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9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设计
大家刚才观察到的一组特殊的相似图形,我们叫它位似图形,那么什么叫位似图形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5页定义,仔细理解位似图形的要求.
定义讲解:
1.两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两个图形才叫做位似图形.两条件缺一不可.此时,把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叫做位似比.
巩固定义做一做.
[师](放投影片§4.9.1 B)
下面有三组图形,请同学们观察,并实际操作一下,看它们是否是位似图形.老师请一位同学板演.
图4-52
板演结果:
图4-53
[生]通过测量发现,三组图形的对应边各成比例,所以它们分别是相似图形.但连结后发现:(1)、(3)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如图O、P,(2)却没有这个特征,这说明(1)中的两个图形与(3)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但(2)中的两个图形只是相似图形而不是位似图形.(1)、(3)的位似中心分别是O、P.
[师]这位同学很具有科学态度,他能准确应用定义解决问题.请大家在图(1)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关系吗?
[生]它们的比等于位似比.
[师]很好,在(3)中再试一试.
[生]在(3)中发现也有这个特征.
[另一生]老师,这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相似三角形定理来证明.
[师]这就更圆满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位似图形有如下性质: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本章第3节学过的“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叙述作法,并思考放大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为什么是位似.
我们尝试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将一个正方形放大,使得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是3.
将两个长短比例为1∶2的橡皮筋系在一起,在选定正方形外取一足点P ,将系在一起的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P 点,把一支铅笔固定在长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动铅笔,使两个橡皮筋的结点沿正方形ABCD 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正方形ABCD 上运动一周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正方形A ′B ′C ′D ′,它们形状相同,相似比为3.如图4-54所示.
图4-54
通过连结图中各对应点连线,发现它们交于一点P ,所以用橡皮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
课堂练习
按如下方法可以将△ABC 的三边缩小为原来的
2
1: 如图4-55任取一点O ,连接AO 、BO 、CO ,并取它们的中点D 、E 、F .△DEF 的三边
就是△ABC 相应三边的21(实际上,△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
图4-55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上面方法亲自试一试.
2.如果在射线AO 、BO 、CO 上分别取点D 、E 、F ,使DO =2OA ,EO =2OB ,FO =2OC ,那么结果又会怎样?
(答案如图4-56所示)
图4-56
活动与探究
老师提供一张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漫画人头像.请同学们将这张图放大一张,再缩小一张,对比一下自己的杰作,看像不像.
意图: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锻炼各器官的协调性和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
完成后可做一次展评,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杰作,陶冶审美情操,尽情享受劳动所得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时小结
1.通过观察与操作,理解位似图形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
2.能用位似图形定义解释前面学过的橡皮筋放大原理.做到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课堂板书设计
§4.9.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
一、位似图形定义
1.两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
二、用橡皮筋放大正方形
三、随堂练习(学生板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