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讲哪些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讲哪些话?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永宽说,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讲“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老师,我还不懂”;第二句话是“老师,我懂了”;第三句话是“老师,我不同意”;第四句话是“老师,让我来说”,这四句话可称得上课堂教学的至理箴言。
“老师,我还不懂”是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不同,有的同学可能理解掌握了,有的同学还没有理解,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放弃那些还没有理解的同学,就会导致他们在后继学习中产生认知障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适当的“反刍”时间,鼓励那些对知识还没有理解到位的学生大胆说出“老师,我还不懂”,教师再对这些学生做适当的点拨,这是教师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老师,我懂了”是鼓励那些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勇敢向新知识、新任务挑战。
课堂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悟性较高,对于所学内容一点就透,一学就会,教师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一方面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学习的厌倦感,白白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对此,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说出“老师,我懂了”,然后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为他们安排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这里的“懂”与“不懂”不是表面现象,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有人说,课堂教学的起点是面向“中上等学生”,“落点”是“中等学生”,“下等学生”因基础差,无论教师怎样教也学不会。
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会飞的学生飞得更高,让刚刚张开翅膀的学生飞起来,让不会飞的学生能够学会跑。
“老师,我不同意”,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向课本、向别人、向权威叫板,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必要条件。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听话的学生,习惯于追求标准答案,对于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常常熟视无睹,或者将其视为“异类”。
久而久之,学生对现成知识、教师和课本权威形成崇拜和依赖心理,他们的思维被禁锢,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敌。
第四句话“老师,让我来说”,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说”是一种表达,需要缜密的思维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支撑。
只有学生想到的、理解的东西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因此,“说”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杜郎口中学有一种课型叫做“展示课”,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就是对“说”的最好注脚。
除了以上这四句话外,我认为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老师,让我来做”,鼓励学生在“做中学”。
即便课上时间有限,也应该让他们课后多动手实践,动手操作。
因为通过做,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知识,是否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教师还可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效解决手脑并用的问题,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干。
(首发“蒲公英评论”“锐评”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