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9T03:16:44.5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5期作者:张淑玲、王晓霞、孟晓莹、王秀荣、张奎美[导读] 目的:探析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张淑玲、王晓霞、孟晓莹、王秀荣、张奎美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妇科
[摘要] 目的:探析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于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给予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贴敷神阙穴治疗痛经,对照组给予市面所售痛经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第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V AS评分为1.76±1.27,对照组V AS评分为
3.61±1.61,P <0.05。
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V AS评分为1.45±1.13,对照组V AS评分为2.94±1.27,P <0.01,治疗组止痛效果显著。
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CMSS为
4.51±3.34,对照组CMSS为6.71±2.98,P <0.05,治疗组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优于对照组。
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治疗组CMSS评分为4.51±3.34,对照组CMSS为6.71±2.98, P <0.05,治疗组痛经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采用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单纯应用市面所售痛经贴相比较而言,电生理联合我院自制痛经贴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经期身体不适,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 电生理;穴位贴敷;中医外治;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伴随月经周期发作,以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发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昏厥等[1]。
痛经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中医上常把原发性痛经称为“经行腹痛”。
在西医看来,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合成及分泌的前列腺素增多,单纯靠药物治疗很难根治,而且药物治疗也有很多不良反应[2]。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与月经前后的特殊生理状态有关,其病因以“不通而痛”、“不荣者痛”为主,“寒”、“瘀”是其根本原因[3]。
中医外治法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而且可以防止药物依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
在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中,妇科医生经常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一定疗效。
电生理技术是将现代机器作用于穴位,通过穴位刺激及经络传导止痛,广义上说这也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电生理技术是一种无创、廉价、便携的有效治疗方式,对人体无危害,无明显禁忌症。
电生理刺激会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前列腺素的分泌,抑制中枢的兴奋,具有良好的止痛的效果[4]。
电生理技术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损伤神经纤维的诱导,从而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刺激强度是影响电生理疗效的关键因素,患者对电生理强度耐受度越高,则痛经缓解更加明显。
我们团队应用电生理技术及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源于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
共选病例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对照组中:年龄15- 44岁,平均年龄(25.33 ± 2.51)岁;病程为5个月-20年,平均病程(8.30±3.20)年。
治疗组中: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6.01 ± 3.32)岁;病程为7个月-25年,平均病程(8.28± 3.75)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5]:(1)两组痛经病人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通过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生殖器官均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2)既往月经规律,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为3-7天。
(3)年龄在15-45岁女性。
(4)患者依从性良好。
(5)在观察过程中,没有使用其它药物来治疗原发性痛经。
(6)本院医疗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病人符合自愿原则。
排除标准 [6]:(1)不符合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
(2)15岁以下及45岁以上女性。
(3)心脏、肝脏、肾脏等系统有严重的疾患,或有精神障碍者。
(4)腹部及骶部皮肤有溃疡或破损的患者者,对电极贴及敷贴过敏者。
(5)已经妊娠、哺乳期的妇女或准备妊娠者。
1.2方法
(1)治疗组40例患者:
①电生理技术:采用佛山市杉山大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子宫(粤械注准20182260716)。
在下腹正中子宫位置贴电极片,P2档,电流强度30HZ,经期第1天开始,每日1次,每次30min。
②自制痛经贴(成分:元胡、没药、蒲黄、五灵脂、丹参、赤芍、吴茱萸、川芎、小茴香各3g磨成粉,用白醋调和,贴敷神阙穴)。
经期第1天开始,贴敷神阙穴(肚脐),每次贴敷6小时,连贴5天,应用3个月经周期。
(2)对照组40例患者:
采用市面所售痛经贴(月姿韵,山东世纪通医药科技公司)。
经期第1天开始贴敷神阙穴及子宫位置,连用5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通过对视觉模拟评分(V AS)和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进行分值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 AS)及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的变化,进而判断两种方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1)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价标准 [7]:做1条10cm长的直线,最左端表示无痛,最右端表示剧痛。
治疗前后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以“1”标记在线段上,线段左端到“l”之间的距离即是受试者的疼痛强度。
0分:0cm,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
2分:1-3cm,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生活。
4分:4-6cm 中度疼痛,稍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
6分:7-10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和生活。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可精确到毫米)
(2)痛经症状评分量表及分级标准
①根据痛经症状评分表痛经症状采取积分的方式。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
临床表现计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基础分) 5 分腹痛明显0.5 分
腹痛难忍 1 分
面色苍0.5 分
坐卧不宁 1 分
休克 2 分
冷汗淋漓 1 分
四肢厥冷 1 分
伴腰部酸痛0.5 分
伴恶心呕吐0.5 分
伴肛门坠胀0.5 分
需卧床休息 1 分
影响工作学习 1 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 1 分
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 分疼痛在一天以内0.5 分②痛经症状评分标准(CMSS)如下[10]:
重度: 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以上。
中度: 痛经症状积分在8-14分。
轻度: 痛经症状积分在8分以下。
1.4 研究采取的统计方法
数据由SPSS 26.0统计软件同意处理。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相关统计方法分析。
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 <0.01有极显著差异,P >0.05为无统计学差异。
1.5研究记录时间
记录治疗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V AS及CMSS的评分变化。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 AS)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V AS值,治疗组最大值为9.8分,最小值为2.9分,对照组最大值为9.7分,最小值为2.8分,P >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由表2可见,治疗后第1个月及第2个月,两组患者V AS评分无差异。
但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组V AS评分为1.76±1.27,对照组V AS评分为3.61±1.61,P <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V AS评分为1.45±1.13,对照组V AS评分为2.94±1.27,P <
0.01,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电生理技术联合穴位贴敷的止痛效果明显。
注:第1个月经周期及第2个月经周期后 P >0.05,无统计学意义。
第3个月经周期后及停药1个月后 P <0.05,表明两组患者有可比性。
3讨论
妇女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会有周期性的腹部疼痛,或者腰痛,甚至会因为疼痛导致晕厥,称之为“痛经”或者“经行腹痛”。
《中医妇科学》记载,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8]。
实证多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引起子宫的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虚证主要因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9]。
大部分患者同时有两种以上的证候,使初入临床的医师很难辨证,我们团队尝试找出一种对六种症型都有效果的经验方。
我院自制痛经贴,适合所有症型的痛经患者。
自制止痛贴成份:元胡,没药,蒲黄,五灵脂,丹参,赤芍,吴茱萸,川芎,小茴香。
其作用有: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散血化瘀;蒲黄:活血化瘀,止血化瘀;五灵脂:活血化瘀,炒炭止血;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吴茱萸:温热止痛,理气,燥湿;川芎: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八角:温肾散寒,祛寒止痛,理气和胃。
治疗痛经,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有穴位注射、穴位埋针、中药内服、针刺法、艾灸法、脐灸法、热敏灸等。
然而,许多患者对针灸、穴位注射、穴位埋针畏惧,无法耐受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在痛经治疗中应用无痛、无创的方法,易于被患者接受。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它是将膏药或各种药粉混合在一起制成的膏状制剂,贴在穴位上,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药到病所,发挥疗效,穴位贴敷法具有温经通络,振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10]。
我们医院研制的“痛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及中医的复合疗法,即中药本身的药物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痛经贴”采用经络渗透法,在不产生肝内“首过效应”的情况下,能减少
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具有直接、安全、简便、价格低廉的优势。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痛经贴贴敷于神阙穴,对缓解痛经有一定的效果。
神阙穴位于肚脐,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与十二经脉相连,与身体的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同时,冲脉运行经过脐部,冲脉也是经脉之海,将药物敷药神阙穴,可使药力迅速扩散到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生物电是一种物理、物理、化学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生物活体的重要特性。
近年来,电生理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1]。
电生理学技术能使各种中枢神经介质释放,从而达到镇痛、镇痛的目的,达到无创、即刻止痛的目的[12]。
电生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可以在月经期间通过低频率的脉冲电刺激子宫,促进血液循环、运行气血、活血化瘀、通筋活络、快速止痛。
电生理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经济,可重复性高。
低频率脉冲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促使子宫平滑肌进行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
电生理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它可以通过脉冲电流传导达到阻断疼痛传导的目的,从而达到阻断疼痛的目的,并能抑制脊髓背角细胞的刺激性反应。
电生理学的电刺激信号可以通过脊髓、丘脑、尾状核、皮层等参与到复杂的整合过程,并能抑制丘脑束旁核和脊髓背角细胞,使中枢内在神经和镇痛系统兴奋,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13]。
原发性痛经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引起的,痛经发作时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血管挛缩,子宫内的血液高凝、高聚集,从而引起子宫缺氧缺血,从而产生疼痛不适感。
电生理刺激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4]。
如何有效地减轻痛经症状及减少痛经的复发,改善妇女的生活品质,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
在临床诊疗中,电生理技术联合我院自制痛经贴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市面所售的痛经贴相比,本研究中治疗组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痛经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痛经带来的其他身体不适。
参考文献:
[1]甘子晴,卢素杰,陆珊珊,林寒梅.痛经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06):214-216.
[2]陈丽.中西医护理干预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18,31(6):125-127.
[3]李晶.中药穴位贴敷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3):32-33.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13.015.
[4]Elboim- Gabyzon M,Kalichman L.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for primary dysmenorrhea:an overview[J].Int J Womens Health,2020,121-10.
[5]杨海霞,朱红霞,苏心镜.穴位体表电刺激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130-131.
[6]王明闯,张菲菲,王忠民.痛经灵胶囊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3):375-377.
[7]付曙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147-148.
[8]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31.
[9]袁静雪.手针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疗效初步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
[10]冯雯,张彤,盖云.三伏贴联合督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7,34(9):595-597.
[11]林静,郭玲,陈彩蓉,邹文花,陈樱涵,王晓光,叶丽纯,马乐,黄华仪.电生理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04):470-475.
[12]黄琳,许秀芳,赵炳坤,冯纳新,朱润.经皮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1):161-162.
[13]郑敏,马玉侠,范楠楠,等.关元与三阴交配伍针刺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6):527-528.
[14]高雯,董玲,吕凤君,陈昱,谭玲琳,谭桂兰.电刺激治疗痛经疗效观察[J].生殖医学杂志,2018,27(04):372-374.
通讯作者:张淑玲,山东省昌乐县利民街278号,****************,138****6626项目来源:潍坊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研项目计划项目编号:2021年(第4类)第 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