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唱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当下,中学音乐教育形式趋于多样化,其中合唱教学已经深入到各个校园之中,是当前国内音乐教学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唱形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渲染性,在中学音乐综合素质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合唱课对中学生歌唱的作用
(一)合唱对歌唱情绪的丰富
合唱是一种区别于独唱的演唱形式,但归根结底依旧与独唱一样是一种声乐的艺术。

对于声乐艺术来说,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以发声为根本,把审美作为最终目的。

所以,对于以审美作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更应该关注的是美感处理而不是单纯强调声音技术。

人有七情六欲,情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

但是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控制情绪非常重要。

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歌唱时的声音状态,造成演唱者的失误,反之良好的情绪状态对歌唱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合唱对于中学生理解、把握以及控制歌唱情绪都有很大的帮助。

合唱的形式不同于独唱,合唱对于作品的诠释好坏与
否大部分取决于演唱者声音是否统一和谐,作品情绪处理是否准确而弱化了歌唱的个性。

对于作品情绪的体现不仅仅体现在内心活动上,更体现在指挥对作品的处理上——以强弱、快慢、音色以及肢体表达为主。

指挥,作为合唱的灵魂存在,控制着整个团体对作品的处理。

中学生的歌唱情绪把控能力不足以更好地体现作品,所以指挥会直接给中学生们指明一条清晰的情绪方向。

合唱指挥会根据作品情绪有意识地控制所有演唱者的歌唱状态,把合唱的声音强度控制到一个分寸内。

长此以来,中学生控制歌唱情绪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合唱训练提高歌唱肢体表达能力
中学的合唱课不应该只是单一的教学方式——识谱、唱谱。

合唱是多人参与的艺术形式,比独唱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更加有创作的可能性。

合唱的训练除去最重要的歌唱方面,应当高度重视肢体的训练。

世界高水平的合唱团都不仅仅是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
高明的作品创作能力,同时他们都拥有着协调的组织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

“当语言无法更精准的表达情绪,就出现了歌
唱”,同理,歌唱并不只是唱歌,肢体语言的表达更能帮助演唱者传递情绪。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合唱团,都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肢体表达。

比如浙江音乐学院的“八秒”合唱团以及湖南师范大学的“天籁”合唱团。

肢体动作的加入不只是技术难度的增加,更是对审美的一种高度追求。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开设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缓解中学生的压力,丰富校园生活。

合唱作为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更应该带给中学生更多的趣味性,所以合唱训练时加入一定量的肢体训练,对于高中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合唱提高歌唱技巧
中学生的歌唱水平较浅,没有很高的歌唱能力,仍停留在夯实基础的层次。

许多歌唱的技术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变得抽象。

比如喉头的位置、歌唱的位置等概念都非常抽象。

为了实现具体的教学,我们必须找到一些方法——合唱课的开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抽象的问题。

声音控制一直是每个声乐初学者甚至歌唱家的必修课。

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不仅能优化自己演唱的完整度,更是提高
歌唱水平的精良武器。

合唱提高中学生歌唱水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合唱所要求的统一性之上。

往往很多初学者力求自己的声音“大”“厚”“有磁性”,过于信任自己的头骨传声(内听觉),导致自己的声音越来越“粗”,最终形成压喉的不好习惯。


唱时,学生的自我听觉下降,更多听到的是其他队员的声音,在聆听别的同学的声音的同时,有意识地去模仿别人的声音,不断调整唱法,指挥会根据整体的声音来宏观调控,让每个队员的声音都控制在科学的阀值内。

长此以来,中学生的声音控制能力和歌唱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二、合唱课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合唱训练提高识谱能力
中学合唱与小学的合唱课有所不同,不再以声音整齐为唯一教学标准。

中学的合唱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而识谱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大部分中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简单地接触了五线谱以
及简谱的基础知识,当然,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并不会很高,对于他们来说识谱视唱是一件仅靠自身很难完成的事情,所以老师应当因材施教活学活用,了解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法。

在合唱训练时,保证每一个声部的同学都能拿到合唱总谱,伴奏老师分声部弹奏旋律,让各个声部的学生们试着跟着钢琴视唱自己的声部旋律。

这种方式会让中学生大幅提高识谱与音准能力。

合唱作品的演唱,绝大部分都是需要背谱的,受中学生音乐基础的限制,学生可能并不是通过“背唱乐谱”的方式来记
忆作品,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用“听觉记忆”来背唱作品。


要每次演唱学生都能对照乐谱进行训练,并不影响合唱对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来,中学生识谱能力增强,音准更加准确,提高了自己的信心,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合唱训练培养集体意识
有些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严重缺乏责任感,毕业后他们会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

合唱活动属于典型的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合唱是一种需要合作的艺术,大部分的合唱作品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所有的声部都是独立并且统一的,需要演唱者统一协调所有声部的声音。

有一种备受欢迎的合唱形式——阿卡贝拉。

这种合唱形式有别于大众熟知的合唱形式,这种合唱形式属于无伴奏纯人声合唱。

由于一切声音都是靠人声发出,这种合唱形式的容错率比大众熟知的合唱形式要低得多。

在合唱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导致自己的声音在整个团队都显得过于突出,如果不能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到集体中,将会毁了整个作品的美感。

(三)合唱训练健全中学生品格
音乐学习其实就是一次次地创作。

音乐学习是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挖掘学生智力潜能的一个
重要途径。

合唱作为一种非常有趣味性的艺术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合唱课上,教师应当主动地把“即兴创作”放在教学活动当中最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们尝试为某一段旋律哼唱和声,让中学生有意接触和声概念;在合唱课上添加一些肢体动作,这些肢体表达迎合音乐,有助于在中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感知。

当然,关于合唱作品演绎时的服装,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确保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在演绎作品时情绪饱满度。

因此,合唱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创作能力。

作为中学生,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文化课学习的压力非常大。

此时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且经过短暂放松之后,中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压力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极大的调节。

在合唱的教学当中,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对学生自己是非常有益的。

中学生阶段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飞速成长和健全,他们的表达欲望日益增强,那些爱唱歌的中学生渴望展示自己,渴望站上舞台。

而对于没有信心能唱好歌的学生来说,参加艺术活动也往往能够从中学到基础的歌唱知识以及简单的乐
理知识,甚至在活动中能够接触到一些和声方面的内容。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中学生心智并不成熟,调皮是很多中学生的一大特点。

在合唱的过程中,无论是训练或者是比赛,一定会出现起哄捣蛋的学生,还有很多中学生在训练时总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总会因为他们浪费时间。

经过对合唱的学习,让他们慢慢明白自己不集中的注意力和不认真的态度会导致整个队
伍的功亏一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中学生的专注度和责任心。

三、合唱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成效
(一)提高中学生音乐基础能力
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来说,要着力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要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掌握相关的艺术语言,增强艺术的感知能力。

所谓艺术语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乐理、视唱、听力、等方面,而合唱课的开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有积极作用。

合唱形式的统一性是提高学生视唱、听力、乐理的重要因素。

在合唱训练之前,乐理知识只是一个枯燥的理论知识,合唱课的开展,会让中学生在合唱的准备、进行以及结束阶段都注意自己的音乐实践是否正确。

合唱之所以叫做合唱,其核心在于“合”字,“合”就是融,就是整。

正因为合唱艺术“合”的性质存在,合唱艺术的容错率并不高,所以这种统一的音乐理论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逼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在合唱过程中,因为学生们都要兼顾自己的声音与别的同学声音的相融,不得不拿自己的声音与别的同学的声音去对比,去模仿,去靠近,不知不觉间就锻炼了中学生的听觉能力。

学生们分成的多个声部之间会产生和声效果,虽然和声的理论不容易被中学生们理解,但是从听觉上来说,和声的
音响效果会直观带给中学生多声部音乐的冲击,从而在听觉上建立基础的“和弦听觉”。

从感知音乐的能力来说,合唱课的开展是指挥老师带着中学生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音乐探险。

演绎每一个作品都是一次新的、完整的情绪发展过程。

在指挥老师的带领下,中学生不高的情绪感知能力得到弥补,在更准确把控情绪的过程中,中学生对歌唱情绪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除了音乐素质教育之外,合唱课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没有集体意识,没有良好协作能力的中学生是不合格的。

合唱艺术作为集体艺术,对于每一位参加者都是一种富含丰富趣味的集体艺术熏陶,这种拥有极强统一性和渲染性的集体艺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中学生的团队合
作能力与协作能力,有效增强集体意识。

除此之外,合唱艺术对于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合唱作为一种唱与听的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对美感的追求。

中学生长期进行合唱训练,在更完美诠释作品的同时,作品
自身带来的美学冲击会反作用与演唱者,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对美的标准的完善。

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一直拥有很高的地位。

合唱课的开展对于常规音乐理论、音乐鉴赏、音乐演唱课程来说都起到了实践的作用,合唱课程本身对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起到巨大的帮助,也对提升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合唱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