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昆明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请你用正楷字在“田”字格里书写你对幸福的理解吧!(在15字以内)(2分)
2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绚丽(xuàn)修葺(qì)
B、酝酿(liàng)涉猎(shè)
C、粗糙(zāo)龟裂(jūn)
D、轩榭(xiè)迸裂(bìng)
3 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4分)
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
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坦然;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字词:
标点:
修辞:
4 请你任选下面某一文学人物的事件,为提供的上联拟出下联。
(2分)
人物:⑴关羽⑵悟空
上联:孔明巧借箭足智多谋
下联:
5 入冬以来,羽绒服商家极力争夺市场,请你为冰飞羽绒服厂家拟一则宣传广告(不超过15个字),并说说这样拟的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在乎山水之间。
②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志在千里。
⑤《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
原句是;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是。
⑥晏殊的《浣溪沙》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是
,。
”
⑦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
,。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
(2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的“风飘絮”
“雨打萍”指的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
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 uī 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fèng liǎn 帮助办丧事)棺椁(用来办葬事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2分)
(1)浊浪排空
..()(2)春和景明
..()(3)长烟一.空()(4)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进亦忧,退亦忧。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于“古仁人之心”的原因是什么?(2分)4选文甲的结尾是一个问句,你能说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与乙文“乃寓居士人卒于邠”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卒.皆夜惊恐。
D.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乙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2分)
手机确定你的位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
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
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
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
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
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
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
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
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
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
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
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
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
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
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
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
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
当然了.至少
..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
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
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
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
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
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选自《百科知识》)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5选文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
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
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
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
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
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
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
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
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
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
一样的雪,
一样的严冬,却是是两种情景。
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
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
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
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
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的打算。
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
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阅读全文,结合文章主要内容,为该文拟一个标题。
(2分)
2感知内容。
说说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
自身条件:(1.5分)
生存状态: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
内在精神:(1.5分)
3揣摩语句。
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分)
4品味细节。
具体分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5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真实的感受。
(100字左右) (4分)
三综合性学习(6分)
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
一个人、一件事,被定格在那一瞬间……
图片1
老人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
腊子口乡朱立村,今年76岁。
虽然每天
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带笑容。
那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作,
没有丝毫埋怨。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老人早已习惯了艰难困苦,习惯了微笑面对人生。
图片2
在“5·12”大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
一位满脸是血的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
就
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
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
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担架上的小
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
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后来人们知道,这位小男孩名叫郎铮
1给这两幅图片分别拟一个标题。
(2分)
2整合这两幅图片以及说明文字提供的信息,为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个主题。
(2分)
3假如见到阎琼玛老人或者郎铮小朋友,你会对其中的一位说点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
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
水的三种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三种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
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世界也就是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常温,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就能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就飞起来,这样,他就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题目一:请以“心灵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二:北京奥运会,我看到了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可续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发表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