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11-12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一中11-12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道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非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一特征?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自给自足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脱离
2.关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3.“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4.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
”其中的“工作之人”是指
A.政府机关人员
B.农业生产者
C.贵族与官僚
D.工商业者
5.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6.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7.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
8.“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俄国
9.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
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11.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黑奴贸易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夺取海上霸权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3.右图为《公私合营江苏省南通市杂货业股票》,
这种股票出现于
A.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B.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C.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D. 20 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14.右图是一幅于1958年绘制的农民壁画。
画中的文字是
“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
这是俺社幸福门”。
导致壁画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D.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
1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
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
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
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17.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
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18.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19.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
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20.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
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①报刊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所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以工代赈” 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调控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
D.加强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
22.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
A.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C.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3.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尝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4.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斯大林模式
25.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
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经济出现重大滑坡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2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
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
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深陷旧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仍然实行集体农庄
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7.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8.1997年泰国爆发金融危机,泰铢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当时泰国政府最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29.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30.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很快波及世界,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连中国也明显地受到了其影响。
这充分说明
A.美国对世界各国经济起着支配作用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在加大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16分,33题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有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列宁为俄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简要叙述其颁布的政策。
(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特点?(8分)
(3)斯大林在材料二中提出的经济观点,在实践中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32.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材料四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
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8分)
(2)材料三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2分)欧洲联盟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已学知识,谈谈你对欧元问世的看法。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⑴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2分)
⑵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分)
⑶罗斯福新政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31.(1)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分)
(2)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一切权力集中于党;越发展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越尖锐。
(8分)
(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问题,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如实现工业化,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的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论述。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