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二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问题:
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
多
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
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
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
3.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目的、采访时的谈话提纲。
4.调查结果。
5.理论分析。
6.提出意见和措施。
7.写出调查报告。
8.交流讨论。
引导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外读“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
各小组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及自己的实际选题,课前完成调查。
认真交流课前的调查,分析讨论,积极思考。
组长组织同学分工合作,制定调查方案;把调查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作答。
引导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课前准备的调查报告,然后交流回答问题,分析讨论是人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
这种设置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采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认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二)发展生态农业
合作思考,再探新知。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98)
分析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答:清洁、环保、高效)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
从活动开始,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认识身边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渗透 STS教育。
(三)小结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
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本册书的将要结束的内容,前面有好的开端,后面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
教学中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得更好。
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关注农村环境,介绍了家乡的环境变化、发展生态农业,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本节内容里蕴涵着人文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习身边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今后应注意资料丰富、贴切,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要考虑到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后面的知识,这时的学生学习兴趣远不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参与面问题多作思考。
根的结构与功能
【探究目标】
1.结合对实物的观察,请你说出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
2.结合实验,探究根尖的结构特点及根的生长过程。
(重难点)
3.请同学们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铺垫: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举例说出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名称。
二、根的形态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6页相关内容,在生活中观察几种植物的根,并结合上图区分下列定义:
1.根:「A 」——由胚根发育成的根
「」侧根——
「C 」——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
2.根系:「D」,如等植物的根。
「E」,如等植物的根。
三、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实验)
要求:阅读课本第27、28页实验内容,尝试按照课本提示课前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27页表格。
四、我的疑惑
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惑请你写下来。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一:根的形态(预习反馈)
尝试说出下列两组定义:
主根直根系
根侧根根系
不定根须根系
探索二:根的结构
(一)实验:探究根长长的部位
1.根尖是指:。
2.根画线部分间隔变化有何特点?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有关。
(二)自主学习
1.结合实物及课本第28页图4.1—26填写下图根尖的结构特点。
(体会根尖的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统一性原理)
停止伸长,开始分化,
形成导管、根毛
伸长区伸长(部分吸收功能)
分生区
2.分析:根的伸长依靠根尖的哪些结构?
(三)小组内交流讨论
1.如果你想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应重点观察根尖的哪个区域?
2.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在哪里?为什么?
3.带土移栽植物比较容易成活,原因是什么?
【归纳小结】
1.知识点归纳
2.生物学方法和原理归纳
【达标检测】
1.人们利用根系分布的特点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其目的是( )。
A. 保持水土
B. 绿化环境
C. 放牧牲畜
D. 增加经济效益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冠是保护组织,生长点是分生组织
B. 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中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中去
C. 生长点的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D. 根毛区以上的部分,根毛脱落,失去了吸水功能,但加强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3.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 )。
A. 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
B. 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大
C. 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小
D. 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小
4.移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 )。
A. 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B. 避免伤害生长点
C. 避免伤害根冠
D. 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
5.右图是根尖的结构图,识图填写有关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1) 图中的A属____区的细胞,此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 _。
在此区的一些细胞开始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C属_____区的细胞,属于_________组织,此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
(3)植物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就是因为__________的缘故。
【课外拓展】
根的分类
按照根的功能来划分 1.贮藏根贮藏根生长在地下,形态多样,能贮藏养料,常见于二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它所贮藏的养料,可以供越冬植物来年生长发育的需要。
2.气生根气生根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根,它生长在地表以上的空气中,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常见于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中。
3.寄生根寄生根是寄生植物所特有的一种根,它能直接生长在寄主的组织中,从寄主体内吸取现成的养料,具有这种性能的根称为寄生根。
独木能成林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
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许多黑色的根,直垂地下。
当它扎入土壤时,又成为树干。
一株榕树便可成为一片树林。
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
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竟独木成林。
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
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家庭中适合水培的植物
水培(Hydroponic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其核心是将植物根茎固定于定植篮内并使根系自然垂入植物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能代替自然土壤向植物体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等生长因子,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
水培植物(Hydroponics flower)以其清洁卫生、格调高雅、观赏性强、环保无污染等优点而得到了国内外花卉消费者的青睐。
在水培花卉生长过程中解决好营养液中氧气和养分的均衡供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首
先要注意的是植物的根不能完全泡在水里面,根系需要有5~10厘米裸露在空气中。
如果根系全部泡在水里,根系吸收不了氧气,会因缺氧死亡;裸露在空气里面的根系可以补充一下氧气。
其次,要勤换水,保持水分中的溶解养分。
再次,就是水培的营养液成分,配比要适当,浓度不能过高!
适合水培的植物有:龟背竹、绿巨人、广东万年青系列、丛生春羽、绿宝石、绿罗、芦荟、十二卷、吊兰类、龙舌兰、金边富贵竹、常春藤、肾蕨等。
你能不能自己培育一盆漂亮的室内植物呢?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靓丽的绿色吧!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环境因素的定义.
2.正确区分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
3.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学习导航】
1.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_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必不可少.
(2)橘树不耐寒,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说明__________对橘树生长的影响.
(3)大雨造成土壤里水分过多而缺氧.蚯蚓爬到了地面,说明__________对蚯蚓的影响.
(4)沙漠缺水,不仅植物种类稀少,而且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说明_________对植物的影响.
2.正确区分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
(1)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属于__________因素.
(2)一棵树上生存的昆虫属于__________因素.
【合作探究】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怎样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因素?
3.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不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达标检测】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分类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2.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的地区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
A.植物 B.细菌、真菌
C.光、空气、土壤 D.水和温度
3.在杂草丛生的农田里,农作物的产量较低,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C.阳光 D.水分
4.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
A.候鸟的迁徙 B.蛾类在夜间活动
C.鱼类的生殖洄游 D.飞蝗群集迁飞
5.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6.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 )
A.非生物因素
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