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税Taxpaying经济纵横新时期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王宇鹏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新郑451191)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新时期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随后介绍了现阶段高校中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具体策略,包括重新设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金融行业人才成为新时期本科院校的主要发展目标,而且国内大部分高校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时期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达到优化目标定位,创新教学机制,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新时期重新定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际视野
金融全球化是当下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这种趋势将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地区和国家卷入其中。

比如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业,对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潮流进行创新领导。

所以所有的金融机构均不是孤岛,各个国家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在未来将会越来越紧密,为此需要金融学专业学生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二)知识能力
在新时期金融行业发展背景下,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多样化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保险、证券和银行等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

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内容之外,还需要突出知识平衡性。

而文献检索、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等相关知识是面对专业问题解析中的重要工具。

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也是了解金融前沿知识的前提条件。

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则是重要的知识补充。

所以均衡的知识结构还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综合素养
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掌握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辩证思考、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但要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同时还需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实践应用能力突出了金融从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交易能力,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从基层入手,即重点培养金融机构一线技能服务人员,而该群体需要熟练掌握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二、高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重新设置培养目标
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将就业作为目标导向,充分掌握市场中的岗位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理念,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

金融学专业需要将目标定位于技能服务人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实时调整,促进学生人格、能力、素质和基础知识水平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金融学专业社会实践中的各项业务流程,强化投资理财和财务分析教学。

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胜任社会金融企业中的一线工作,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能够适应中小企业中的投资、融资业务,从而成为一名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适应能力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
金融专业需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明确基础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此外还需要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合理调整目标,结合各个地区金融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构知识结构体系,充分掌握各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同时,为了适应新时期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可以增设一些金融课程,比如房地产金融、行为金融学、金融数据分析、金融软件开发和互联网金融等。

定期组织金融领域中的行业专家与社会精英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为学生讲解该行业中的最前沿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金融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强化学生洞察力,扩展知识视野。

除此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构建文理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体系,在基础课程全面开展的同时,选择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平衡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

想要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人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提高计算机技能和英语课程比重,这也是新时期金融信息化发展和金融国际化的基础要求,其不仅是计算机和英语的基础课程,还包含金融工程和专业英语,加强双语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参与国际金融业务的水平。

第二,突出前沿性和技术性,加强微观金融课程比重,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导向,突出课程的应用性。

第三,加强基础教学,新时期的金融发展趋势要求培养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型人才,为此需要强化管理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财政学、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等教学,同时在辅助课程中添加思想政治、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课程。

(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促进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全面结合,落实实践教学。

比如在一些基础性的实践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方法进行教学,合理设置教学主体,而学生可以负责收集资料,形成报告,并在课程中通过展示PPT的方式将自己的结论进行汇报。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先进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促进实训内容展示更加丰富。

比如在金融学教学中,针对金融机构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拍视频的方式进行,以《本人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为主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真实体验学习的内容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实际和理论之间的教学距离逐渐缩小,通过实践深刻感悟相关理论,将实践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金融专业中的一些岗位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增加一些配套环节,比如在金融营销学相关课程中,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校企合作提升学习效果。

相应的实现手段包含组织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组织学生开展金融产品设计竞赛,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相关专家进行评审,通过比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院系中还可以定时举办各种金融产品营销比赛,和产品创业设计相比,产品营销更加接地气,同时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积极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及第二课堂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实践教学同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作用,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重塑校园文化,具体可以从以
(下转第192页)
189
2019年第25期(总第241期)经济纵横
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聘请金融领域中的专家人员开展讲座,从而为学生讲述金融领域中的最新动态,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和交流会,相关读书报告会和交流会能够使整个学术氛围更加活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是积极组织各种行业竞赛。

比如可以针对金融投资实施模拟竞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盘实力和分析水平。

第四是创建金融刊物。

金融专业中的学生可以自主创建金融杂志和报纸,积极关注各种金融时事,从而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采访能力,提升学生的编辑实力。

此外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形成学分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通过学分奖励和资金奖励为专业学习提供专门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金融大赛和创新大赛,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实践教学效果。

学校也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创建相应的实训场地、仿真的实验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发展的金融市场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相关本科院校积极优化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实力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娟娟.“新国标”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以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2]张琤琤.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2018(46).
作者简介:王宇鹏(1987-),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接第189页)(上接第190页)
会计准则对核算与会计报告有着较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核算方式与会计报表的形式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新准则的开展与实施,因此需要开发全新的核算与会计报表系统,以此来实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合规。

最后需要整合信息系统,有效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

当前,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其日常经营活动,但是信息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和考虑数据的实用性考虑,进而导致企业数据信息量较大,使得查找和保存都较为困难,真正对企业发展有用的数据信息少之有效。

所以,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到整合已有信息,全面优化和提升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

在运用公允价值方式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拥有风险管理系统和与其相对应的风险管理程序,以此来保障运用公允价值时可以实现抗风险的管理目标。

另外,还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估方式,相关金融工具需要以可靠的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公允价值政策与估价方式需要渗透到企业管理与运营中,还需要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提供信息,向管理层反映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真实情况,以及其对企业财务盈利情况的影响。

从整体角度分析,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就是将企业外部交易市场与内部交易进行融合,所以,企业需要完善自身风险控制体系和相关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认识和意识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全面贯彻新金融工具准则,在过程中加强会计核算与奉献管理以及系统设计等工作内容。

另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进而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乾惠敏,林瑶.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影响分析——以四大保险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8(5).
[2]王世军.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情况及影响分析——以H股上市内资银行为例[J].时代金融,2018(32).
[3]成丽莉,曹国俊,唐家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初期影响显著——基于上市金融企业2018年上半年报数据[J].
金融会计,2018(10).
[4]中国农业银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课题组,姚明德.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影响和实施——基于商业银行、监管者、投资者三个视角[J].金融会计,2018(2).
[5]本刊编辑部.新会计准则实施倒计时理解执行时不我待——来自钢铁行业会计处理新趋势与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解读高级研修班的报告[J].冶金管理,2017(8).
④支付银行存款442万元,其中含手续费42万元。

(3)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案例背景介绍。

甲公司2019年3月6日购买乙公司20%股权,对该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实际支付价款4500万元,另支付相关手续费12万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2600万元。

(二)案例解析
(1)同一控制的案例解析
①甲公司2015年1月2日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7350贷:银行存款7350商誉=7350-8500*80%=550万元
②乙公司2018年1月2日分录:
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金额=8500+4200-(3000/10-2000/10)*3=12400万元
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帐面价值份额=12400*80%+550= 1047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0470贷:银行存款943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40
(2)非同一控制的案例解析
2019年3月8日分录: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5880累计折旧24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
贷:固定资产8400
②借:长期股权投资9260贷:固定资产清理5880资产处置损益220
主营业务收入2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60短期
借款500
银行存款400
借:管理费用42贷:银行存款42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贷:库存商品1500
(3)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案例解析
2019年3月6日借:长期股权投资4512(4500+12)贷:银行存款4512
借:长期股权投资8贷:营业外收入84512-22600* 20%=-8万元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理论剖析及案例设计,清晰地比较了不同核算内容差异及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广大教学和实务工作者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2]张志凤.会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编.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梁杰(1961-),女,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