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2自我小测: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1《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
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招商引资走出国门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下列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经济特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港口
B.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C.是著名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
D.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的交往
41984年,国家划定的14个开放城市分布在…()
①环渤海地区②长江三角洲地区③东南沿海地区④长江中游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世纪80年代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有… ()
①闽南三角区②上海浦东地区③长江三角洲④珠江三角洲⑤黄河三角洲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6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 ) A.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仅限于四个经济特区
B.中国共有14个城市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
C.南方全面开放,北方相对封闭
D.整个沿海地区基本上实现对外开放
71992年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
A.海南岛B.深圳
C.上海浦东D.广州
82001年我国出口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列第6位,2004年已经上升至世界第3位。
这一时期我国出口能够快速增长,直接原因是( ) A.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B.我国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
C.我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外贸增长
D.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9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我们这样做的依据是( )
A.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程度加深
B.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壁垒已完全消失
10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这一举措反映了()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开放②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回应③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④中国对外开放进
入了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
(2)30年的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推动重心发生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30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请完成下表.
美丽的青岛
现代化的大连
材料一1979年时,从广州到深圳的马路上,许多背上别着“偷渡犯”牌子的人在打扫马路。
而在深圳,肥沃的稻田荒芜,在边防哨所的岗楼周围是抓到的一串一串的偷渡者。
九龙海关出来是一条与臭水沟相伴的土马路。
材料二(深圳经济特区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也有的说看到、听到走私贩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进来了,人们的穿着打扮变了,霓虹灯闪烁,舞厅跳的舞、唱的歌味道也不同了。
甚至有的说经济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对对外开放政策产生疑虑,对鼓励外商投资政策不理解,担心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
--《邓小平开放
理论的实践》
请完成:
(1)面对材料一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政策给该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你认为材料二中“有的”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解析: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春天。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答案:A
2解析: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所以C项属于对外开放的目的。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是对外开放的目标,所以A项不正确;B、D两项相对于C项来说,都是措施、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
答案:C
3解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并不发达,深圳当时还只是个贫穷的渔村。
答案:B
4解析:1984年,国家划定的14个开放城市都是沿海城市,故④不正确.
答案:B
5解析:沿海经济开放区中没有黄河三角洲;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是在20世纪90年代,所以应排除包含②或⑤的选项。
答案:D
6解析: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经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答案:D
7解析:注意时间限定是“1992年”。
1992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答案:C
8答案:A
9解析:我国加大开放力度,首先是要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
答案:B
10解析:“入世”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
也在更大程度上对世界开放,据此可以排除含①的选项。
中国“入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体现,可见③是符合史实的,只要不包含③的选项均不正确.
答案:B
11参考答案:(1)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1992年前: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因素: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3)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②开放14个沿海城市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举出两个即可)
12解析:第(1)问中的“措施”应从政策和具体行动两方面来分析;解答第(2)问应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清深圳特区对外开放结果的主导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对外开放,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变化: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2)观点:不正确。
理由:尽管特区出现了一些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和谐的现象,但是特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宜场所,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