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
课外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
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替,(1)错误;斑马是一个种群,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2)正确;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错误;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 息传递功能,(4)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C.降雨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加

【答案】D
【解析】毁林造田、砍伐森林对臭氧层没有影响。
8.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所有细菌
②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A.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C. ③ ① ④ D. ③ ② ④
B、h 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 不能被生产者循环利用,B 错误; C、生产者 i 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 错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说都具有调节作用,D 错误. 故选:A.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0.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 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 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属于初级消费者,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 D.图中共有两条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 【答案】A 【解析】略 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生态系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解: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即 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①正确; ②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②正确; ③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恢复力强,抵抗力差,③错误; ④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营养结构复杂,④正确; ⑤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 转的动力,⑤正确; ⑥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其能量流动能维持相对稳定性,⑥错误; ⑦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 传到顶级,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⑦正确; ⑧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级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 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⑧错误.
【答案】D
【解析】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一个种群,但人体内的细菌种类繁多所以
不属于种群,而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属于一个种群,故 A 错误。某一区域的全部
生物可以构成生物群落,2 是群落,故 B、C 错误。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既有无
机环境也有生物群落是一个生态系统,故 D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自养型生
物都是生产者,大多数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和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而
营寄生属于消费者。
6.6.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放在特制的槽中央,等分槽两侧的蒸
馏水。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 pH 没有变化。将动物细胞磨
共同进化,B 正确。不同物种个体存在生殖隔离,C 正确。B 捕食 A,A 的物质和能量流
入 B,不能逆向,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相关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甲受到影响最小 B.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丁受到影响最小 C.群落乙各物种不可能分属于六个营养级 D.群落丙只能属于两个营养级 【答案】A、D 【解析】考查学生对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并考查学生识图辨析能力。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 A 和物种 B 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3.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
种群





能量(107kJ·m- 2.50
2)
10.30 9一些分析,图①②③分别是相关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最可能
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B.图①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C.图②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乙与丙可能的关系 D.图③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和丁后,乙与丙可能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 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 3—5 个环节;食物链的开始通常是绿色植物; 在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食物链中的第三个或其他环节的生物一般都 是肉食性动物。 A、根据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则确定戊为生产者,而丁处于最高营养级。 不符合 题意。 B、在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不符合题意。 C、通过表格中不同种群的能量比较发现,乙和丙应该处于同一个营养级,他们都以戊 为食,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图②所示的不是关系。符合题意. D、乙和丙的关系是竞争关系,甲是乙和丙的天敌,当去除甲后,如果这两种生物的生 存能力相差悬殊时就会出 现图中所示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关系及食物链的相关内容。 点评: 本题涵盖了图形、表格和文字,看起来很难,但仔细审题会发现,考查的是食 物链和种间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4.据图回答,正确的是
化的能量的去路还包括被分解者利用,以及未被利用,B 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以取食的形式进入下一营养级,只不过能量流动是沿着食
物链和食物网向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 正确;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
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D 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物种 A 和物种 B 之间都是单向的 B.进化过程中物种 A 和 B 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 C.物种 A 和 B 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物质和能量在物种 A 和 B 之间不能循环流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是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A 错。A 和 B 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
碎成匀浆,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提取物加到含乙酸的一侧,这时发
现另外一侧的 pH 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滤液提取物中含有脂质 B. H+通过自由扩散跨膜 C. H+通过协助扩散跨膜 D. H+通过主动运输跨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研磨提取液中含有 ATP,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由题意
试题分析: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只能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故 A 正确。能量流动逐 级递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故 B 错误。当生态系统稳定时,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故 C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 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的,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程度。
(1)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
(2)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4)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A.(1)(3)
B.(2)(4)
C.(2)(3)
D.(2)(3)(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出现过植被的地方,如果因地震、火山爆发等被彻底摧毁,可能发生初生演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D
【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一定是分解者,A 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
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植物再利用,营寄生属于消费者,B 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
9.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 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 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固定的 CO2 量多于各 h 产生的 CO2 总量 B.h 中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但 k 中的能量可被生产者吸收利用 C.生产者 i 的量等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D.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能量流向但不能调节物质的流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h、i、j、k 分别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而且方框大小代表能 量的多少,根据能量的去路,可以确定 h 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i 表示被下 一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j 题干中表示是未利用的有机物,k 表示通过生物的遗体、粪 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 解: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CO2 量即生产者固定的 CO2 量,大于各营养级的 h 分解消耗产 生的 CO2 总量,A 正确;
可知,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 pH 没有变化,说明 H+的跨膜运输
方式不是自由扩散也不是协助扩散;将动物细胞磨碎成匀浆,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
然后再将滤液提取物加到含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 pH 下降了,说明研磨提
取液为 H+的跨膜运输提供了能量,即 H+通过主动运输跨膜,D 正确。
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下图表示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B.各营养级中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和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能量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最终获得的能量越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能量流动,由图可知,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A 正确;各营养级中同
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 错
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可以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等,
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蓝藻和硝化细菌是生产者,D 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