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总复习全套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唐太宗话的中心意思是“重用人才,选 拔人才的标准是德行和才学”,据此回答第(1)题。第(2)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运用唐朝的外交史 实回答问题。 答案:(1)虚心纳谏;(答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 例也可)完善科举制。 (2)曲辕犁,筒车。 (3)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遣唐使、高僧、留学生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 了日本的社会改革;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1.(2012·苏州中考)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
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
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往的事件,从而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11·六盘水中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几个王朝的历史不能进行类
比的是(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陆续灭掉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以南
11.(2011·连云港中考)《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
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瓦子里有许多摊位,卖药材、饮食的,相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吐蕃采取了和 亲政策,分别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 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综上所述,民族友好,和平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答案:(1)黄帝。 (2)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3)元朝。蒙古等族迁往内地,汉族人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进入黄河流域,逐渐融合;形成新民族— —回族。 (4)民族友好、和平相处等。(意思相近即可)
的分裂局面,并未统一全国。
【误区警示】北宋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并未统一全国,北宋统治时期,曾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
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并立。
8.(2011·深圳学业考)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把匕首。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
二、非选择题 14.(2011·襄阳中考)【梦回盛世大唐】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 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1)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生产工具进行了哪些革新?(至少举出两例)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 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
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导
致的结局是“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看出由于隋炀帝的暴虐,臣下闭口不说话,因此不注重采纳臣下
的意见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唐太宗虚心纳谏。
3.(2011·鸡西学业考)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了沙俄的入侵。
13.(2011·桂林中考)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拔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仔细识读题干中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题干中 的关键信息:“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与科举制度有关,故选C。
2.(2011·嘉兴中考)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
初中历史总复习全套课件岳麓 版
治世局面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对外交往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玄奘西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民族政权并立
民族融合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风貌气象万千
繁 荣 与 开 放
民经 族济 关重 系心 发南 展移
本单元讲述了隋唐到宋元时期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注意以下三条线索: 1.繁荣与开放的隋唐。589年,隋朝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迎来了一个繁 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时期,制度的创新与继承、完善,封建君主的励精图治,经济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 民族地区的联系更为密切,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15.(2011·岳阳学业考)“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 话——爱我中华……”。每当这优美的旋律响起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请放松 紧张的心情,运用所学知识,轻松作答: (1)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人文初祖”是谁? (2)和亲是古代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两个典型事 例。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哪个?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何发展? (4)综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民族关系的发展。10—13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与辽、西夏、金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西夏、金、 元政权的并立局面。在民族政权并立状态下,通过战争和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 民族——回族。
3.经济重心南移。魏晋以来,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许多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两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代的都市生活变得 丰富多彩。
汗”,他是( )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太宗时期,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而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被尊称
为“天可汗”。
5.(2011·肇庆学业考)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盛世局面,对应关系如下:唐太宗—
—贞观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康乾盛世。
4.(2011·成都中考)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
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6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
第二年,金军俘虏北宋皇帝,北宋灭亡,此事件称“靖康之变”。
9.(2011·海南中考)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人才的考试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创立的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厂卫制度是明朝创立的特务机构。故答案选A。
【辨析错误】郡县制是秦朝以来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确保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 行省制度设立于元朝。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实行分区 统治,不是直线统治。县作为行政区划始于战国,省级行政区划始于元朝。
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两个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2.两对人物(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玄奘和鉴真)对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3.辨析蒙古族历史上的两个杰出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功绩。 4.两项创新的制度:隋朝的科举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
一、选择题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辽、宋、夏、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对峙,民族之间
有战有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故本题选B。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吴的对立。
10.(2011·沈阳中考)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 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说明 农业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C。
算卦的,剃头、剪头的,卖字画的,唱曲的等,十分热闹。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12.(2011·聊城学业考)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设立行省
D.打退沙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忽必烈建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中国出土了大食金币、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说明唐朝 与大食、波斯、东罗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故选C。
6.(2012·连云港中考)“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均属于唐朝对外友好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