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精选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精选模拟
一、选择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
下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是()
A.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B.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C.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①缢蛏-水管②蝗虫-气门③带鱼-鳃④蚯蚓-湿润的体壁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色,这些青绿色的毛属于()A.细菌B.乳酸菌C.霉菌D.青苔
4.绦虫和蛔虫均为肠道寄生虫;蝗虫对禾本科作物危害很大;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
绦虫、蛔虫、蝗虫、青蛙它们分别属于()
A.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
B.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C.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两栖动物
D.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5.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对其水生生活的适应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广泛用于食品生产
B.医药工业中应用广泛
C.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
D.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害
7.右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猫与虎的共同特征最多
C.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D.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⑤体温恒定⑥变态发育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⑥
9.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分裂生殖
10.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口必须加水密封,其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阻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11.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A.猫和虎B.狼和犬C.虎和狮D.虎和犬
12.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动物的信息交流
()
A.蚂蚁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13.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恩斯特•海克尔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彔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
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A.软体动物B.环节动物C.腔肠动物D.节肢动物
14.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D.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15.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B.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冷藏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和真菌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为了使坛子内形成缺氧环境
C.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乳酸菌
D.制作酸奶时,将牛奶煮沸是为了抑制其中杂菌的生长和繁殖
17.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河蚌的贝壳——游泳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D.家鸽的羽毛——飞行
18.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C.鲤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D.鸟的前肢变成翼,两翼肌肉最为发达
19.昆虫的翅与鸟的翼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A.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B.都有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
C.翅与翼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D.以上三项都是
20.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是()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2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下列叙述与其不相符的是
A.蛔虫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
C.家鸽的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行
D.家兔有发达的犬齿,与其摄取、消化植物性食物相适应
22.在人体四肢中,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A.骨头B.肌肉C.皮肤D.关节
23.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用醋④火腿肠、牛肉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4.“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鸟飞行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
D.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
25.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②通过形成芽袍繁殖后代
C.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
D.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
26.人们在实践中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
下列与细菌的利用有关的是()
A.制作酸奶和香醋
B.酿制酱油和葡萄酒
C.制作馒头和面包
D.生产啤酒和青霉素
27.关于如图所示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能产生黄曲霉素 B.它能产生青霉素C.它是一种放线菌D.它是一种病毒28.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的原因是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B.土壤中的小虫子可以分解
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D.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29.以下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B.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细菌与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30.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的两端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体就能正常运动
C.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
二、综合题
31.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态系统海洋热带雨林其他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单位面积价值(美元
25220073022321478592
/hm2·a)
(1)单位面积湿地的价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农田,这为“退耕还湖、退耕还湿”策略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2)若热带雨林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导致其多样性价值大幅度下降。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十分紧迫。
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___,保护________;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4)“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请列举两例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的具体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
请根据题意并观察图,回答以下问题:
(1)鱼的口与鳃盖交替一张一合,这是鱼在水中进行_____。
在此过程中,水与①_____上的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吸有BTB的胶头滴管,应该先把BTB滴放在_____点。
预测滴加BTB之后,_____点将呈现黄色。
(3)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相比,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3.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
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
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
而这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
“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
(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生
存率
A组:
幼蛛+泌乳雌蛛
B组:
_________
C组:
幼蛛
请你推测B组的实验组合应为_________;A、B、C三组实验形成_________实验。
根据三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
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
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
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在第40到60天,幼蛛在外出捕猎后逐渐不再返回巢穴。
结果显示,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_________,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_________A组的离巢率。
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超长抚育证据。
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
34.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钟头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待一个钟头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里却想“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
”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去了。
(1)鲫鱼失败的原因: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着生在_____: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
(2)鲫鱼生活在水中,它的体表有滑滑的_____,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3)如果参与玩耍的鲫鱼换成青蛙的幼体蝌蚪,则蝌蚪上岸_____(填“会”或“不会”)死亡。
(4)蝗虫体表具有保护身体的“盔甲“是_____。
35.下面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甲的运动器官是___;图乙中,家鸽的两翼运动的动力来自___。
图乙中的翼与图甲中的③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 ]__和③中的滑液。
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__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动骨绕着⑨活动。
(3)图丁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详解】
A.破坏栖息地会影响栖息地内生物的生存,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使人类的活动加剧,影响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随之消失,永不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尤其是珍惜物种。
据此可知,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
本,会破坏珍惜物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不同。
【详解】
①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①错误。
②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用气管呼吸,气门是呼吸的通道,②错误。
③带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③正确。
④蚯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详解】
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橘子发霉,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物质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
故选:C。
【点睛】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真菌的作用掌握。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如涡虫。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
蝗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绦虫身体背腹扁平、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因此属于扁形动物;蛔虫身体细长,不分节,有原体腔,有口有肛门,因此属于线形动物。
绦虫、蛔虫、蝗虫、青蛙它们分别属于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两栖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常见动物。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4)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这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A正确。
蛇体表有角质的鳞,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B正确。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只是昆虫的特征,C错误。
蚯蚓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可以从微生物在食品中、医药等中的作用切入。
【详解】
如酿酒、蒸馒头、做面包等用到酵母菌,做酸奶用到乳酸菌等,A正确。
如利用青霉、放线菌等可以生产抗生素等,广泛用于医药工业上,B正确。
如有的真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如足癣、灰指甲等就是真菌感染引起的,C正确。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极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有害,D错误。
故选:D。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A.根据生物分类单位可知,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故A正确。
B.猫与豹同属猫科,猫与狗同属食肉目,而猫与虎同属猫属,则猫与虎共同的特征最多,故B正确。
C.虎与豹同属猫科,虎和猫同属猫属,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因此虎和猫的共同点比虎和豹的共同点多,故C错误。
D.猫与豹同属猫科,猫与狗同属食肉目,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分类来判断动物的亲缘关系远近,理解层次,难度中上。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详解】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龙骨突发达;心脏四腔。
④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⑥变态
发育是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特征。
因此,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⑤体温恒定是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鸟类的特征。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也叫裂殖。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一个细菌分裂N次的个数是1×2N。
【详解】
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发酵,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发酵,制造酱油用霉菌等。
【详解】
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时才能产生乳酸。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分析解答。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生物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据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科,狼与犬同属,虎和狮同属,虎与犬同目,属、科、目中目最大,因此同目的虎与犬亲缘关系最远。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
A.蚂蚁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鸟类通过各种鸣叫声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没有通讯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的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如海蜇、海葵、水螅。
【详解】
由题干知,该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该动物说明有口无肛门。
而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故可判断该动物为腔肠动物,C正确。
【点睛】
熟记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门在胸腹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所以把蝗虫的头部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
故选:D。
【点睛】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
15.B
解析:B
【解析】
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A正确;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中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危害,故B错误;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C正确;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故D正确。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食品的腐败原因;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名师点睛】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
A.食物冷藏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错误。
B.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用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为了使坛子内形成缺氧的环境,正确。
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错误。
D.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先是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错误。
故选B。
【点睛】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7.A
解析: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