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丢器的制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例介绍的防丢失报警器,由无线发射器电路和无线接收报警器电路两部分组成。

当无
线接收报警器与无线发射器之目的距离超过3m时,无线接收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声。

该装
置可用于箱包、钱包、文件夹等重要物品的防丢失报警,也可防止儿童游玩时走失。

电路工作原理
无线发射器电路由低频振荡器和高频振荡器组成,如图6-194所示。

低频振荡器由电阻器Rl、R2、电容器Cl、C2和时基集成电路ICl组成;高频振荡器由可变电阻器RP、电感器Ll、电阻器R3、R4、电容器C 3-C9、发射天线Wl和晶体管Vl组成如图所示6-194。

无线接收报警器电路由无线接收处理电路和报警电路组成。

无线接收处埋电路由无线接收集成电路IC2、电容器ClO-Cl9组成;报警电路由音效集成电路IC3、晶体管V2、电阻器R5、二极管VD和扬声器BL组成。

低频振荡器振荡工作后,输出lkHz的振荡信号对高频振荡器进行调制,调制后的高频信号通过天线W l向空中发射出去。

在无线接收报警器与无线发射器的距离在3m之内时,天线W2将Wl发射的高频调制信号接收下来,再送至IC2进行译码解调处理,使IC2的2脚输出低电平,IC3不能触发工作,BL不发声。

若无线发射器与无线接收报警器的距离超过3m时,则无线接收报警器将收不到Wl发射的高频调制信号,IC2的2脚输出高电平,使lC3受触发工作,其输出的音效电信号经V2放大后,驱动BL发出报警声。

用于防止箱包丢失或防止幼儿走失,可将无线发射器置于箱包中或装在幼儿口袋内,无线接收报警器放在箱包的主人或幼儿的监护人身上;用于钱包的防盗报警,可将无线接收报警器安装在钱包内,无线发射器放置在主人身上。

一且发生丢失,防盗物品立即发出报警声,便于查找追寻。

元器件选择
Rl-R5均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

Rp选用有机实心可变电阻器。

Cl-C4、Cl5和C18选用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C5、C7-C14、CI6和C17选用高频瓷介电容器或玻璃釉电容器;C6和Cl9均选用瓷介微调电容器。

VD选用2CPlO型硅普通二极管或1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

Vl选用S9018型硅NPN高频晶体管;V2选用S8050型硅NPN晶体管。

ICl选用NE555型时基集成电路;IC2选用TDA7000型无线接收集成电路;IC3选用KD9561型报警音效集成电路。

Ll用φlmm的漆包线在φ7·5nm的圆柱体上绕3匝后脱胎成空心线圈;L2用φO·5hnln的漆包线在φ5mm的圆柱体上绕5匝后脱胎成空心线圈。

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性能比较好的防丢器产品,它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发射机体积很小,上面有一个拨动的电源开关,打开电源开关后,发射模块就能不断发出无线电信号,同时发射机的红色LED就会闪烁,表示发射机已经工作了。

打开接收机的电源开关,接收机就开始工作,接收机上的红色LED就会闪烁,表示接收机已经工作了。

接收机面有一个报警用的发声孔,用来发出报警声音,当打开接收机电源后,如果接收机能收到发射机的无线电信号,主机就会保持静默,说明一切正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发射机离开接收机超10厘米~25米时,主机就会发出响亮的报警声音,提醒主人注意。

通过调节接收机上的电位器可以调节报警距离。

主机还配有皮带夹便于携带。

使用方法:
1。

先打开发射机电源,同射机的红色LED就会闪烁,表示发射机已经工作了
2。

将接收机的电源开关拨到“N-ON”位置,发出“嘀-”的一声开机提示音,随后发出“嘀嘀-”的两声学习提示音,表示学习成功,可以正常工作
3。

调节接收机的转轮可以改变防丢距离,一般箱包、手机约3米,小孩和宠物15米左右
4。

当子机超过防丢距离时,主机会“嘀嘀-”报警,并且振动提醒。

防丢报警的距离:0~25米,连续可调(无障碍空旷地)
具备双模式报警功能,可以设定防丢模式,当发射机和接收机离开一定距离接收机报警,也可以设定为寻物模式,当发射机和接收机靠近一定距离接收机报警
采用智能电脑芯片控制,性能稳定,外观漂亮。

发射机体积:44x28x8毫米重量为9.3克,使用CR2032的钮扣电池一粒,如果每天使用8小时可以使用3周左右。

接收机体积:60x36x15毫米重量为35.5克,使用7号电池一节,如果每天使用8小时,每分钟3 2次提示音,可以使用2个月左右。

(原文件名:%B6%AA2.jpg)
引用图片
(原文件名:%B6%AA3.jpg)
引用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