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下学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下学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9月的一幅漫画《鸟儿与草人》。

该漫画反映了
A.农村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
B.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D.国民经济彻底恢复
2.“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

”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做数字帝国主义。

此材料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B.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化
C.数字跨国公司冲击国家主权D.网络削弱了霸权主义
3.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试、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

上述决策
A.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B.直接推动了新式学堂的普及
C.冲击了读书人固化的思维
D.标志着中国科举制成为历史
4.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

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

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
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
5.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单位:千克)的变化情况。

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技术革新B.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
6.下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皇帝与宰相矛盾激化D.君臣关系不断变化
7.如图是《1450—1750年间欧洲以白银衡量的核算货币贬值程度指数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
B.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率大于内陆国家和地区
C.大西洋沿岸国家的货币贬值率大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D.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8.中世纪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夺取:
A.立法权与司法权B.言论自由和法律平等权
C.司法权和行政权D.贸易自由权和财产私有权
9.《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10.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

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
11.如图为毕加索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该作品
A.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B.通过变形图案组合,尝试新表现形式
C.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D.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形式来控诉战争
12.公元前509年,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

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B.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
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D.缓解执政官滥用权力乱局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史学名家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问题:
(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请你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2)我们今天要研究和讨论这段历史,可以查阅哪些史料?
14.(20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市易法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王安石以为“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

但在此法实行的二年,政府收息钱九十六万缗,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破产。

甚至还出现了“市易务于御街东廊置叉子数十间,前后积累果实,逐日差官监卖,分取牙利”。

(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二0)
(1)根据材料一从实施目的、实施效果的角度简要评述市易法。

材料二:(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2)材料一、二的经济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A
【解析】
根据漫画,一只鸟儿落在田间衣帽破烂的草人身上,路上正行走着几位衣着光鲜、笑逐颜开的农民,他们推着白行车,牵着牲口,手里提着新买来的东西。

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农民可不像你这个样儿了。

”这幅漫画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工业化建设始于1953年,排除
B、C两项;国民经济彻底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底,排除D项。

2、A
【解析】
学者观点强调了控制信息流对于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犹如帝国主义时代控制海洋一样。

而信息流是科技革命的重要表现,说明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A正确;题干与全球化无关,排除B;题干指的是国家控制信息流,而非跨国公司,排除C;根据题干主旨可知,掌握科技实际上容易形成霸权主义,D排除。

3、C
【解析】
由材料“改试策论”“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可知,上述决策有利于打破读书人固有的程式化思维,故选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启,排除A;“乡试、会试”仍要举行说明科举制并未被废除,旧式学堂仍有市场,“直接推动”的说法错误,排除BD。

4、B
【解析】
宋代采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宋代加强控制刑事审判权,对待死刑需要复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但是却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A;控制刑事审判权不属于监察体系的内容,排除C;材料主旨和解决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

故选B。

5、C
【解析】
从1919年到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增加,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活跃了市场,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革新问题,A错误;材料无法农民负担问题,排除B;1928年苏联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D错误。

6、A
【解析】
图片反映了,官员从坐着奏事到站着奏事再到跪着,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可知,这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A正确;材料表现的是皇帝和大臣的关系,中央集权突出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皇帝与宰相矛盾激化材料不能体现,C错误;图片反映了君权不断加强,君臣关系的变化包含君权不断加强和大臣权力不断加强,D
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450—1750年间欧洲货币出现严重的贬值现象,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有关,其中货币贬值便利了欧洲资产阶级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A正确;根据图片数据可知,欧洲靠近内陆的国家波兰和奥地利的贬值也十分严重,B错误;大西洋沿岸国家应该的货币贬值率较低,C错误;D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表现之一,但是材料突出的是价格革命,D排除。

故选A。

8、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故选C;中世纪城市没有立法权,A错误;言论自由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权益,中世纪处于封建社会,B错误;封建社会财产私有权是固有的,不是争夺的目标,D错误。

9、D
【解析】
诏书内容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清王室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伊始,从此便一蹶不振。

此诏正是顺应历史之潮流,主动出击,将统治权归还全国,为共和国立宪,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故选项D最为准确。

1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先秦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出现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即“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所以,答案为东周
11、B
【解析】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通过变形图案组合,尝试新表现形式,B正确;A是浪漫主义画作风格,排除;C是古代主义画作特征,排除;D是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画作背景与战争无关,排除。

12、C
【解析】
依据材料中“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可以看出,罗马司法审判并不完全被执政官控制,相对比较公正。

C正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材料中时间“公元前509年”不符,排除A;罗马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而不是材料中“公元前509年”的“《瓦勒里法》”,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司法领域,而非政治领域,而且当时处于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权力受限,不存在滥用权力乱局,排除D。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
经济: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内政改革
思想文化: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个不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社会: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2)查阅史料:诸子百家的文章和书籍(《论语》、《春秋》、《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古代史书。

【解析】
(1)本小题从郭沫若的描述中点明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文化现象,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根本原因等角度分析原因。

(2)要研究春秋战国时代,可以从当时的著作和后人的著作中查阅,如诸子百家的作品和后人《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

14、(1)目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物价,规范和发展商业。

效果:政府获得大量利润,收入增加;政府与民争利使私营商贩纷纷破产。

(2)相似: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原因:中国私人资本力量较为薄弱需要国家扶植;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中国近代私人资本薄弱,政府主导近代经济成为长时间的选择;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作用,经济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扩大生产者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核心,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92年十四大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辅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以及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可以归纳出目的,效果可以从“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
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破产”归纳。

(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一王安石的市易法与材料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中都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原因可以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美国等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归纳即可。

(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抓住“现代化”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政府起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作用;改革开放以扩大生产者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核心,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十四大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