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系统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 杨国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张预应力系统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杨国锋
摘要: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上部结构中应用广泛。

受多种因素影响,预应
力筋张拉和管道压浆环节往往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危及桥梁结构安全。

本文对预
应力系统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纳分析。

关键词:桥梁后张预应力系统质量问题防治
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待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再张拉预应力筋以形成预应
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在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施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后张预
应力系统施工的关键环节为预应力筋张拉和管道压浆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
了上部结构的质量。

实际上,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管理不到位,往往在这些环节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危及桥梁上部结构安全。

现将施工中常出现
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一、张拉力或(和)伸长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预应力张拉一般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的双控方法。

通过标定
后的张拉设备压力表控制张拉应力,因此应依据张拉力、压力表显示两者之间的
回归方程,正确计算得出控制张拉力下的压力表数据,作为张拉控制的依据。


拉力或(和)伸长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1、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未配套使用千斤顶与压力表,或施工时各阶段张拉数值控制不准确,或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张拉。

2、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梁体出现异响或锚垫板附近混凝土表面出现崩裂,施工人员顾虑出现问题造成返工,故意隐瞒张拉情况。

3、管道定位不精细,实际线型与设计线型偏差大,应双端张拉的钢束盲目采用单端张拉,造成实际摩阻力与理论计算不符,影响预应力筋的实际应力及伸长量。

4、若实测伸长量远小于理论计算伸长量,要考虑波纹管中局部进水泥浆,将预应力筋包裹锚固的可能性;若实测伸长量明显大于理论计算伸长值,在排除设
备异常的情况下,应仔细检查千斤顶后的工具夹片是否有效夹持预应力筋,若存
在预应力筋滑移的现象,实测的总伸长可能显著增大。

防治措施:做好施工环节过程控制,模板安装前应仔细检查管道有无破损情况。

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振捣棒不要碰到预应力管道。

正确计算张拉控制力及
理论伸长量,制定预应力筋张拉控制程序并严格按程序组织实施。

张拉前检查张
拉设备配套情况。

严肃工作纪律,出现问题时不得隐瞒,应按规定程序处理。


发现波纹管中进水泥浆,可根据实际伸长量反算预应力筋锚固位置,通过开凿探
孔确定位置后,小心将水泥块凿除(避免损失预应力筋),重新进行张拉。

二、锚下混凝土破坏
锚下混凝土破坏常发生在张拉过程中,或预应力筋张拉完成数小时内。

可表
现为锚下砼局部破坏,造成锚环一侧倾斜陷入,或整体破碎。

主要的原因为锚下
混凝土不密实,甚至存在空洞,或达不到规定的张拉强度即过早进行预应力筋的
张拉。

有些与锚下螺旋筋、钢筋网片的布设不合理有关。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达不到要求的不得使用。

模板加固
牢固,封堵严密,避免漏浆造成锚下混凝土质量差、不密实。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以方便锚下混凝土振捣为准,浇筑后及时振捣,避免漏振。

螺旋筋应规
格正确,位置准确,锚下钢筋网片布置除考虑结构受力要求外,还要考虑混凝土
振捣的需要。

应依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龄期决定张拉时机。

出现锚下混凝
土破坏的情况时,应将破坏的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用高强度灌浆料或环氧树
脂混凝土修补,达到强度后重新张拉。

三、预应力筋破断
张拉过程中出现预应力筋破断,不仅对施工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直
接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须进行返工处理。

预应力筋发生破断现象,常常是以下
几个因素造成的:
1、锚垫板安装倾斜,或工具锚与工作锚、限位器未对正,造成两者之间的预应力筋扭曲,张拉时容易对预应力筋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破断。

2、张拉时钢束中的个别预应力筋在工具锚处滑移,造成其余的预应力筋的应力增大,超过其极限抗拉强度而破断。

3、预应力筋事先受到损伤,或周围电焊作业时溅上了焊渣,影响了材料的性能。

4、夹片或(和)预应力筋质量不合格。

防治措施:严格按批次做好夹片及预应力筋材料复验工作,不合格的材料严
禁使用。

穿束前应仔细检查预应力筋表面质量,存在机械损伤的,应予以更换。

尽量避免在预应力筋旁进行焊接作业,否则应采取遮挡措施。

要精心组织施工,
锚垫板定位准确,且严格垂直于波纹管端部,工具锚与前端工作锚、限位器应对正,使各根预应力筋相互平行。

因工具夹片重复使用次数多,应定期检查是否有
开裂、牙面缺损及夹片齿槽被铁锈等污物填塞的情况,需要时及时更换。

当预应
力筋破断数量超过规范要求时,应更换预应力筋后重新张拉。

四、孔道压浆质量差
在后张预应力体系中,管道压浆对保护预应力筋免遭锈蚀、保证预应力筋与
梁体混凝土之间应力的有效传递、提高结构耐久性有很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管
道压浆的质量。

孔道压浆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压浆工序重视不够,原材料及拌合物检测不到位,造成压浆浆液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

2、多跨连续箱梁,未在曲线管道的各高点依次有效设置排气孔;对于竖向或曲线孔道,未从最低点压入;管道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造成管道内遗留空洞。

3、管道周围的混凝土不密实,压浆过程中管道破裂导致浆液外漏,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将形成质量隐患。

4、三向预应力体系的箱梁,由于预应力管道布置密集,交叉叠压,相互间距小,如果施工不精细,易出现浆液窜至其他孔道的情况,影响本孔道及其他孔道
的后续施工。

防治措施:要加强原材料及现场浆液性能检测,达不到要求的拌合物不得使用。

做好预应力管道周围混凝土的振捣工作,特别是管道布置密集的部位,相邻
管道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距,确保混凝土密实包裹管道,并在压浆前仔细检查混
凝土外观,存在空洞蜂窝等缺陷的要及时修补。

压浆时要注意孔道用浆量,若某
一个孔道用浆量明显异常,应及时检查是否存在漏浆或窜浆情况,根据需要及时
用清水冲洗管道,将缺陷修补后再进行压浆。

曲线管道定位完成后,应在管道高
点设置伸出混凝土一定高度的排气管,压浆时,待排气管均匀排出规定流动度的
浆液时,方可依次关闭。

后张预应力系统作为桥梁上部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应引起高度
重视。

要通过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加强方案技术交底及施工过程监管等综合措施
予以保障。

本文从预应力系统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出发,简要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金更.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梁张拉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铁道建
筑.2015(6):20-23
[2]JTG T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