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说课逐字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金岳霖先生》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金岳霖先生》是一篇人物传记,它语言平实而有韵味、文字简练而不事夸张。

这篇文章抓住人物的特点,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本文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课改基础,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引导和调动下,善于观察和思考,初步具备鉴赏能力,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表层,非常浮泛。

所以本课在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习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感悟细节之美,迅速的领会并运用于实际写作。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文中金岳霖先生发生的事迹并概括金岳霖先生的特点。

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提高自主查阅资料、获取有效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重点词句,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词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梳理文中金岳霖先生发生的事迹并概括金岳霖先生的特点。

难点:理解本文写人记事的特点,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在PPT上展示:中国哲学第一人是谁?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探讨的兴趣,可能学生给的答案五花八门,适时我会进行引导:就是这样一位大哲学家,在“全民学哲学”的年代却也鲜为人知。

而我们今天有幸走近崇高而遥远的金老先生,请大家珍惜机会,细细品味,感受其别样风采。

顺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知识快速积累时期,他们对这样一个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问题会很感兴趣,能快速的激发他们对本堂课主人公——金老产生了解期待。

(二)初步感知
紧接着我会指名学生介绍作者和金老以及西南联大。

并在ppt上展示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同时知道作者、金老、西南联大后,能够知人论世,为接下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
做完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请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出来: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的句子又是哪一句?文中写了
金岳霖先生的哪些事迹?(通过文眼学生会很快掌握本文围绕的重点;概述金老事迹可以让学生对本文有了大体框架上的了解,对金老的为人处世有了感知。

)
(三)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

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以同桌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哪一件事对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你又能看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写他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其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等行为看出他是一个真诚洒脱的人。

通过写他对情义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她的生日看出他是一个真挚重情的人。

顺势会给学生介绍林徽因,做文学常识补充。

2.在这件事情上,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学生在刚才通过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感受到作者描写的表达方式,即:运用了细节描写来为人物增色,这时候再引导他们通过例如描写他外貌上:“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

”“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这就更怪了等细节处来感受作者用语的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能够突出重点,破除本文的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以及锻炼他们对作者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的掌握,可以指导他们的写作。

)
(四)巩固提高
以点带面,了解当时金老生活的背景,小组讨论: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老师可以做适时的补充。

(这样就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向金老他们学习那种为人坦率、真诚、特立独行的品性。

)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这个时候老师用:汪曾祺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俗的写法,突破金岳霖哲学家的身份,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汪老无疑是成功的,想必汪老眼中的金老更是成功的这么一段话激情总结,来结束课堂。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

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

基于此,我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为本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写作者,可以写金老,也可以写联大那些教授。

(这样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更能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一、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

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

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

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

又如描写金岳霖先生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二、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何在?
【参考答案】
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再有,金岳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凭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写作才华,写出来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长久阅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价值。

三、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参考答案】
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

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

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四、谈谈你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认为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实现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观念上来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都要给予学生关爱。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开展民主化的讨论方式,比如在教授本课时,启发学生理解本课主旨时,我会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自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在我刚才的教学中,无论是读还是思,都融入了这种教学方式,创造了浓重的学习氛围。

五、请谈谈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参考答案】
【重点】梳理文中金岳霖先生发生的事迹并概括金岳霖先生的特点。

【难点】理解本文写人记事的特点,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