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绪论、造血与血细胞分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绪论、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 3. A2型题 4. B1型题
A.新生儿至5岁
B.5~7岁以后
C.13岁以后
D.15岁以后E.18岁以后
1.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2.骨髓腔内开始出现黄骨髓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3.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正确答案:E
解析:红骨髓是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5岁以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都是红骨髓,5~7岁后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

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脂肪化。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A.Lin
B.HLA—DR
C.Thy-1
D.CD34E.CD38
4.造血干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5.造血祖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6.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均可表达的是
正确答案:B
解析:造血干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是CD34,另外可表达Thy-1;造血祖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是CD38,还可表达少量的Lin。

HLA-DR属非特异性抗原,可表达于干细胞、祖细胞、各分化阶段的B细胞及激活的T细胞。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7.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血液和造血组织
B.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疾病
C.血液病患者
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
正确答案:B
解析: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科学,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知识模块:绪论
8.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D
解析: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在1910年后才有报道,此类细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的细菌,而且能吞噬较难杀灭的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故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

知识模块:绪论
9.胚胎期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卵黄囊E.骨髓
正确答案:D
解析:人体胚胎期造血第一期是中胚叶造血期,在人胚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0.3~6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器官E.骨髓
正确答案:A
解析: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此期肝造血的特点主要以生成红细胞为主,约90%的血细胞为有核红细胞,第4个月以后的胎肝才有粒细胞生成,肝不生成淋巴细胞。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1.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器官E.骨髓
正确答案:E
解析:人体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生成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唯一场所,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其他的造血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成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的场所。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2.下列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B.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C.核仁由无到有
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正确答案:D
解析:血细胞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3.人体内具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造血干细胞
B.红系祖细胞
C.粒系祖细胞
D.T淋巴系祖细胞E.巨核系祖细胞
正确答案:A
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4.原始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不包括
A.胞体大,核浆比例小
B.核染色质细致均匀
C.核仁明显
D.胞质内一般无颗粒E.胞质染色嗜碱性,呈蓝色或深蓝色
正确答案:A
解析:原始细胞核大,核浆比例也大。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5.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E.早幼红细胞
正确答案:C
解析: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在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过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它通过脱核而成为网织红细胞。

这一增殖、分化、成熟的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小时。

网织红细胞再经约48小时即完全成熟。

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后,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6.髓外造血可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骨髓纤维化
B.慢性再障
C.多发性骨髓瘤
D.严重感染E.血友病
正确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7.B淋巴祖细胞的发育部位是
A.胸腺
B.骨髓
C.肝脏
D.脾脏E.淋巴结
正确答案:B
解析: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8.临床上成人最常用的骨髓穿刺部位是
A.胸骨
B.肋骨
C.髂骨
D.胫骨E.颅骨
正确答案:C
解析: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髓要丰富。

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

③应避开重要脏器。

故临床上成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9.正常情况下,既可出现在骨髓中,也可出现于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是
A.原始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E.杆状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E
解析:正常情况下: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只能存在于骨髓中,而杆状核粒细胞既可出现在骨髓中,也可出现于外周血中。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0.骨髓检查的禁忌证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多发性骨髓瘤
C.白血病
D.血友病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D
解析: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遗传性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凝血试验是诊断和鉴别本类疾病重要的方法。

另外,骨髓检查属于有创性的检查.不适于血友病的患者。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1.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为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活跃
D.减低E.极度减低
正确答案:C
解析: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为增生活跃。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2.下列细胞中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是
A.早幼粒细胞
B.中幼粒细胞
C.晚幼粒细胞
D.中幼红细胞E.早幼红细胞
正确答案:C
解析:原红细胞、早幼、中幼红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晚幼红细胞则已丧失分裂能力。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3.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检查最可能出现
A.口形红细胞
B.高色素大红细胞
C.镰状红细胞
D.嗜多色红细胞E.低色素小红细胞
正确答案:D
解析:嗜多色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生性贫血。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4.正常人骨髓中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
A.1:1
B.1:2
C.1:4
D.(2~4):1E.2:1
正确答案:D
解析: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系统为(2~4):1。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5.下列哪项不是骨髓检查的范围
A.有无特殊细胞
B.有无寄生虫
C.有无转移癌细胞
D.血小板功能E.红细胞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骨髓检查的范围包括:有无特殊细胞、有无寄生虫、有无转移癌细胞、红细胞形态等,不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查。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6.低倍镜观察骨髓象,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观察涂片染色情况
B.对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C.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D.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E.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胞体大、成堆的异常细胞
正确答案:D
解析:观察分裂相细胞的多少和各种细胞的形态应在油镜下进行。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7.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时,下列哪些细胞不在计数和分类范围
A.成骨细胞
B.杆状核粒细胞
C.晚幼粒细胞
D.分叶核粒细胞E.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A
解析:有核细胞计数是指计数除巨核细胞、破碎细胞、分裂相以外的其他有核细胞。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8.诊断白血病的最重要手段是
A.血涂片检查
B.骨髓涂片检查
C.染色体检查
D.脑脊液检查E.骨髓细胞培养
正确答案:B
解析:诊断白血病的最重要手段是骨髓涂片。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9.下列疾病中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E.多发性骨髓瘤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各种白血病、再障、巨幼贫、恶性组织病、戈谢病、尼曼一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具有诊断价值。

可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亢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0.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
A.10%
B.20%
C.30%
D.40%E.50%
正确答案:B
解析: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1.骨髓涂片中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等增多见于A.急性白血病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恶性组织细胞病E.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C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造血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等)比例增加。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2.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正常骨髓象
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粒/红细胞比例为3:1
C.组织嗜碱细胞偶见
D.不见核分裂象E.以上均不符
正确答案:A
解析: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2~4):1;各血细胞系统的比例和形态大致正常。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骨髓成分。

不易见到核分裂象,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正常。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3.某患者,男性,28岁,持续发热10余天,原因不明,肝脾肿大,应做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尿常规
C.骨髓检查
D.血凝检查E.生化检查
正确答案:C
解析:骨髓检查的适应证有: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三系增多或减少,外周血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4.患儿,男性,10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曾服用氯霉素3天。

检查结果:贫血,网织红细胞<0.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见到巨大原始红细胞,用青霉素治疗后,骨髓象即恢复正常,可能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感染性贫血
C.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胞体比同期正常细胞明显增大。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A.原始红细胞
B.原始粒细胞
C.原始单核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E.早幼红细胞
35.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

核仁2~5个,较小,清楚。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

是哪种细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6.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

是哪种细胞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7.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
直径的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

是哪种细胞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8.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

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

是哪种细胞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9.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1~2个。

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

是哪种细胞
正确答案:D
解析:主要看细胞的染色质形态,胞质颜色等。

抓住主要特点。

原粒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较多2~5个,较小,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

原红有瘤状突,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

原始单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

原始淋巴胞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

知识模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