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废电池对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 石墨
B . 二氧化锰
C . 锌
D . 汞
2. (2分)(2020·西安模拟) 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错误的是()
A . a=6.00
B .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 . b<318.2
D .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3. (2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 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4. (2分) (2016高二上·辽源期中) NH4HS(s)⇌NH3(g)+H2S(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情况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 温度、容积不变,充入NH3
B . 温度、容积不变时,充入SO2气体
C . 充入N2 ,保持压强不变
D . 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5. (2分) (2018高二上·罗湖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
B . 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C .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D . 强酸溶液的酸性一定强于弱酸溶液的酸性
6. (2分)(2018·河北模拟) H2C2O4为二元弱酸。

20℃时,配制一组c(H2C2O4)+ c(HC2O4-)+ c(C2O42-)=0.100 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 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c(HC2O4-)
B . 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 c(C2O42-)
C . c(HC2O4-)=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 c(HC2O4-)
D . pH=7的溶液中:c(Na+)=2c(C2O42-)
7. (2分) (2016高二上·天津期中) 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 . 与Mg反应的起始速率
C . OH﹣的物质的量浓度
D . 溶液中
8. (2分) (2020高二下·河间期末)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 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 △H =-890.3 kJ·mol-1
B . 一定条件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 =-2a kJ·mol-1
C .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l) =2H2(g)+O2(g) △H =+571.6 kJ·mol-1
D . 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 =-57.3 kJ·mol-1 ,则CH3COOH和NaOH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
于57.3kJ
9. (2分) (2016高一下·右玉期中) 少量铁片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KNO3溶液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入少量铁粉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 0.1mol/L盐酸.
A . ①⑥⑦
B . ③⑤⑧
C . ③⑦⑧
D . ③④⑥⑦⑧
10. (2分) (2019高二下·桂林期中)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 . 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 . 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 . 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D . 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11.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 ,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 s 内氢气的平均速率:v(H2)=0.45 mol/(L·s),则2 s末NH3的浓度为()
A . 0.45 mol/L
B . 0.50 mol/L
C . 0.55 mol/L
D . 0.60 mol/L
12. (2分) (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是很容易发生
B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 在稀溶液中,1 mol酸与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
D . 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3. (2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中)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2mol/(L•min)
B . 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向容器中添加NO2(g)
C . 若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添加N2O4(g)
D . 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成是b和d
14. (2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100℃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6 mol·L-1的Q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 M(g) 。

其中M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时间段内,v(Q)=0.02 mol·L-1·s-1
B . a、b两时刻生成Q的速率:v(a)<v(b)
C . 用Q浓度变化值表示的ab、bc两个时段内的反应速率:v(ab)>v(bc)=0
D . 其他条件相同,起始时将0.2 mol·L-1氦气与Q混合,则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少于60 s
15. (2分)(2020·广东模拟) 已知:25 °C时,MOH的Kb=10-7。

该温度下,在20.00 mL0.1 mol· L-1 MCl 溶液中滴入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4
B . V1=10
C .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P>Q
D . Q点溶液中c(Na+)<2c(M+)
16. (2分)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已知反应 2SO2(g)+O2(g)⇌2SO3 (g)△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B .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 . 充入O2 ,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 . 当气体总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17. (2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 +mB(g) pC(g) ΔH>0 处于平衡状态(又知n+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时,[B]/[C]的比值减小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③加入B,A的转化率变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⑤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
A . 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⑤
D . 全部
18. (2分) (2019高二上·杭锦后旗期末) 将1 mol X、3 mol Y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2Z(g);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 . 缩小体积,Y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稀有气体,Z的浓度不变
D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19. (2分)在48mL0.1mol/LHNO3溶液中加入12mL0.4mol/LKOH溶液时,所得到的溶液呈()
A . 弱酸性
B . 强酸性
C . 碱性
D . 中性
20. (2分)向甲、乙、丙三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 (g)+aY(g)⇌2Z(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分别以如图和下表来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甲乙丙
容积/L0.50.5 1.0
温度/℃T1T2T2
反应物起始量
1.0 mol X
0.5 mol Y
1.0 mol X
0.5 mol Y
4.0 mol X
2.0 mol Y
A . 该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B . 20 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X)=0.0375mol•(L•min)﹣1
C . 10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向乙容器中再加入2 mol Z,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 其他条件不变,若缩小乙的体积,Y的转化率增大
二、解答题 (共5题;共34分)
21. (4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烧碱样品5.0g,将样品配成250mL的待测液.需要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________.(填仪器)
(2)取10.00mL待测液,用________量取注入锥形瓶中(填仪器),加酚酞溶液,用0.200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
(3)根据下列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________(准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10.000.5020.40
第二次10.00 4.0024.10
第三次10.00 4.2025.70(4)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mL.
22. (10分)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X、Y,发生如下反应X+2Y⇌3Z.反应经2min后,X的物质的量浓度从开始的2.0mol/L降为1.6mol/L.已知反应开始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mol/L,求:(1) 2min末Y、Z的物质的量浓度.
(2) 2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
23. (7分)(2018·宿迁模拟) 采用新技术减少氮氧化物、SO2等物质的排放,可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处理烟气(含CO2、SO2、NO)可获得含CaCO3、CaSO4、Ca(NO2)2的副产品,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釜I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法(如图),其优点是________。

②反应釜II中CaSO3转化为Ca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为研究“CO还原SO2”的新技术,在反应器中加入0.10 mol SO2 ,改变加入CO的物质的量,反应后体系中产物随CO的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产物Y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 O2/CO2燃烧技术是指化石燃料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燃烧而不是在空气中燃烧,通过该燃烧技术可收集到高纯度的CO2。

①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利用O2/CO2燃烧技术,烟气中NOx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利用太阳能可实现反应:2CO2(g)=2CO(g)+O2(g),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

③700℃时,以Ni-MgO/γ-Al2O3作催化剂,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CH4各3 mol,发生反应:CO2(g)+CH4(g) 2CO(g)+2H2(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 CO的体积分数为40%,CO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④CO2在新型钴基电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清洁燃料—甲酸。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生成甲酸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24. (7分) (2017高二上·溧水期末) 数十年来,化学工作者对碳的氧化物和氢化物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已知:C(s)+O2(g)=CO2(g);△H=﹣393kJ•mol﹣1
2CO (g)+O2(g)=2CO2(g);△H=﹣566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
(1)工业上常采用将水蒸气喷到灼热的炭层上实现煤的气化(制得CO、H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2)上述煤气化过程中需向炭层交替喷入空气和水蒸气,喷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该气化气可在加热和催化剂下合成液体燃料甲醇,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电子工业中使用的一氧化碳常以甲醇为原料通过脱氢、分解两步反应得到.
第一步:2CH3OH(g)═HCOOCH3(g)+2H2(g)△H>0
第二步:HCOOCH3(g)═CH3OH(g)+CO(g)△H>0
①第一步反应的机理可以用图1表示:图中中间产物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②以甲醇制一氧化碳的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4)天然气可重整生产化工原料,最近科学家们利用天然气无氧催化重整获得芳香烃X.由质谱分析得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其核磁共振氢谱如图2,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 C2H4可用于烟气脱硝.为研究温度、催化剂中Cu2+负载量对其NO去除率的影响,控制其他条件一定,实验结果如3图所示.为达到最高的NO去除率,应选择的反应温度和Cu2+负载量分别是________.
25. (6分) (2019高二上·杭州期中) 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如图1为1molNO2与1molCO恰好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试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图2是某学生模仿图1画出的NO+CO2 =NO2+C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则图中E3=________kJ•mol-1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 ,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H<0.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 ,反应速率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4)T℃,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2HI⇌H2+I2 , 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该温度下,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________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