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六单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基础题组
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门头沟灵水举人村野外考察。
图甲是灵水八景之一“独山莲花”的照片,构成“独山莲花”的岩体为侵入岩的一种。
图乙是当地另一处的含煤岩层。
图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三题。
甲
乙
丙
1.(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图甲中的“独山莲花”和图乙中的含煤岩层分别属于图丙中的( )
A.A和B
B.B和D
C.D和C
D.A和C
2.(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独山莲花”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丙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岩浆—①—A—③
B.沉积物—④—C—⑤—D
C.岩浆—②—B—④
D.沉积物—④—C—③—B
3.(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图丙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读图,回答下题。
4.(2017北京西城期末)图示两个主要大陆( )
A.处于同一板块
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边缘有深海沟
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下图为我国新疆南部的板块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2017北京朝阳一模)图中所示( )
A.岩石圈厚度达120千米
B.板块为东西相向运动
C.岩浆喷发形成天山山脉
D.板块边界为消亡边界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6.(2016北京顺义统练一)图中( )
A.甲—山地成因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乙—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丙—岩层受到挤压断裂抬升成山
D.丁—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7.(2015北京六十六中期中)读“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6分)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
(2分)
提升题组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8. (2015北京东城一模)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9.(2015北京东城一模)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横亘石壁如带。
”据此完成下题。
10.(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该地“山崖”形成的过程可能是( )
A.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B.固结成岩地壳下沉沉积作用风化侵蚀地壳上升
C.地壳上升固结成岩地壳下沉沉积作用风化侵蚀
D.沉积作用风化侵蚀地壳上升固结成岩地壳下沉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2017北京海淀期中)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是岩层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12.(2017北京海淀期中)图中区域(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13.(2016北京五中期中)读下面两图,回答下题。
沿PQ 一线的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
说出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并简述地形形成的主要成因。
(8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D “独山莲花”的岩石属于侵入岩,含煤岩层属于沉积岩。
图中A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B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因此D正确。
2.A “独山莲花”主要是岩浆侵入岩层,然后外力侵蚀形成的,A项正确。
3.C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其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项正确。
4.B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图示两个主要大陆为非洲、南美大陆,分别位于非洲板块、美洲板块,A项错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为生长边界,向相反方向运动,B项正确;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消亡边界形成海沟,C项错误;非洲无贯通南北的山脉,D项错误。
5.D 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圈层。
岩石圈指的是从软流层以上到地球表面的部分,读图可知,岩石圈厚度不到120千米,A项错误;板块向东运动,B项错误;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天山山脉为褶皱山脉,C项错误;板块边界处相碰撞,为消亡边界,D项正确。
6.D 读图知,甲为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二者成因不同;乙处岩层上拱,为背斜;丙处岩层凹陷,为向斜;丁处为背斜,其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
7.答案(1)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6分)
(2)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形成)。
(2分)
提升题组
8.C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读图可知,花岗岩将石灰岩切断,故其形成晚于石灰岩,A项错误;乙山为褶皱山,B项错误;甲处位于向斜槽部,C项正确;图示地形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主要为丘陵,D项错误。
9.D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陡崖不一定由断层形成,野外考察时判断不出哪些岩体相对下沉,故选择D。
10.A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
据文中所记载,岩石中有生物化石,岩层呈带状,说明该岩石是沉积岩。
该处地壳下沉,地势低洼,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经过地壳上升运动,形成断块山,经过风化侵蚀形成山崖。
11.D 读图可知,地层②形成后发生了断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项错误;形成③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地质作用为岩浆活动,B项错误;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C项错误;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项正确。
12.D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b处的玄武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项正确。
13.答案甲地为山地,岩浆侵入,地壳断裂抬升形成。
乙地为平原,地壳断裂下沉,流水沉积形成。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