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饶宗颐阅读答案
【篇一:慢读的乐趣阅读第1小题答案】
=txt>篇二:慢读的乐趣阅读第1小题答案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阅读答案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3段加点词语“神情”的意思.神情:2.和作者一样,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甜蜜.请选择一件你最喜爱的玩具,对它说几句_百度作业帮1.“钟情”一词写出了我对玩具大皮鞋的酷爱之情.2.妈妈送了我一个苹果的小玩具,看着他我心里暖暖的,看着它朝着我笑,我对它说“我会
好好珍惜你的.”篇三:慢读的乐趣阅读第1小题答案
篇四:慢读的乐趣阅读第1小题答案
阅读.完成后面小题.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耿银平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
快乐和雅趣.提倡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也许很有意义.②所谓“慢
阅读 .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 .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最应该完成?题目和
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题目详情阅读《读书不妨多一些“慢
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共11分)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提倡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也
许很有意义。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最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

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
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人因
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
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


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
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

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
了“品味”的好时机。

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
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
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

其三,就是功利化。

对有用
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
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
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
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

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
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
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很多中学
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

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
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
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3.简要分析第②——⑥段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尝戒诸子 ( )②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 )
③因授以所出镞 ( )④命藏之 ( )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2)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
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
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

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
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
塑造完善人格。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
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

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
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
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
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
以高尚
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

中国文
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

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的文
化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自我内心的和谐。

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

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
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

他说
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
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

传统中国
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
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
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
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
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
表现高尚人格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
关怀。

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
神归宿问题。

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
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
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


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
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
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

b.传统中国画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可使畅神与载道统一,实现寓教于乐。

c.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敏感的宣纸、水墨和毛笔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

d.传统中国画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一是教化人伦以促进社会和谐即“载道”,二是表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达到“畅神”。

b.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不脱离客观又与客观拉开距离的思维方式,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

c.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其终极关怀是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

d.筑基于中国哲学的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对文化性的重视要高于对绘画性的讲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文人以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人文关怀,即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从而实现针对广大观者“教化人伦”“怡悦情性”。

b.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种,在不断演进中需要保持传统基因,当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c.季羡林以“天人合一”思想来解释人与自然、社会、内心的和谐,
这就是说,人类必须同大自然为友,否则将无法避免灾难。

d.两岸四地的画家,只有吸取西方文化的因素,重视文脉传承,才能以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济西方思想之穷,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若止印三二本(2)瞬息可就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唐人尚未盛为之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持就火炀之木格贮之
c.以草火烧以手拂之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3.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4.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活板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介绍,请根据文
章内容将下面横线处的的文字填写出来。

(用原文回答)(4分)
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了一个“活”字,如“ ①”,字是活的;“ ②”,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 ”,印刷是活的;
“ ④ ”,字印的数目是活的?? “活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
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左顾右盼 b.居高临下不耻下问
c.专心致志壮志未酬 d.依然如故无缘无故
默写。

(7分)
(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
的诗句是:,。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4)《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
句子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作文(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作文)(50分)
1、从小到大,许多人和事伴随着我们成长,有亲人、有朋友、有书
籍------因为有他们一起走过,日子才丰富多彩。

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2、在生活中,值得我们喝彩的人和事很多很多,精彩的表演、崇高
的品质、卓越的成就都令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喝彩。

请以“为______
喝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补充完整作文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3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篇二:2014年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
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
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
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

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
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
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

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
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
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
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
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


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

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
的文化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

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
为友。

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

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
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
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
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
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
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
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

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
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
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
神归宿问题。

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
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
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


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
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 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完善道德修养、
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

b.传统中国画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可使畅神与载道统一,实现寓教于乐。

c.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敏感的宣纸、水墨和毛笔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
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

d.传统中国画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一是教化人伦以促进社会和谐即“载道”,二是表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达到“畅神”。

b.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不脱离客观又与客观拉开距离的思维方式,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

c.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其终极关怀是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

d.筑基于中国哲学的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对文化性的重视要高于对绘画性的讲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文人以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人文关怀,即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从而实现针对广大观者
“教化人伦”“怡悦情性”。

b.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种,在不断演进中需要保持传统基因,当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
也是非常必要的。

c.季羡林以“天人合一”思想来解释人与自然、社会、内心的和谐,这就是说,人类必须同大自然为友,否
则将无法避免灾难。

d.两岸四地的画家,只有吸取西方文化的因素,重视文脉传承,才能以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济西方思想之穷,
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

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

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

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

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

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

侠感为知己,.
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

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

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安石不答。

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

方臵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

侠曰:“读.
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

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

而相君发言
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果欲援侠而成就之,
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

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

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

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

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

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是夕,寝不能寐。

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

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
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

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
献之。

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

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

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
致之死。

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
英州。

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
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谳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罪:加罪.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

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
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
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

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
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

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
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

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
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①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②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

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
有何作用?(6分)
9.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如果两题均答,则
按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

黑板报出
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

但是
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

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

人站
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
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
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
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
唤到教务处谈话。

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
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
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
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

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
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
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

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
一地。

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
溜走了。

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

好事
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俗话说,各
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妈妈不是
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
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
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
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
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
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

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

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

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