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的浓度测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的浓度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
只能溶解25g甲物质,所以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g
25g+50g
×100%=33.3%,故B
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
解析: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错误。

故选C。

3.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二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

【详解】
A、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剩余固
解析: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

【详解】
A、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零,图示错误;
B、常温下,石灰石是固体,反应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从零开始,图示错误;
C、石灰石和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到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最高,再继续加入盐酸,温度会逐渐降低,图示正确;
D、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示错误。

故选C。

4.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降温结晶法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来源】【市级联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蒸发结晶法,故B不正确;
C、40℃时,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蒸发结晶法,故B不正确;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
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3.9g
163.9g
×100%≈39.0%,故C正
确;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
解析: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
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招生统一文化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
解析: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

故选D。

7.如图所示:t℃时,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
充分搅拌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 .t ℃时,KNO 3的溶解度为30g
D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9年中考三模拟化学试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题给信息可知,甲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 升高温度,甲、乙两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题给信息可知,甲是 KNO 3的不饱和溶液,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C. 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100g×20%+10g=30g ,而溶剂的质量是80g ,故t ℃时,KNO 3的溶解度>30g ,此选项错误;
D.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g g+10g
≠30%,此选项错误。

故选A 。

8.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 .t 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 .从t 2℃降至t 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初中、江都三中等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详解】
A 、乙的溶解度为35.7℃,则常温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详解】
A 、乙的溶解度为35.7℃,则常温下,乙易溶于水,故A 正确;
B 、t 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
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则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故B 正确;
C 、从t 2℃降至t 1℃,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C 不正确;
D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故D 正确。

故选A 。

【点睛】
=100%⨯溶质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9.如图是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2t ℃时,M 、N 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由1t ℃升温到2t ℃时,N 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兴隆一中2019届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则在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N大,此选项错误;
B、由于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如果把N的饱和溶液由t1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则在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N大,此选项错误;
B、由于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如果把N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2℃时,N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此选项错误;
C、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高于t1℃时的某一温度,M的溶解度才大于N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D、由N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解析: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2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t℃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2t℃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兴化市适应性训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A正确;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减小,且B>A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A正确;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减小,且B>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B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N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A的方法,D正确。

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
13.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卷)化学
答案:D
【解析】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只有指明某温度下,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10ºC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不正确,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

C.30ºC时甲的饱和溶液
解析:D
【解析】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只有指明某温度下,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10ºC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不正确,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

C.30ºC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不正确,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和,因为甲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选D。

1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

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15.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A.0.3 B.0.4 C.0.5 D.0.6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X,65%的硝酸含水为35%,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为28%,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硝酸中水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X,65%的硝酸含水为35%,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为28%,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硝酸中水
0.35m1-X= (m1-X)×0.025,则m1= 3X硝酸镁中水0.28m2+X= (m2+X)× 0.4,解得m2=5X,故二者的比值为0.6,故选D。

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但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但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溶解1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错误;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丙物
质应该是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D。

17.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溶液中如果有水,水是溶剂,此选项错误;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此选项错误;
C. 由题给信息,不能判断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 该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溶液中如果有水,水是溶剂,此选项错误;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此选项错误;
C. 由题给信息,不能判断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
1030
g
g g
×100%=25%,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甲会析出晶体,乙则不会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
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乙物质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都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19.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来源】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D
试题分析:ABC说法正确;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

选D。

考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点评:硫酸钠的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BC说法正确;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

选D。

考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点评: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以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40℃以后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汴岗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
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解析:B
【解析】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
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故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