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正正。
尾联: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 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问题探究
1、《赠从弟》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你从哪些词句看 出来的?它生长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青松。 生长环境恶劣,从“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看出。 2、请分析诗歌中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 达作用? 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猛烈,第二个“一何” 突出了松柏的刚劲挺拔,赞扬了松柏的顽强的生命力。
诗歌小结
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 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希望堂 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的 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勉的意思在其中。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首现代诗。
感谢观看
字词释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挺拔的样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多么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遭受严寒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内容理解
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
内容理解
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本诗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华书局 1989年版)。《赠从弟》诗有三首,都用 比兴,这是第二首。从弟,堂弟。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再读:解其意
重点注释:
• 从弟:堂弟 • 亭亭:耸立的样子。 • 瑟瑟:寒风声。 • 一何:多么 • 盛:大凶猛 • 惨凄:凛冽、严酷。 • 罹:遭受 • 凝寒:严寒
3、诗中写松树,为什么还要写“风声”、“冰霜”?
对比反衬
4、最后一句中“有本性”指的是什么“本性”?
面对寒风、霜雪,依然刚劲挺拔。(不畏严寒, 凌风傲雪)
5、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一 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目的是什么?这种写 法叫什么?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了松柏挺立风 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 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 劝勉,勉励他的堂弟要坚守节操,做一个 坚强不屈的人。托物言志(象征)
缓声慢读,以品其味
要求:在感情基础上加入对诗歌画面、语言、 手法运用之妙的理解
只是在赞美松柏吗?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托物言志
诗人借松柏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 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 节,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抱负,同时勉励堂弟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赠 从 弟 ( 其刘 二桢 )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 七子”之一。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 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 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 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五言诗创作方面,诗风遒劲, 语言质朴,《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 长于比喻。
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借蝉的品格之高洁抒发追 求心底纯洁的胸怀
贰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 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 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 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诗词主旨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采用象征的手 法,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 严寒而不凋的生命力。诗人借此勉励他 的堂弟要坚守节操,不要因外力压迫而 改变本性,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尾联: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 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问题探究
1、《赠从弟》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你从哪些词句看 出来的?它生长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青松。 生长环境恶劣,从“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看出。 2、请分析诗歌中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 达作用? 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猛烈,第二个“一何” 突出了松柏的刚劲挺拔,赞扬了松柏的顽强的生命力。
诗歌小结
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 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希望堂 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的 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勉的意思在其中。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首现代诗。
感谢观看
字词释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挺拔的样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多么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遭受严寒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内容理解
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
内容理解
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本诗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华书局 1989年版)。《赠从弟》诗有三首,都用 比兴,这是第二首。从弟,堂弟。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再读:解其意
重点注释:
• 从弟:堂弟 • 亭亭:耸立的样子。 • 瑟瑟:寒风声。 • 一何:多么 • 盛:大凶猛 • 惨凄:凛冽、严酷。 • 罹:遭受 • 凝寒:严寒
3、诗中写松树,为什么还要写“风声”、“冰霜”?
对比反衬
4、最后一句中“有本性”指的是什么“本性”?
面对寒风、霜雪,依然刚劲挺拔。(不畏严寒, 凌风傲雪)
5、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一 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目的是什么?这种写 法叫什么?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了松柏挺立风 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 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 劝勉,勉励他的堂弟要坚守节操,做一个 坚强不屈的人。托物言志(象征)
缓声慢读,以品其味
要求:在感情基础上加入对诗歌画面、语言、 手法运用之妙的理解
只是在赞美松柏吗?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托物言志
诗人借松柏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 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 节,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抱负,同时勉励堂弟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赠 从 弟 ( 其刘 二桢 )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 七子”之一。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 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 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 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五言诗创作方面,诗风遒劲, 语言质朴,《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 长于比喻。
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借蝉的品格之高洁抒发追 求心底纯洁的胸怀
贰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 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 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 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诗词主旨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采用象征的手 法,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 严寒而不凋的生命力。诗人借此勉励他 的堂弟要坚守节操,不要因外力压迫而 改变本性,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