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禽畜肉产品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禽畜肉产品扩建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禽畜肉产品扩建项目
2、项目地址、县太和镇城南
3、项目实施单位及法人代表、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法人代表陈杰。
4、建设性质及工期安排、扩建,于2006年底完工。
5、项目摘要、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禽畜肉产品扩建项目是根据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工作规划》要求,对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利用的区位优势和企业具有的比较优势,拟在县城南租用土地540亩,投资1200万元,建棚房、圈舍、加工及业务用房5000平方米,购生产及管理设备器具6台(套),建成年产各类果蔬吨、禽畜肉制品吨的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禽畜肉产品生产基地。
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县居民提供优质蔬菜和禽畜肉品,平均年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利润55万元,税金3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11年。
二、可研编制依据及范围
1、2002年4月29日,农业部发布施行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2、2003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5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3、《四川省农业地方标准汇编(一)》(2003年10月)。
4、2004年3月,县委、县府编制实施的《县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工作规划》。
5、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农牧业深加工产品企业的有关法律规定。
6、编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环境保护、实施计划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一、项目背景
1、县情简介
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万。
县城人口20余万,其中常住人口16万,流动人口近5万。
全县森林覆盖率40%左右,耕地60万余亩,域内北低山区占15.4%,高丘区占35.4%,西南中丘区占17.3%,东南低丘区占21%,沿涪江的河谷地貌占10.9%。
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年日照1300小时,年均降雨量931毫升,年均气温17.3℃,相对湿度79.7%。
盛产稻、麦、豆、薯、油菜、棉花、竹、木,适宜养殖猪、牛、羊、兔、鸡、鸭、鹅、鱼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优惠政策和国债资金的扶持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县域经济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二元经济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的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初级型小康的跨越。
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56亿元,一二三产业比达到21.4:43:35.6,县级经济综合竞争力居西部百强县第30位,县域财政收入3.6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
县无公害农产品得到长足发展。
先后申报了瞿河无公害果蔬菜基地、官升无公害粮油基地、万林洪州密柚基地、金华西山坪水果基地和香山大蒜、麦冬基地,省测试中心已经完成了水样和土样抽检;在大于、瞿河等乡镇实施了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结束了不产优质稻的历史;引进有资质的业主在城南王爷庙村,示范种植无公害蔬菜,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咨询服务部和无公害蔬菜、无公害大米销售门市部,设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标牌。
县农业局在全县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对无公害农产品种养加工和基地建设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无公害蔬菜发展到15000亩,各类畜禽1642万只(头)。
2、项目业主情况
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注册资金50万元,注册地址、县太和镇城建街城建小区4幢5号,开户银行、县城市信用社,属经营无公害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畜禽(有专项规定的除外)养殖、加工、销售的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发展已初具规模。
地处县城南部,环境优越(经省农科院验证,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现有无公害蔬菜面积460亩。
为了综合利用资源,配套发展了无公害草禽家畜,养牛150头,鹅20000只,猪200头,各类圈舍6000平方米。
去年,公司被评为县级农业大户、科技示范园。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
公司现以专职技术人员3人(均是大学本科学历,其中副高一人),专职技师七人(从事种、养业十年以上,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几乎是业内很有声名的成功人士),技术工人27人。
同时,公司还与省农科院和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
公司生产设施先进。
购置了运输车、悬耕机、开沟机、覆膜机、自动喷、灌设施等现代农机具,修建有自流灌溉渠系、蓄水池、净菜池、沼气池、无滴大棚、无菌园舍等,布局科学。
3、“无公害”农产品的特点和前景
无公害农产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书并允许加帖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领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发展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的基础,是作为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
但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要么有农肥、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病菌等污染物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一是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食的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正逐步取代传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必需品。
二是满足市场供求的需要,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在这14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4万人民,其中城镇人口达30万,(含县外来射流动人口年均5万以上)以及80余万的农村人口中有50%在市场上购买蔬菜及禽肉产品。
全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不足40000亩,县城附近不足8000亩,总产量7.9万吨,直接供食用的人均年拥有量不足400千克,城镇居民消费量133千克/年,每年从县外调入大量的蔬菜,需求缺口约2万吨。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今年二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要抓几个重点、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产业率,发
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积极响应全省丘区会议精神,努力谋求自身发展壮大。
——产业化经营是前提,企业化生产是方向,市场化营销增效益,科学化武装是出路。
四是大自然公司谋求发展的需要。
2、可行性
一是生产环境条件具备。
省农业厅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公司生产地环境设施实地测试认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
二是公司初具规模。
公司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职工队伍;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发展潜力。
三是有坚强的技术支撑。
公司与省农科院和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关系。
四是效益良好。
除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可安置就业人员名,带动农户户,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化发挥一定作用,为改善城郊环境景观也大有益处。
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及生产规模选择
一、需求预测
1、无公害农牧产品在全国的产量比重不足20%,品种数量比重不足30%,但随着无菌育种、无土栽培、大棚温室种植、渗灌滴灌、病虫害生物防治、转基因繁殖、多元杂交繁殖等等无毒害种养殖技术的创新应用,随着人们对新种养技术生产及加工产品的了解,无公害的农牧产口已普遍被人们作为消费的上品。
2、我县市场上无公害农牧产品数量很少,且多是由外地进入的,主要是供应大型餐馆,平常百姓因其价格高、品种少、选择性低,未被普遍接受,尚未占据一定的市场规模。
3、作为食品,“无公害”是一种基本要求。
但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如蔬菜,要么有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饮食结构、营养知识的不断改善,无公害食品将逐步取代传统蔬菜。
二、生产规模选择
按全县百万人需菜量万吨,现有产量万吨,缺口万吨,第一期扩建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取代传统菜品50%计,第二期扩建亩;进入邻县市场;第三期扩建亩,总计扩建亩。
据此拟建棚房平方米,购加工设备、检测仪器台套。
第四章加工工艺方案及选址
一、经营管理模式、在城南王爷庙村现有5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为基础,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学、研一体化”、“产、供、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