神奇‘鱼医’”为题,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了鱼医的“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间即生命
①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撕下一张就表示我们的寿命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已,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
可是很少有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②我自已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
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
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
我应该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
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我好多的时间都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
”
③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xiá()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国是懒。
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为活得相长久,十分惊险。
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
假使年轻的时候鞭cè()自己,如今当有较好较多的表现。
然而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