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脂测定的标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脂测定的标准化
作者:赵奕项海靖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1-0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发生很大变化。
对人们血脂水平现状和异常特征,是现代人类关注健康的话题。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对临床血脂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血脂分析;现状
一血脂分析的方法学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针对临床TC、TG、HDL、C、LDL、C、apoAI、apoB、Lp (a)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包括前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血脂测定的方法学、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血脂异常水平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等五部分内容。
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要考虑下列因素:1)不精密度与不准确度;2)灵敏度;3)可检测上限;4)特异性;5)干扰因素;6)试剂稳定性;7)反应速度;8)校准物及方法学等。
各级临床实验室可按照文件有关具体要求与建议执行。
对血脂测定的方法,最好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二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临床意义
我国目前尚无涵盖全国范围的系统性血脂调查资料,总的来说,人群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男性血清HDL-C高于西方人群而女性与之接近。
不同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和职业人群间血脂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于1997年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其中TC、TG、HDL-C 和LDL-C等4项血脂指标的合适范围和升高水平的划分为临床冠心病危险个体的筛选提供了具体标准,而且规定了饮食与药物治疗指针以及治疗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值。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GEP)提出了检测、评估、治疗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第3版文件( ATPIII),除再次明确规定降LDL-C治疗为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要求将患者的 LDL-C控制在2.59mmol/L以下外,还提出应将具有冠心病等同危险性状态(CHD risk eguivalents)的个体血浆也降至2.59mmol/L以下。
有3种情况属冠心病等同危险状态,即(1)有其他临床表现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等;(2)糖尿病;(3)预计10年冠心病危险性的多项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CHD)的防治中极为重要,进行血脂测定结果分析时应考虑分析前变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
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
前瞻性研究显示高TG也是CHD的危险因素,AS和CHD时多有TG增高,特别是当高TG同时伴有TC、LDL-C增高,HDL-C减低,并同时存在冠心病其他危险因子(如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吸烟、肥胖等)时,对AS和CHD诊断意义更大。
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出现高水平TG,但临床中大部分血清TG升高主要见于代谢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ATPIII特别强调代谢综合征,将其作为降低冠心病危险的第二治疗目标,提出用非-HDL-C(non-HDL-C)(vldl-C+LDL-C或TC-HDL-C)这一新指标作为高TG患者的第二治疗目标具体指标。
当首要治疗目标已达到,但TG仍较高时(2.26mmol/L),非HDL-C应该作为辅助指标以监测疗效。
处于边缘升高的患者,ATPIII主要推荐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s),不需要计算。
NonHDL-C.ATPIII还修改了TG、HDL-C和LDL-C水平的划分标准。
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专家正会同检验医学和内分泌等专业的专家共同着手修订新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或指南。
血脂指标反映体内脂质代谢状态,血脂异常(如TC、TG、LDL-C 升高和HDL-C降低)可用于冠心病的危险评估,而不是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应避免把危险因素当作诊断指标看待,强调血脂异常水平划分的重要性,才能做到血脂分析的合理应用,恰如其分的评价其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均要求临床常规血脂测定中(包括首次检查和体检)应至少测定空腹血清TC、TG、HDL-C 及LDL-C这四项指标,有条件的实验可测定apoAI、apoB及Lp(a).
三血脂测定的标准化
血脂测定的标准化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要求实验室之间对血脂项目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并要达到规定的准确度。
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是量值溯源。
即在建立一个可靠的参考系统作为准确性基础的情况下,通过标准化计划将准确性转移到常规测定中去,使常规测定结果可溯源到参考系统所提供的准确性基础上来。
血脂测定标准化并非要求统一测定方法,而是要求实验室测定结果达到所制定的技术目标。
我国各级学会和组织也十分重视血脂测定及其标准化工作。
1989年在成都的第2次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上成立了我国载脂蛋白标准化小组,组织开展载脂蛋白测定的标准化工作。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于1997年成立了血脂标准化专题组,并分别于1997年、1998年和2000年召开了3次血脂测定方法学与标准化问题的研讨会。
卫生行业标准“血清总胆固醇的酶法测定”(WS/T120-1999 )和“血清载脂蛋白AI及脂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WS/T121-1999)均经卫生部批准实行。
目前卫生部与各省市的临床检验中心都在组织临床化学(包括血脂)的质控工作,特别是自2000年起单独设立了全国血脂类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EQA系列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血脂测定标准化工作的进行。
《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是结合国情和绝大多数医院的检验技术水平和临床需求,选择了7个检测项目,经血脂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正式发表。
该建议的发表,对于规范血脂测定方法,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应用,进一步加强与临床各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血脂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推荐给检验医学工作者,供选择参考。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为再次修订打下基础。
血脂测定是否准确是血脂异常防治,降低CHD和CHD 等同危险状态的重要环节。
希望基础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出台类似NCEP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增强人民体质。
参考文献
[1]鄢盛恺.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2):182—184.
[2]鄢盛恺,夏良裕.血清三酰甘油的测定方法与标准化研究最新进展[J]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54—456.
[3]陈文祥,李健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血脂标准化工作简介[J]3.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13—15.
作者单位 200000 上海市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上海市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