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其技术创新分析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其技术创新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9T05:48:58.03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4期作者:卢方亮[导读] 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模式属于辅助管理,该模式与企业的自建模式比较,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台州华伟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摘要:文章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其技术创新展开了一些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在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因为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体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而也就必然需要切实围绕着建筑工程管
理工作进行创新优化,以求更好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优化发展。

基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而言,往往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全面性,能够重点围绕着管理理念、制度以及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创新,进而才能够更好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度,为保障建筑工程有序施工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 建筑工程管理新模式分析
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工作中比较常见以及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的自建管理模式,该模式需要建筑工程管理单位具备自主管理意识,由于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牵涉到多方面的管理条件,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创新、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与经验等多维度的研究与发展均受到一些局限性的限制,导致项目的核心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除此之外,由于该模式有所限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灵活管理的问题,对对企业的各方面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1.1 监理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模式属于辅助管理,该模式与企业的自建模式比较,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监理管理模式是从工程项目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对承包商、施工企业、之间进行统一管理,严格履行工程合同种的具体项目,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所有项目进行监理,保证项目的科学、合理性,对施工企业起到完善自身缺乏建设经验问题而对工程项目产生不利的作用。

这种模式的问题主要在于,监理模式的管理特征属于第三方的管理性质,缺乏管理力度,最常见的属于部分建设人员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待细节不够严谨、忽略实际情况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监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具体的管理条款也落实不到实处。

1.2 CM模式
该模式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作为较为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在管理方面的困境,这种模式在国际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得到了广泛是应用,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

一般情况下是由施工企业与专业的设计部门建立在经济利益角度上的合同签订,简单来说就是建筑工程委托更加专业的设计机构进行初期的设计建设,将CM管理模式应用到建筑工程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与施工阶段能够同步,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以及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在目前的阶段,该模式由于引进国内的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工作的时间较晚,细节条款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尚未成熟。

1.3 ECP模式
ECP模式的英文总称为: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该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设中,属于承包模式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该模式目前相对成熟稳定,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采购、试运行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工作,在工程整体的建设过程对项目起到承包及管理的作用。

将该模式与另外几种管理模式展开比较,ECP模式能够综合各方资源对设计工作起到主导性的重要作用;将设计、采购与施工等方面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交叉融合,对工程项目整体的人力资源和具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缩短了采购工作整体的管理周期,由于具有更加完善的综合性作用,EPC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中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青睐,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该模式在我国某燃煤机组工程中的实践分析:国家某一级具有总承包资质的施工单位,在经过合法途径的竞标之后,将EPC模式应用到该工程的管理活动中。

承包商在展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遵守业主单位所提出的需求,通过针对工程的综合指标运用该模式进行管控,不但有效地满足业主单位的硬性要求,为该单位带来理想的效益,同时也正确地发挥了EPC管理模式对合同的履行要求。

1.4 PDCA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针对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展开研究,结合设计图表的形式对工程的管理进行系统的一种体现,强化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的综合管理的主导地位。

该模式是目前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

PDCA管理模式是通过4个阶段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包括:①初期需要调研该工程的施工阶段然后评估所需要的管理计划:②工程项目的设计方向、试点阶段与人员的培训体系;③试点阶段;试点阶段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在处理模式。

PDCA管理模式也称为动态管理,在执行该模式的过程中,PDCA模式的管理条例以及管理思维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变化进行调整。

2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探讨
2.1 技术管理理念创新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创新需要首先从理念入手,在管理理念与时俱进革新的基础上,进而才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管理实效性,解决了传统管理理念产生的严重滞后性影响问题。

在管理理念创新中,应该重点考虑到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高要求,比如践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极为必要,相对于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管理工作往往能够更为细致全面,可以针对所有施工要素进行详细把关,杜绝任何一环出现偏差问题,比如在施工材料管理方面,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必要性较为突出。

另外,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下同样也出现了较多的新要求,也需要在管理理念中予以及时体现,比如绿色化管理理念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该积极关注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环保效益,切实解决以往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

2.2 技术管理制度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还需要落实到制度层面,针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往往需要结合理念要求予以贯彻落实,确保施工管理更为高效有序。

在面临当前越来越繁杂的施工管理任务时,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创新应该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构建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相匹配的精细化责任体系,能够对于所有施工管理人员予以明确指导,避免管理任务出现冲突和混乱,构建岗位、人员和任务的匹配关系,最终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优化落实。

当然,为了更好优化施工管理效果,管理制度创新还需要考虑到激励制度改革优化,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有效提升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和吸引力,以便更好提升管理积极性,解决管理人员方面的不良干扰问题,力求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任务落实到位。

2.3 施工技术层面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还需要具体表现在技术层面,管理人员如果借助于新型管理技术手段,必然也就能够更好胜任于高要求的建筑工程管理岗位,同时明显降低了自身工作难度。

基于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而言,进一步推广信息化管理模式极为必要,需要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贯彻落实到各个管理细节中,要求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装备健全的信息化管理设施,同时促使各个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新型管理技术,最终更好服务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任务。

3 结语
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施工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创新优化,以求更好满足这些新趋势下的高要求,注重从理念、制度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创新优化。

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践行绿色化理念也是关键要求,应该切实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具备节能环保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诉求。

参考文献:
[1]周燕敏.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模式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101.
[2]何源涛.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1):142-144.
[3]卞广红.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