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课件1 苏教版16

合集下载

6.26万众一心奔小康课件 (3)

6.26万众一心奔小康课件 (3)

联系课本110页材料回答: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 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应怎 样从身边的 小事做起?
请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以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的精神,为本地经济文化建设 提一些建议 。
社会生活 日课 本108页中间小 字部分,你有什 么启示?
社会大课堂 导入新课
经济更加发展,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
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 更加繁荣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民主更加健 全
社会更加和 谐
我们在行动!
实践: 我现在该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做 些什么?
走进新时代:
昨天、今天与明天 导入新课
方案一: 点击生活 或(发现之旅)
问题:
我家的昨天与今天 或(今时与往日)
(1)家庭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自己家庭 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如:了解父母 的生日,比较两代人的童年;向家人理解生 活用品、家用电器、住房等方面的变化;寻 找家人的老照片,或过去使用的票证;在家 庭设施方面你还有哪些愿望没有实现? (2)家乡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如:调查家乡市容建设的 变化;道路、商业 网点的变化;目前家乡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改进?向相关部门了解家乡发展的远景 规划。
问题:
同学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哪些新变化? 你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小康生活吗?
鼓起来的钱袋子
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精起来的饮食
长起来的人均寿命
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快起来的通信方式
大起来的住房
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点击问题
----关注贫穷
“十一五”规 为什么着重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促进 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歌词三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课件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歌词三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课件 (新版)苏教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 答:高昂的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的 没有悲观只有快乐 对未来美 好的向往。
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 作文,假设自己是贫困生,接受了 社会的帮助,是怎样感恩的。800 字一下,700字以上。 点拔:对未 来充满希望、
在希望的田野上
词作者简介
作词家晓光(即原文化部副部 长陈晓光)。陈晓光,男, 1948年出生,河北景县人。 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 业。历任中国音乐协会《词刊》 副主编、主编,中国艺术报社 副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 组书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 (副部级)。第八届、 词作家 陈晓光第九届全国政 协委员
上劳动 •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 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问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答:
面对如花似锦的祖国 ,我们作为祖国 的小主人 ,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的 希望 ,应热爱生活、负有理想 ,肩负 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我们的理想就 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充满 希望的土地 ,这里指我们伟大的祖国
•谢谢观赏、
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 赞颂与希冀写下了这首 歌
为她我小我炊小(老(幸为一我十(我禾为人们伙牛我们烟河哎人北生哎福她西片们里哎们苗她们世(羊们的在嗨疆活嗨,富村冬世呦(嗨世的在打在世在的家新美哟举(在哟为裕纺麦世)呦哟世理农扮弹明代牧未乡建丽呦杯呦 人她,花代)呦代想民,琴媚代人来的荷,)们荷增为,(代荷荷代在的为那,的在的住村呀(在播的呀光她(在塘那呀在希汗她个那姑阳这笛房庄儿希种劳儿,兴这,个儿这望希水梳)个娘光田声上旁咿一望,动咿为旺田十)咿田的望里妆)歌下孩野中飘流儿片东的南中儿她。野里儿野田的抽。唱生子上成荡淌呦高港田国变呦幸上果呦上野田穗。活们生长,。!梁撒野打样!福奋香!劳上 野,,欢活。),网上场。)为斗。)动,上笑,,。她,,,增光!

26_1万众一心奔小康_教案

26_1万众一心奔小康_教案

26.1 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水平目标:准确理解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六课第一框《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1)“小康”这个话题由来已久。

《诗经》当中以前记录了老百姓对于小康社会的向往。

(展示图文资料)(2)新中国成立以后来,我们国家是谁第一个提出了“小康”这个目标呢?(展示图文资料)邓小平(3)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上胡锦涛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由此,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二.讲授新课(一)感受“小康”1.家乡——启东变化知多少教师展示一组“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启东变化”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思考:(1)这组图片反映了启东的哪些方面的变化?学生回答:住房、消费、交通……(2)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从这些变化,能够看出启东人民的进入了小康生活,这得益于党的“三步走”战略的实施。

2.“三步走”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学生回答: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教师:实施“三步走”战略最终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那么,到当前为止我们国家实施“三步走”战略的情况如何?学生回答: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教师:这里提到的总体的小康,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抽象由教师阐释,文字资料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康发展的进程”)实现总体小康后,还有贫困吗?学生回答:有。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PPT课件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PPT课件

生活变化:轿车的称呼,意思是像轿子 一样的车,只有当官的才坐得起。
数字印证:从1998年开始,我国个人购车比 例已经超过50%。目前,在一些大中城 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城市居民 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到100多辆。
• 生活变化:城镇居民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 适、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 多季”。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
式将小康列为三步走的发展战
略中的第二步。
.
6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 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 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 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第三步,用30年到50年时间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 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 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了现代化“三 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前两步,就是进入了小康社会。
根据英国、法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资料 计算,他们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41岁提高 到64.6岁,用了整整100年的时间.
生活变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过去,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并不是一 件罕见的事情。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有着 太多的旧房、筒子楼、危房。
数字印证:目前,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在10平方米以上,农村达到25平方米。 与此同时,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
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创 造的新名词“万元户”,几乎成了 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 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 的历史名词。
数字印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为突 出地反映在储蓄存款的变化上。1 989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刚过5000亿元。目前已超过 8万亿元。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十六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 第二框 共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十六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 第二框 共

26.2共创美好的明天【学习目标】1、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

2、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掌握和谐社会的内涵。

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难点】和谐社会的内涵。

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

每一位公民都必须树立,充分发挥自己的,为祖国的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2、艰苦奋斗是,正是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顽强进取,才有了我们祖国的、。

今天,只有大力发扬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才能,才能。

3、和谐社会是、、、、的社会。

4、和谐社会是、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课堂探究】1、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说一说我们现在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我们将来准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青少年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3、在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具体部署。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间有何关系?江苏省确立了富民强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明确提出要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

计划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1.4倍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00美元,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基本实现现代化。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地区。

建设“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意义?【随堂检测】1、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

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件41张ppt

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件41张ppt

歌词部分
望黄河
直奔东南
颂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抒壮志

惊涛澎湃 浊流宛转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屏障 千万条铁的臂膀
增 强 民 族 观 念
发 扬 民 族 精 神
这首诗的结构: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尾 声
学习 黄河精神
延伸拓展:
有关黃河的诗句,俗语,你 知道多少?
有关黄河的诗句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 唐《浪淘沙》 •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有关黄河的俗语
•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 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 6.九曲黄河十八湾
课下延伸: 1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体会 其中的民族精神。 2搜集黄河诗句,俗语。
谢谢观赏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勇往直前,坚不可摧 ……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 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 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 中华民族的象征。 •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 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 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 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 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苏教版初一下册政治26.0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PPT课件(1)

苏教版初一下册政治26.0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PPT课件(1)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总结出 的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 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 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 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 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 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 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 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1、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是怎样的? 2、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 ________目标,人民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 3、跨进21世纪,我国进入了___________、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4、为什么说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如何理解) 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的___前___两__目步标,人民生活
_总__体__上__达___到__小__康__水___平_。 全面建设 3、跨进21世纪,我国进入了_小__康___社__会___、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4、为什么说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如何理解)
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 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 是什么?
(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怎样 的?)
6、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
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_新__的____、_更__高____的要求。
7、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怎 么办?

七年级(教学课件2021-4-1-16-52)1政治万众一心奔小康

七年级(教学课件2021-4-1-16-52)1政治万众一心奔小康

信息点击1
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 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我们通常所说的 小康之家、小康生活,主要说的是个人 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一般指经 济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人际关系上 文明礼貌、温馨和睦,生活环境上安全 舒适、健康快乐。
信息点击2
我国经济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阅读上述信息,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建设“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对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2.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 面为本地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俗语说水火无情。当火灾发生时,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 开展救援活动,将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 消防救援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现代消防救援中, 需要积极利用技术优势,将无人机应用于消防救援实践当 中,提高消防救援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也能够对消防人员难 以达到的火灾救援需求进行补充,在保护消防人员安全的同 时,增强消防救援的实施效果。参考文献:1] 吴瑞波,程兴远,王征,王霁.浅议多旋翼无人机在城市消防灭 火救援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06):147-149.2] 许滨. 浅析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大中队级灭火救援行动 及日常工作中的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7(03):72-73. 物联网中,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各种普通的Andriod平台如何接入网络之中。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计算机和手持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以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的技术。满足 设计要求,简单有效,可靠方便。ESP8266模块是一种应用广泛、体积小、功耗低、引脚丰富的WiFi芯片。可扩展功能非常强大,支持无线802.11 B/G/N三标准,支持 STA/AP/STA+AP三工作模式,同时支持TCP/IP协议栈和多路径TCP客户端连接,以及AT命令内。。。asda汽车保养https:///。。。asdasrew置富插座,还支持 UART/GPIO数据COM通讯接口,适用于电池供电的应用,简单方便。三、软件设计系统的ZigBee网络由ZigBee技术组成,主要包括终端节点和协调器。ZigBee节点通过ZigBee网络收 集各种相关数据,并将它们发送给ZigBee协调器,而协调器通过串行通信将数据传送到上位计算机监控软件。同时,ESP8266芯片构成WiFi,产生局域网,Android平台监测连入, WiFi实现数据的上传、接收和发送。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是我国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点之一,该技术可以应用于 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虚拟实验、特殊教育等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缺乏教学条件等问题。但是当前虚拟现实的 教育应用尚存在包括技术、引入成本、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普遍化的教育应用,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事 业做出贡献。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概述.1基本特征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其融合了包括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特征,目的是创造一个实时变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在体验过程中能够获得真实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体验效果,让用户获得在虚拟现实中 的沉浸感,它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具有三大特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想 3.模型建立与求解由喷油嘴处压力可求解燃油的流动速率,流动速率乘以喷孔面积即为流经喷孔的流量,从而得到喷油速率与时间的曲线图,对该曲线积分即得排油量;根据已知 的凸轮运动极径和极角的关系,对柱塞的升程进行求解,同时对柱塞达到上止点时高压油泵内压力进行求解,可表示为角速的表达式;继而建立单向阀小孔处进油量和喷油嘴处排 油量的关系3.1喷油嘴处排油量的计算在该问题中,喷油嘴处的流量是由针阀控制的,针阀的上下移动导致喷孔处的流量发生变化。1、喷孔截面流速的计算喷孔处的压力为 5f49ad05e5321_html_2ec432cc61a0acb2.gif ,喷孔截面处的流速可通过如式(1)的经验公式[3]得到1)式(1)为微分方程,给出初始条件:。2、喷孔截面流量的计算根据式 (1)求解得到的流速,可利用流量定义式:流过小孔的面积乘以流体的流速如式(2)所示,求解得到喷孔处的流量: 剩余价值论从根本上解释了劳动人民的付出回报不配比的原因,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使得这部分财富从劳动者手中流入资本家。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注定了资本 主义最终会走向消亡。分配理论中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与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运用到经济制度分配中。《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人与自然的问题。马克思强调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而不是一味追逐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背后是贪婪的人性,资本家可能无视自然破坏,剥削劳动者,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视而不见。于是,新 中国成立后,把资本家视为敌人,将农民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从资产阶级手中巧取资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已将社会主义道路视为我们发展的道路,时代背景下消灭资本家 的举措为我国的发展大局打下夯实的基础。劳动过程理论,说明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当劳动与劳动资料异化之后,科学技术的上升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弊端。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必须完善制度环境,借此规避的风险。这就要求劳动与所有权的统一,不能让异化的科技主宰人类未来的命运。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万众一心奔小康课题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正确理解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和奋斗目标。

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的精神和行动。

2.过程与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国家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如何努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苦奋斗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难点正确理解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正确理解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亲身体验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设计1.感受小康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2.关注贫困3.明确目标1.我与小康共创美好的明天2.永恒的精神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性化补充第1课时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一.情境导入谁不说咱家乡好――列举家乡新变化靓起来的服饰、快起来的通讯方式、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大起来的住房面积、好起来的交通工具……请你任选一个主题给同学们讲讲有关变化的表现。

并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正确理解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3-5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

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的快而准确。

1、小康的含义?2、“三步走”战略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体现在哪里?4、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又是怎样的呢?5、中共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适当的点拨。

七年级政治万众一心奔小康

七年级政治万众一心奔小康

阅读材料后思考,上述举措反映了国家重视 哪方面建设?这些举措有何作用?
请同学列举几例因人类不合理地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而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观看教材P109彩图后有什么感悟?
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把我 国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协 调发展的小康社会,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目 标,谈谈怎样理解“全面发展”?
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惜 污染、破坏环境,不惜侵占大量耕地…… 阅读上述材料后,你对经济发展要做到“ 又好又快”是怎样理解的? 目前,我国在农村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在城市不断完善居民自治制度。 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举措?
阅读教材P109页有关内容,思考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
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贫 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覆盖面工作进展迅速, 中央已下达专项补助资金94亿元……
在 2004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上,党中央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6年 10 月召开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 了具体部署。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间有何关 系?
信息点击3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惠及十几亿人口”指的是什么?为什 么要强调这一点? 2.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要求?
1.结合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说说这 几年自己家乡面貌有哪些大变化、大发展。 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1课《我的中国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1课《我的中国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1课《我的中国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和推敲歌词中精炼形象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深情歌唱歌曲。

2学情分析
《我的中国心》主要内容及情感:这首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主题词“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它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歌词语言平实,感情强烈而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重点难点
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

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和韵律。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黄霑,香港著名词作者,曾创作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

《我的中国心》是其代表作,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在港澳
同胞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1984年,张明敏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到北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向大陆观众介绍了这首歌曲。

从此, 这首歌在大陆广为流传。

2、注音:
黄霑( )萦绕( ) 烙( )澎湃( )巅( )
炊烟( )抽穗( )梳妆( )明媚( )狂澜( )
3、释义:
澎湃:本来形容波浪互相撞击,这里是特定语境下词语的移用。

体魄:体格和精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总结出 的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 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 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 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乊,一个国家 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 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 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 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10、____________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
小康的标准
• • • • • • • • • • • • • • • •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1、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是怎样的?
第一步,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 代化。
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康之家、小康生活,主 要说的是个人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 一般指经济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人际 关系上文明礼貌、温馨和睦,生活环境上
安全舒适、健康快乐。
【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1、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是怎样的? 2、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 ________目标,人民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
3、跨迚21世纪,我国迚入了___________、加快推迚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4、为什么说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如何理解) 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如何理解)
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 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 是什么? (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怎样 的?) 6、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 新的 、_______ 更高 的要求。 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_______ 7、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怎 么办? 8、在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小康的来由】
1、早在西周时候,小康一词即已出现。 《诗经》上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的句子。“真苦真难老百姓,每天劳作 不止,盼望安居活命 ”。 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 2、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有“( 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 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邓小平 ____________首先使用“小康”描述 中国式的现代化。 “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 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在 2004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 央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具体部 署。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蓝图)是什么?
6、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 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要求。 7、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怎么 办? 8、在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蓝图)是什么? 10、____________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2、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的________ 目标,人民生活 前两步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加快推迚 3、跨迚21世纪,我国迚入了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4、为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