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完美版)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完美版)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4.培养感悟身边的美好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范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我们一起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在一起都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教师: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说说理由。

(出示课件2)(学生讨论,分析议论。

)学生: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抒情。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写作学习抒情二、整体感知,写作知识教师:同学们,何谓抒情?(出示课件5)(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

教师:抒情的分类(出示课件6、7)(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学习抒情》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请你诵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哪种相同的情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朝民歌《木兰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明确:离别之情。

提问:人生之中,我们会多次经历与亲人、朋友的离别。

离别时很多人会有深切的不舍,也会有殷切的期盼。

那么,哪次离别最令你难忘呢?在离别的时候,你都有哪些情感与感受呢?学生回忆并交流。

过渡:同学们在离别时候的情感与感受多么丰富!我们把这种情感与感受抒发出来,就是抒情。

怎样才能更好地抒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歌,引出“离别”这一话题,营造出一个课堂的“情感场”,再让学生回忆“离别”的情境与情感,明确抒情含义,为后面的写作蓄势、铺垫。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很多篇的抒情都很精彩,要注意体会模仿。

回顾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学习抒情》的内容,总结要点及技法。

提示:教材给了抒情的几个要点,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抒情要点勾画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三、习作诊断
我想握住你的手
亲爱的爸爸:
1、见信好!最近在吉林还好吗?您的身体怎么样?最近还那么忙吗?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是想了好久的事了!您每次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鼓劲,我怕在上课期间给您写信,会引起您的不高兴!
2、现在我坐在考场上,看到“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时,我想到了您,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谈谈你女儿的生活、学习,还有属于自己的理想!爸爸,很感激您和妈妈对我这些年来的照顾,您为我开启了我前进的那盏灯,还记得春节回家时,您带来了好多送给我的礼物吗?我最喜欢您送给我的那本笔记本了,尽管我已经有好多好多笔记本了,但我把它珍藏着,我用它记下了自从拥有它后的高三每一天的欢与忧。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
本来不该这样执拗地说,因为秋季刚刚随着夏的落幕上场,并且也不会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根深蒂固,可是秋却绽放了永恒的美丽,那美丽来自秋的深沉与包容。
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煦暖不属于秋,在人们眼中秋也许只是一抹冷寂的泪痕;“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不是它的本色,人们听不到它的吟唱,只我的关心和爱护,但爸爸给“我”的感情是空洞的,以致文章的感情空乏。
8、昨天您打来电话,您告诫我不要太紧张了,顺其自然就行了,您说您不能像别的同学的父母一样陪同我考试,您为此很愧疚,爸爸,我不会怪您。真的!您给我的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我很知足了。
9、爸爸,当您转身选择再一次离开,再一次奔波时,我想握住您的手。
6、您总说您所做的事一点都不辛苦,让我好好学习。我明白您所说所做的一切,爸爸,您放心吧!我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的!
7、真心地对您说,爸爸,作为您的女儿我很骄傲!您教会我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您曾说过,高三是个转折点,要好好把握。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学会坚强地去面对,心态很重要,爸爸,在这个重要的阶段,谢谢您给我的鼓励。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家”的话题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2、通过研读范例和评、写片段等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动情点”具体、真挚地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抒情抒情,就是将生活中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以引起别人的共鸣。

我们写文章,总要表示我们对生活、对事物的看法,眼中的自然世界就不是纯客观的了,必然渗透着作者的主观爱憎之情。

把这些感情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出来,诉诸文字,就是抒情了。

如果说得远一点,人类艺术的起源,就离不开抒情。

从古代的一些说法中,就能看到抒情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吕氏春秋》)这是关于音乐起源的比较久远的记载,说明是为了抒情的需要而歌唱。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面形于言,育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这告诉我们,诗、歌,舞的产生,都是和抒情的需要有关,可见,产生文艺,写出各种各样的文章,都是为了抒情表意的目的了。

二、抒情的方式1、直接抒情——摆出情感用词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例:“让我们用爱心去包容这个世界。

”这话说得多好啊!十几年过去了,许许多多的往事我都忘记了,然而,只有这一句话,只有那个雨夜,始终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

是啊,这个世界不缺少阳光,不缺少泉水,人们苦苦渴求的,便是人世间的爱和关怀。

方法一:运用情感词,情感句:感叹句,反问句难过、悔恨的情感在作者心里交织,凝为一句:“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郑振铎的《猫》运用感叹句,强调一种悔恨之意,令人感慨,且毫不突兀。

这个语段,最后运用了反问句,表达作者获得知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方法二:运用修辞,排比,反复,呼告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2、间接抒情,借境借词不可少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写作:学习抒情》2. 抒情作文示例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网球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完成口头作文:回想一件令你感到温馨的事,用一两句话抒发出你心情。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老师做点评,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展示课文《写作:学习抒情》,介绍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三、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示例,让学生阅读示例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写一篇抒情作文,要求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

四、合作与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写的抒情作文,并相互评价。

2. 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2.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抒情作文,并写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2. 准备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设计2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设计2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
第4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
唱歌; 《最后一课》
借景抒情的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四、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仔细观察才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世上景物都有它 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 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
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
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
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 我们爱亲人,爱朋友,
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
第7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
【课后反思】 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往往脱离学生实际,泛泛而谈,因此本次作文
在让学生了解了抒情的方式之后,结合课文让学生找出例句,明白各种 抒情方式,并多次让学生练笔,师生一起修改,加深了学生对抒情方式 的理解。在写作前,通过范文举例并升格,让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的运用 的好处,提供话题让学生写作,使学生有话可写,另外建议作文能够当 堂完成。
第8页共8页
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叶子,散散 落落的,很不像样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 不禁打了个寒颤。 《羚羊木雕》 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 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准备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

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即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

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经典的抒情句子,让学生体会手法运用之妙,并进行仿写练习,逐步提高运用能力。
-抒情方式的灵活转换:学生在写作中,难点在于如何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灵活转换不同的抒情方式。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抒情方式的例句,让学生理解其效果,并在写作指导中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灵活切换抒情方式。
小组讨论的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他们围绕抒情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比较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或者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讨论中去。为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提供一些支架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讨论。
-情感表达的深度与真实性:学生往往在抒情时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真实性,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在抒情中挖掘更深层的情感,并真实表达。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会抒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表达自己心情的情况?”比如,当你们感到非常高兴或难过时,是否有时会觉得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抒情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认为哪种抒情手法最适合表达你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

2.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3.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难点1.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2.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倾听雨声,我们或许会产生不可名状的哀愁;漫步月下,我们或许会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仰望星空,远眺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呢?新知探究一、学以致用【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说说什么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几种。

教师提示学生,先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再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分类。

2.教师出示课件中《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抒情的句子,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其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的含义,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二、写作指导【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向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争取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烦恼。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抒情方式来让对方产生切实的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并讨论二者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本单元所学,先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句子,再归纳总结二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3.教师追问,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表达上各有特色,因此在抒发情感时,应当把握好抒情的度,选择好抒情的方式,合理恰当地抒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明确在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地抒发情感。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学会抒怀》教课设计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腻脚中学xxx 教课目的1.认识抒怀和抒怀方式,并能在写作中选择适合的抒怀方式加于运用。

2.学会捕获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经过剖析经典语句和优异例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

教课要点:1.认识抒怀和抒怀方式。

2.学会捕获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课难点:1.指导学生依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抒怀方法。

2.经过剖析经典语句和优异例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

教课方法1.讲解法;2. 品读法;3. “自主、合作、研究”法;4. 启迪、迁徙法。

教课过程一、风趣导入多媒体出示同样意思,不一样表达的两句话,指引学生加以剖析——哪句话写得好?(三至四名学生简要说说)(由抒怀句的“美” )最后导入教课内容——“抒怀” 。

二、深知目标(要点、难点)——明确教课达到的任务。

三、情境触动(出示四副情境图片,并配音乐《存亡不离》)1、写下所感(请同学们静静察看并想想自己的感想)2、同桌沟通(扬长避短)(引出,怎么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感人之情。

)四、我能析:出示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部分经典抒怀语句。

1.我能读:带着感情深情自由朗诵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句子。

2.我能析:○1 重温课文,再次剖析阅读课文中的抒怀语句,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感情。

○2 初探抒怀方式:以上句子的抒怀方式有什么特色?(教课方法:自主品析——小合作——集体研究)3.引正。

(同学的剖析归纳完不完好呢?听老的解)五、知解(一)抒怀及其方式所的抒怀,是和叙、、描绘、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能够分直接抒怀和接抒怀。

1、直接抒怀直接抒怀也叫直抒胸臆,指作者在叙的程中,不通其余媒介,直接把感情流露出来。

如《最后一》中,小弗朗士理解了老穿制服是了念最后一,“可怜的人” 是他明的表述老的理解和怜悯。

2、接抒怀接抒怀,作者不直接抒感情,而是在表达、描绘中浸透烈的感情,或借人、物之口抒自己的感情。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书写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

写作作为一门语言技能,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的学习中,写作作为一环不可或缺,在教学中应该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学习抒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概念和写作要点;2. 掌握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3. 能够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提高写作水平;4. 能够在具体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素和规范3. 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由于本课程是针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来介绍一下抒情作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类型,激发学生对于抒情作文的兴趣,为下一步具体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知识传授(25分钟)1. 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一下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什么是抒情作文。

通过将文章、诗歌等文本进行分类,并举一些例子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确的掌握抒情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 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素和规范在掌握了抒情作文相关基本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下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素和规范。

在这里,我们可以聚焦于写作中的一些常见规范,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恰当、构思合理等方面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提高写作水平。

3. 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在此部分,我们需要对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进行详细介绍及讲解。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导语】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

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三、比较抒情之度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

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当你站在泰山之巅,会想起什么?当你站在西湖之畔,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动情之处,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抒情。

(板书课题)二、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抒情?1.定义: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就是我们说的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如果高兴,我们就会放声歌唱,如果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2.你能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过抒情的句子吗?比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

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做荷叶,把自己比做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歌颂,同时又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加深感情。

第二单元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文本,感知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抒发感情。

3、懂得什么是真情、实感的描写,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努力培养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抒发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学习,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一、爱的初探——情境导入1、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母爱的力量》)2、同学们看完这则短片心里有什么感想吗,能否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呢?(生答)3、我看到了许多同学的眼里已饱含了泪花,我们都被这坚韧、勇敢的母爱感动了下面,我这里也有一段文字,大家比较一下。

【多媒体展示: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克服语言的障碍,跨越千山万水,仅仅是为了给正在生产的女儿炖碗补药。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让我们看到了排山倒海的爱的力量。

世间母爱尽如此!爱到极至,足矣惊天地,泣鬼神!】二、爱的发现——生成问题1、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世界上不缺少美,世界上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爱的眼睛。

”刚刚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爱的素材,激发了大家许多对爱的感受,那么你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爱的瞬间呢?(学生思考后回答)2、展示文字片段,学习怎样抒情。

【多媒体展示: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

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

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

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3、这是我在第一次离开家外出求学时写给我的母亲的,但总感觉有点词不达意呢?你们呢?感觉自己是不是淋漓尽致地把自己对爱的感受抒发出来了?那该怎样表达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抒情。

(板书:学习抒情)三、爱的表达——学习技法1、感知抒情抒情是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抒情
——第二单元写作训练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各种表达方式。

本单元是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我们可以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

在教学过程中切记:1.抒情要自然真切,避免矫揉造作;2.感情要健康真挚,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3.方式要运用合理。

在行文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采用直接抒情还是使用间接抒情。

另外: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

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二、学情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

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运用基本的抒情方法进行写作。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素材:录制微课《抒情的基本方式》,前置学习任务,由作业平台发送给学生,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细化;推荐人民日报文章
《别再“蓝瘦,香菇”了!看古人怎么抒情》;
2.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作业平台上有关“抒情方式”的学习:观看微课、获取理论常识,完成基础练习题,了解经典抒情古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技术支持:微课录制与分享、视频分享、作业平台自动批改并形成学习报告,老师根据学习报告推送个性化题目)
1.录制微课《抒情的基本方式》,前置学习任务,由作业平台发送给学生,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细化;
2.推荐人民日报文章《别再“蓝瘦,香菇”了!看古人怎么抒情》;
3.共享《朗读者》中《奶奶的星星》朗诵视频。

【微课内容如下】: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
1.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

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打开心扉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如:
(1)直抒胸臆,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中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运用修辞,如:
①“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反复)②“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呼告)
③“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反问)
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比喻、排比)
【结论】:抒情三忌:“假”、“滥”、“空”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它的呈现形态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可表述为:融情于事、借景抒情、托物言情。

(1)借景抒情,如: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寄情:【结论】:技巧——细描景物;贴合情感。

(2)借事抒情,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运用插叙的方法,回忆了有关爸爸的很多事:
①.昨天,爸爸在医院与我的对话②.六年前,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逼我去上学,后来又给我送花夹袄和铜板。

③.爸爸一下班就浇花,爸爸喜欢种花。

④.爸爸让我独自寄钱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可不能迟到!”
【结论】:技巧——细叙情节;贴合情感。

(3)借物抒情,如::《贝壳》“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是多精致、多仔细、
多么地一丝不苟啊!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结论】:技巧——细绘事物;贴合情感。

(二)课中:(技术支持:智慧课堂师生同屏美文分享人民日报文章《别再“蓝瘦,
香菇”了!看古人怎么抒情》、PPT)
1.导入新课:由网络热词“2333”、“吓死宝宝了”、“猴赛雷”、“蓝瘦香菇”引出<《广
州市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1)抒情要自然真切(2)感情要健康真挚
2.抒情的方式与技巧:
总结抒情技巧:借景抒情、细节写情、比喻传情、意象含情、对比融情、双关见情、夸张寓情、通感移情
3.写作:完成《记忆中的母校》4个片段
通过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邀请组长上台展示本组作品时,让学生点评所用的抒情方式及具体化技巧,教师加以适当补充:(技术支持:智慧课堂“互动”功能:拍照、点评)
《记忆中的母校》
如水,一点一点地从手中流逝的,是那六年的光阴;如风,拂过脸颊却再也捕捉不到的,是那童年的记忆。

榕树、操场、亲爱的老师,铃声、口哨、雨打屋檐“嗒嗒“的响,还有那一首熟悉的《森林狂想曲》,不可触碰。

它们都躺在我记忆的深处,一经触碰,便在心中翻滚。

再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熟悉。

记忆最深处,是(1)(借景抒情)。

它。

如今想起来,一切都变得那么温馨,那么美好!
再回首,还记得那天(寓情于事),我们(2)。

忘不了啊,那一(托物言情),(3)。

记忆中的母校,多么温暖、多么有趣。

如果说童年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母校就是那记忆温存
的岸边,(4)如果说童年是,那么母校就是;如果说童年是我亲爱的母校啊,您就是。

我是多想对您说一声:。

4.总结与作业布置(技术支持:智慧课堂分享课件及班级空间“我的任务”功能)完成《记忆中的母校》一文,并配乐朗诵,上传音频作业至班级作业平台。

(三)课后:
1.针对学生通过作业平台中所反馈的问题,分享《托物言志及借景抒情》一文;
2.班级空间展示优秀朗读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