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山脉:安第斯山的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长山脉:安第斯山的概况
导语:安第斯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下面请和店铺一起来看看这个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的一些概况吧!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陆上最长的山脉,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互平行,全长约8900千米。
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千米。
安第斯山的地势:
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约5897米。
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
安第斯山脉不是由众多高大的山峰沿一条单线组成,而是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平行山脉和横断山脉(或科迪勒拉)组成的,其间有许多高原和洼地。
分别称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东、西山脉界线分明,勾勒出了该山系的主体特征。
东、西科迪勒拉总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东科迪勒拉有几处向东凸出,形成形似半岛的孤立山脉,或像位于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毗连地区的阿尔蒂普拉诺那样的山间高原。
安第斯山的气候:
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一般从火地岛向北至赤道,温度逐渐上升;但高度、临海、降雨、秘鲁(洪堡)寒流以及地形风障等因素,使气候变得多种多样。
科迪勒拉的外坡(面向太平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山坡)与内坡的气候有颇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外坡受到大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影响。
永久性的雪线的高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为792米(2,600尺),到南纬27°上升为6,096米(20,000尺),以后开始下降,到哥伦比亚安地斯山脉为4,572米(15,000尺)。
与世界其他山区一样,由于方位、纬度、昼长和迎风面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各种不同的小气候。
特别是秘鲁,因为小气候众多,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高海拔处的低气压或许对植物不那么重要,但海拔高度却造成了
一些气候变化,如气温、风、辐射和乾旱,这些决定了安地斯山脉不同地区的植物生长。
一般说来,安地斯山脉可被画分成几个高度带,每个高度带有其典型的主要植被和动物;但纬度也造成了南部和北部的不同,靠近太平洋和亚马逊盆地地区则反映了东、西科迪勒拉山脉内、外侧山坡间的差异。
往北的情况与此不同。
西科迪勒拉山的南部特别干旱,在秘鲁中部和北部稍为潮湿一点(有湿气和少量降雨),而在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则有大量或中等降雨量,相当潮湿。
植被因此随气候而异︰南部植被稀少,类似荒漠,但在较高海拔处有乾草原。
动物有小型南美鹿、美洲狮、兔鼠、豚鼠、毛丝鼠、骆驼、小鼠和蜥蜴;鸟类有神鹰、山鹑和蹼鸡等。
农业潜力很差。
在东科迪勒拉山东侧,从玻利维亚向北有繁茂的植被,大部分为热带森林,丛林动物丰富。
安第斯山的生态:
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垂直分带明显,随纬度、高度和坡向而异。
北段地处低纬,综合反映热带湿润的基本特征。
低地和低坡地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7℃以上,年降水量多超过2000毫米,热带山地常绿林所占比重很大。
由下向上,气候和植被类型依次更替,直至高山冰雪带,垂直带图谱完整。
中段自北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量减少,主要反映干旱特征。
南段地处中、高纬,体现温凉湿润特征。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低于10℃,最热月平均气温以上0℃。
动植物。
在安第斯山脉,动植物的生存能力大部分取决于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的生存也由气候、湿润的程度和土壤等条件决定,而动物则赖有丰足的食物来源才能生存;永久雪线是动植物生存的上限。
有些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上生存,其他的则只能生活在某一高度。
猫类很少生活在13,000尺以上,白尾小鼠通常不低于13,000尺,最高可达17,000尺。
无峰驼(美洲驼、栗色羊驼、羊驼和骆马)主要为高原动物,生活在11,200尺~12,800尺之间高度,但也可在海拔较低的地方生活得很好。
据认为,神鹰可以高飞至26,000尺。
安第斯山的成因:
安第斯山脉绵延7000公里,高山众多,地势陡峭,最高峰海拔6900米,山脉平均海拔4000米。
安第斯山脉是板块运动的产物,主要是因为纳斯卡板块俯冲到南美板块下方,于是抬升了山体。
这一过程仍然在进行,还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加尔齐奥内和研究搭档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对沉积物进行研究后认定,安第斯山脉曾在几千万年里抬升缓慢,然后在距今1000万年至600万年间突然加快了升高速度。
这表明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应归功于“拆沉作用”。
当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相撞时,一般理论都认为大陆板块会发生褶皱形成山脉。
加尔齐奥内说,褶皱会在地壳下方形成一个沉重的“根部”,固定住地壳。
传统理论认为,地底深处的地幔软流层会缓慢侵蚀这个“根部”,使山脉随着地壳的加厚而逐渐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