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航天飞机 (第2课时)浙教版-word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航天飞机的特点,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从而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
全文共4个自然段。
其中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是全文的重点。
课文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既传授了科学常识,又提供了语言训练的范例,特别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课时目标:
1. 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与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与兴趣。
感悟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所长,不能妄自菲薄的道理,
2、以学生为本,主动发展,创设情景,让学生想想、想说、想做,训练学生自我阅读课文、自主研学课文的能力。
3.. 阅读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庞然大物、转眼间、无影无踪”等词语。
4. 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用抓中心句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以学生为本,主动发展,创设情景,让学生想想、想说、想做,训练学生自我阅读课文、自主研学课文的能力。
2.阅读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庞然大物、转眼间、无影无踪”等词语。
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用抓中心句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学生齐读课题。
2. 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向大家介绍航天飞机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你喜欢的原因
二、细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
2、3自然段。
2、自由交流“航天飞机-----------------。
说说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3、教师相机点击字词,指导朗读。
(1)外形庞然大物
介绍:航天飞机长约五、六十米,高近二十米。
重达近百吨。
像我们曾经学过的-——(蓝鲸),也是个庞然大物。
指导齐读句子
这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呢?谁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名学生上台)
外形:三角形的……方方……多么有趣呀!
指读,评议,齐读。
(2)飞得快:一声呼啸、腾空而起、转眼间、无影无踪
师:转眼间连影子都看不见了,可真快呀!哪个小朋友能通过朗读让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
指导全班齐读
从东海之滨……四个多小时呢?
介绍:谁知道帕米尔高原在哪儿,东海之滨呢?帕在西,滨在东。
几乎是横跨了整个中国,大约有4000公里长呢!航天飞机只——七分钟,而飞机——四个多小时。
扳书。
小朋友可以算一下;一分钟等于60秒,4000除以420大约等于一秒飞10公里,相当于滴答一声戴埠就到了溧阳(3)飞得高:他能飞------几十万米高。
哪个小朋友算下多少倍?所以说航天飞机飞得……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评、齐)(4)本领大:本领可大了。
------
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
谁能用“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__________,能________。
能__________。
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航天飞机的本领,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师读:航天飞机……生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小节。
4、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1)普通飞机有什么“长处”?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
[出示第一节]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你能想象这是一幅
什么情景吗?请同学们试着用手比划比划。
老师示范“俯冲、爬升、翻筋斗”。
(2)你看,普通飞机在天空中飞得多么灵活,简直是如鱼得水,这里用了一个词叫“自由自在”,正因为如此,小飞机非常得意。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出小飞机的得意来。
正因为小飞机很灵活,所以他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哪些事?说一说。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飞机的图片,我们来看看吧。
你看,这是客机,这是战斗机,这是直升运输机,这是农林飞机,它可以帮助人们喷洒农药,灭火。
[课件出示:各种飞机图]
(3)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可以为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而普通飞机自由、灵活,也可以为人们做好多的事情。
让我们记住智慧老人的话,再读。
五: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介绍神舟系列飞船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
《航天飞机》这篇课文以一个故事的形式,通过智慧老人与飞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及本领,并且巧妙地借智慧老人之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互相是不可取代的,因此,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教材一方面要了解有关航天飞机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课文的语言,二者相比,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一般人们都会在课的结尾安排“航天飞机设计
一张名片”的拓展练习,目的在于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的积极语言。
我呢,把它设计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
在教学时读,我从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入手,探究航天飞机的外形奇特、飞得高、飞得快、本领大,这样就使一堂课的条理非常清楚。
课文2、3自然段是重点,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1、能体现航天飞机外形特点的词语,“庞然大物”“无影无踪”“转眼间”和“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2、同样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段,如果去掉具体描写的句子,只说“航天飞机飞得又高又快,本领还特别大。
”行不行?学生在讨论之后明白了,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还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数字“两万米高”和“几十万米高”体会航天飞机飞得高,“四个多小时”和“七分钟”体会航天飞机速度之快。
了解航天飞机的本领之后,我又做了一些补充。
3、此时,学生对航天飞机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这时我让学生为航天飞机写一份自我介绍,充分利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进行重组,在做了简单的构思之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上来自述,说得挺好。
以前我总认为这样的写话对学生习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现在我改变了想法。
学生才三年级,正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课文中的语言生动、规范,如果能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积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该说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的语文课上常常要掰开了揉碎了地讲,不如多给学生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